師父喜以朗誦經文為始,讀出其味,咀嚼再三興致滿滿,寶藏隨處現,甚而俯拾皆是,心開意解不思議。不知大家讀誦經文,是否得到樂趣無窮。讓讀經收攝自己的識心;師父娓娓解說「雜阿含」,說 “佛”非是當下世間佛,錯認佛性之常。
文中 “理”、“法” 皆具,慎思明辨於你、我含糊不解有疑處,當於學佛過程應止於道聽塗說,起點更應謹慎,時時檢視自心;現代人多疑,要學佛不落 “迷”,理路要清楚否則難起信解,由虛至實之三世宇宙觀任遨遊(文中提及過去、現在、未來,是世間人對時間、人事物的分別,實為分秒而過的瞬間,這即是無常變易進行式),佛所說法無非要讓您、我理清徑明,勿行邪倒見。
現代人的特徵就是思慮過多,勞心過度當常態,時之日久易感未老先衰;如何覺察心識散亂唯有 “心靜”,然而想要給自己一分鐘或半小時止住遷流雜思也不容易,除非您是一個長時間需要 “全神貫住” 的狀況。
您曾注意過您的心是有 “安定下來”,沒有念頭的嗎?如果從未曾有過,那您的 “心” 是繁忙的;即使是瞬間的海闊天空心曠神怡,您都很難體會。
繼程法師慈悲,因前、後時間的差異把所講的「六妙門」分成初講 與 續講,雖其章節標題都一樣,但內容是不同,請閱讀者就當作薰習閱讀與思維,更可勞記實有所獲。
是以佛陀言教為基礎,高僧大德講演及身教之傳承,借由書籍文字與大眾教學相長的園地;恭敬謙卑為發心學習首要;願你、我是同學,同霑法雨,同登彼岸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