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當下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渺茫時境遷,隨業流轉可堪憐!
生死當下

生死當下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渺茫時境遷,隨業流轉可堪憐!
生死當下
書籍搜尋
書籍分類
書籍分類
共找到 3 本書
排序:

  淨空老法師的慈悲,應大衆所請講解大家耳熟的 “超度”;當然被 “超度” 的一定是已往生者,然而“超度”是利益往生者什麼?何種狀況的 “超度” 真可冥陽兩利?

  然而 “超度” 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多數人可能也是 “超” 心安的;但也無可厚非,現代人生活繁忙,事雜心難清,要費神去把一件事情了解清楚,可能也是心有餘力不足。但是能夠用一點時間稍作了解,或許更心安真正做到 “冥陽兩利”;而淨空老法師這一本薄薄的講解書本,簡明扼要把時下的 “超度” 與 佛法上所謂的 “無形大衆” 做一番說明;把古人的“慎終追遠” 所傳達的倫常,是為人處事之理即有餘慶,往生者也能受其福佑。

   能問者,是活著的人;而所提問是多數你、我皆會問的問題,盡管每個人的過程、因緣、福報條件不同,但是結果一定相同。舉凡需要助念者,多數是與佛有緣者,而往生者是主角,助念者是施者,幫助往生者求生淨土或善處;所以大眾希望了解助念的施(助念者)與受(臨終者)如何做是最正確的,且兩造雙方、有形無形皆蒙其利。

   內容的編排是採“問” 與“答”的方式,提高閱讀者就其想了解地內容查閱的方便性;但因是整理的內容,所以有部分老法師回答的內容有重複講解,這是因擷取的關係,但無礙於閱讀;甚可因有重複就當作提醒與幫助記憶,而老法師的殷殷開示一切為“意”之誠。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而佛家言:「有生必有死」,同可理解為把握當下;然而 “死” 卻是不可避免,而這件事一定是無法親自處理恐要他人代勞,所以多數人也希望有尊嚴好好的走完這一段,但卻未必盡如人意,而 “死者” 已矣!

   而這ㄧ本〔臨終備覧〕是 慧律師父慈悲著作歷時二、三十年而不衰,是讓還活著的人看的書,看什麼呢?“死前” 與 “死後”,而書中前有國外死亡的研究案例談死亡經驗,後有國內死亡大體的適宜處理過程,是祥和且寧靜既莊嚴又肅穆的內容供大家參考;但不管您信仰何教、派,書中所寫皆是事前的提示與適當的作法供大衆參閱。

   大家不妨趁著腦袋清楚時,想清楚這一條最後的路如何走,雖不知無常何時到,但是聽說閻君常常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寄信給您 (^▽^) 的;常言道:「有備無患」。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