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要慧得

諸經法要,唯慧得解。
法要慧得

法要慧得

諸經法要,唯慧得解。
法要慧得
書籍搜尋
書籍分類
書籍分類
共找到 56 本書
排序:

  書中有一段文字「基於唯識的理論,認知人類心理中,往往由於無明,妄想,顛倒等的執著,發動於相的存在現象,以至產生汙染之心,構成自我的意識作用;也就是唯識學上說的不安(煩惱)和自以爲是(所知),使情感發動種種變化,因而生起種種行爲(造作)。」

  唯識於佛法的學習上,是解析深層的心識作用,可說精細非常,如果用於佛法的學習上,初初就是自我的認知,但經由暸解而不應偏廢教理,審思並自觀照己心,老禪師於字裡行間提示甚多,理思慎密解構佛家的唯識與心理學,把複雜作歸類解說、比較,讓這高維度唯識學拉近如您我的心意識於生活與修持中。

  菩提達摩祖師的論是簡潔直述,由「心」下手,首當以凡夫的妄想執著為始,言說有“相” 、無“相” 皆非「實相理體」,何以祖師、高僧大德皆如此說,這都要費思量細細琢磨,理不明學佛易退,所以 圓暘師父慈悲,以現今學佛者相狀,配合原論問、答方式逐一解說,雖說欲修己心,首要認識 “真己” ,但是能反觀自省者不多,隨波逐流者眾,師父以深入淺出的解讀祖師的教示,勸勉以深刻體悟凡夫 “心” 之所以造業,夾雜善、惡之心難清淨而自造輪迴因。

  黃念祖老居士是我們學淨土者耳熟能詳的大德,殷切勸勉大眾能真信,萬不可人云亦云自誤誤人,事理不明無法切願,信心難生何由生西;而現代人易行道不走,非得自己弄得很複雜,純心、正意的內在心念何處尋。

  然而道理雖明也看似容易,但自己可曾檢討自己是否積習難改,專做表面工夫而自欺;黃老居士甚知大眾習氣,文中指出淨土修持的人,心不真切意難發,彌陀望兒快快歸去莫遲疑,怎奈兒心心自迷。

  李老居士的慈悲,講學不挫至九十歲仍上台開講,其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佛、道、儒、黃帝內經,老居士皆通達,願以大家真誠念佛為最後勸勉,求生極樂方究竟解脫之道。

  在   李老居士有深有淺的諸多著作中,曾提到有很多人到蓮社去學習、念佛僅只是去 “消磨時間” ,以老居士的慈悲心一定轉而惋惜,更期大衆對求生淨土莫等閒視之,且應發起情真意切願求生淨土才是;所以在這兩篇講文裡,以簡潔明示的方法說明「淨土宗」的念佛之原由,以祈大衆莫遲疑,求生淨土為第一要務。

  這本書是編者整理了多位高僧大德的著作而成,因編者誠摯希望大家一開始有正知見,尤其當您想要尋覓一個“信仰”作為依靠時,而於今日百教齊放實難辨,而此書就是當您有心想了解佛教時,可作為初初入門嚮導,當您感同身受於書中的義理而讓自心放下,再隨著編者對〈淨土宗〉發出內心的服膺,而迫切的想告知大家,是一條通往極樂的解脫道;下面列出編者所整理書目如下:

  一、認識佛教.二、歧路指歸.三、當生成就之佛法.四、兩個世界的味道.五、心聲錄.六、重訂念佛三要、七、學佛入門.八、印光大師遺教兩要.九、淨土的見證;當您有心看完整書,您應該可以感受到編者的至誠,希望大家以佛為皈依,以正信發起「念佛」信願,因為那是一條究竟之道。

  當我們讀經、看高僧大德的講解本且多方觸及時,內心不由自主讚嘆佛的圓滿智,有時感歎自己不能融會貫通;進而想溯源佛陀一開始的教化而讀「阿含經典」,而此書把佛的教化足跡做梳理,也是佛於人間最生活化的教化,跟著作者對佛法的真理講述,讀者可以把內容當做自己觀念與學理的疏導參考。

  佛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佛生活在當下時空,同您我一樣於一呼一吸之間,但是決然不同的是佛的智慧如虛空。所要傳的法教就是「真諦」,而於歷史洪流裡,佛陀也是其中的一段時期,佛的教法,不是推翻前人,而是真切且清晰的「法教」,希望大衆依法修持脫苦輪,這就是佛陀最恢弘的慈悲。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