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學佛,無有不 “信” 六道輪迴者,因為六道是苦的因,且隨侍在側跟我們形影不離;完全都不 “信” 這一套者,只待生死兩茫茫,縱然是輪迴千萬遍,還是不知解脫生死是何事,所以佛才說:「衆生可堪憐」。
此書是 丁福保居士所編,以 “天”、“人”、“鬼”、“地獄” 六道為主軸,加收“神鬼”部份,集了很多以前才子(進士)、文人的文章;您可當故事看,借此了解人遇 “境” 時的抉擇與轉折,或許您更可體會〔八苦〕之所以苦的 “因” 與 “果”,就在一念之間,當苦於無有出路之時,內心煎熬最後糊塗告終,這樣的人生是情何以堪?看別人故事以練心性,是〔閱讀〕之常性也。
學佛者的必須徹底瞭解「因果」,所引動的 “業”,雖有善、惡業之分,但在修持的過程如果沒有深刻的體認「業」的始終,我們就無法認識 “苦”,因為雖 “ 樂 ” 也會歸 “ 苦 ”(因為 “樂” 完了,感覺沒了,就 “苦” 了。),這種巧妙的轉化雖藉由 演培法師於演講中的漸進介紹,如學者未能用心體會審思自己的心念起落,就很難根植於心,一輩子不管是長、是短,多數都是善少、惡多;如此一來「六道輪迴」就沒有斷的機會。
尤其當我們遇到境遇不佳,事與願違,何時能盡?這是 “ 苦 ”,而緊隨著的是我們的生、老、病、苦、死,這些過程如果都無法引起自己的醒思,那一輩子可能就空過了。
這內文是對中學生的佛學訓練班所演講的,所以 演培法師在講說過程遣詞用語比較淺顯、面性廣且客觀,也沒有過多佛學名相,很是容易令人瞭解。
于凌波 居士所著,「大乘廣五蘊論講記」是以 〈識論〉與〈廣論〉的交叉比對,提出見解,整合條理分明,讓初學者對「五蘊」的面性有一概略的了解,可當成是參考書,隨翻隨查如給腦海印記,日久必能有深刻體悟,讓學佛基礎更穩固,「五蘊」這是六道輪迴之根,修學出世法所必經,成佛所需以假煉真;戒、定、慧也由此而起,不可忽略其重要性。
下面另有 “相關連結” 是《印順 導師》所著作的五蘊講記,有興趣者可前往參考。
是以佛陀言教為基礎,高僧大德講演及身教之傳承,借由書籍文字與大眾教學相長的園地;恭敬謙卑為發心學習首要;願你、我是同學,同霑法雨,同登彼岸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