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揉合佛、道、儒理則外加靈魂學的發現自我之旅,凡夫的 “身、心” 是複雜難見清淨的;作者以自己的修學解讀人的成因與宇宙大自然的關係,甚而可應用並調解自己的身、心、靈,增長正向能量,長養自身心智。因其所寫的內容含括範圍廣泛,您可稱他為自然,是從人心到整個太虛(環境)而論,而人之渺小是心量太小,只見眼前;很容易變得身心俱疲、欲振乏力。
或許您從未認識自己的內在需求,只見外在現有的環境變化,直到有一天您因物換星移驚覺到自己的身心反擊,或許是提醒您該停下來觀察自己一下;閱讀作者的省思,借鏡文中的人生轉折啟發自己。
無書令人俗,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如何從中找到有益且適合自己的?因為書、資訊的種類繁多,但是不鼓勵無選擇性的書籍或訊息閱讀。
這是 2024年出版談 “閱讀” 的書籍,想當然含括了網路等氾濫的訊息、言論、影片讀取所產生的後遺症話題,分析了成因、邏輯理論、諸多有專業素養者的講解,是集專業、理性、思辨之大成,讓您在目不暇給的 “讀取” 釐清方向,切合自己知識之攝取,增加內在的知性,更祈經由歲月的催化而產生智慧。
“閱讀、聽聞” 可以讓你言語談吐很合時宜,但是如果無法內化那只是虛應世事,「善思」無法產出,真實的面對自己,那所有「聞取」對您個人而言是有「聰」無「慧」的;因為一個好的文章、一句令人醒思的提示,絕對是與您受益。
〔但盡凡心〕至今2024年,已出版二十集,是作者的才思智慧所結集,篇篇語意精簡不落俗套,字字意涵就看個人感悟,每一個內容的轉折就是能令您會心一笑。
佛法之 “深”,不是在言語之間,然而佛法之 “淺” 皆是遍地俯拾皆是,世間的大道理、小智慧,乃至機鋒於文中處處可見,是您、我生活中茶餘飯後可做小品文欣賞的上好文章,不用深入研究但看文字就能讓您心領神會,這是作者取材、思辨獨到之處。
分享喜歡插圖的同好,「百喻經」是以寓言故事為內容,也是最好的插畫題材,然而今天如果把此經當作故事看那就太可惜了,「經法」與您的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所謂的法對象就是人,而人與其他友情眾生最大的差別是靈性,當我們以閱讀來覺知無非是要啟發自性的反省與思維,故事不在長短,而是在您內心的沉潛與默化之功。
大家都聽過 “孫子兵法”,概念是古典談兵法的;但是古人的智慧仍可延用至今,不退時代的適用性,且不只在兵法上的應用,更貼切的說, “孫子兵法” 是集合了現代的領導統御、心理學、厚黑學於一書,就看大家以何方式來暸解與應用。
書中,作者詳解兵法於字裡行間,舉例分析從古至今東西方戰場的勝與敗,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交替與榮辱,欲求解讀〈孫子兵法〉之真意,貫穿 “孫子兵法” 的全面性的深意。
而於佛家的悲憫角度,爭戰、分合不過是眾生所造業果,是輪迴無盡的現象,非實非有;而人於其中角色是”主”、”將”、”兵” 三者,解讀於現代是您、我一生可能都有過的 “角色扮演”,但不知大家有無恰如其分去扮演這個角色?
自忖,一輩子為人總有失落難全,因不知 “主” 者,有智慧、氣度恢宏;“將” 者,大任之所驅、堅忍不背道;“兵” 者,應命而為,盡己之責,才能不悔於事後吧!
海雲繼夢 法師,讓佛法溶入大眾的生活裡,與人文、環境變遷的脈動同頻率;法師以他銳利的眼光,獨立於紅塵之外,觀察大眾、社會、國家、全世界,希望是祥和的進步。
如果您以看報紙、散文的心態觀看,那如流水不留痕跡;如果夜深耕讀稍用心,您會成燭火;如果讀後有深度認同,您是發光發熱的種籽。
我們經常於馬路上公車、看板上的顯目廣告「幸福」字樣所提醒,自己也常反思,現代人是缺乏「幸福」的嗎?所以要經由廣告構築一個令您可以憧憬的「幸福」。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擁抱幸福。
是以佛陀言教為基礎,高僧大德講演及身教之傳承,借由書籍文字與大眾教學相長的園地;恭敬謙卑為發心學習首要;願你、我是同學,同霑法雨,同登彼岸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