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簡介內容,擷取自香光資訊網。
《大念處經》是闡述以身、受、心、法為所緣的二十一種解脫的方法,不論修習那個念處、何種方法,配合法念處的練習,都可以達到解脫。根據上座部佛教的傳統,從煩惱染污邁向解脫的過程,即是修習念處的過程。因此,《大念處經》是有志追求解脫者的修行地圖。法師具實修親證的經驗,同時對南北傳經論相當嫻熟,隨手拈來句句充滿法味。本書可提供同道修習四念處觀的參考,也是禪修者極佳的導引手冊。
大家打從出娘胎,就是自然反應 “我要……”,長大到老是自我意識的 “我要……”,直到人生要謝幕時,就沒辦法吶喊 “我要” 了。
阿姜 查大師在人生末後的修持橋段,還不忘為大衆開示,言語之平常如生活之常,但卻是至關重要的 “生” 起因緣。
您因何而生?是自我覺知之始。書中勉勵修持佛法,是從自我的內觀實際去覺察,即可產生微細的覺醒,竟而循序漸進;大師就衆生的習氣與可修可證入之法,娓娓道出,讓有心修學者可具足信心依教起修,自我覺察而得正念、正知生起,因為具有正念、正知的佛法是無有邊際的。或許您可藉由大師的講解而獲點滴印證自己的心得,亦或感得自我修持的方法。
整本書所寫是大師的修持歷程,真個是質樸,完全面對內在的自我,忽略 “外在的一切”,文中有多處是大師對自己的言語對待與內心的抉擇,這是多數人都有的經驗,是“喜”?是“厭惡”? 都有經歷過,所不同於大師的是僅守修持原則,而我們一般人所採行的會是避重就輕而取巧,更甚者還會洋洋得意。
大家不妨借著大師的境遇,更能暸解大師之所成因,為何你我是凡夫;更祈因大師的修持心境、轉折,讓大衆更能以堅定的信力朝目標前進。
「一問一智慧」是 佛使比丘著述翻譯成中文很受歡迎的書冊,是尊者的自設問答演講,‘問’ 來自於現代大衆常見對佛教的疑問,‘’智慧‘’ 是引佛所教,尊者實修實證內涵,懇切回覆,用字遣詞簡明扼要,非深奧的佛學論說,而是把重點放在修學佛法的〈根本〉,無根不足以成大樹,茁壯非得有〈根本〉,修學佛法好高騖遠,就像船沒岸可靠,總是感到茫然; 尊者熟知衆生性,欲導衆生出迷惘,點亮佛燈為導航,欲告大衆逆流而上已非易,確知「正法」循序漸進方為妥。
整本書是 佛使比丘(1906~1993)對於佛教的緣起思想、巴利原典中的無我、無執、內觀和四聖諦深入淺出的講說,對象是泰國的法律系學生的演講內容,讓佛教的教義日漸為人所迷思與混淆提出正念之方向,以大家的日常生活所面對的人、事、物提出真正的滅苦經驗,是可修可證的。
而當人們「苦」而不覺則無以生「智」,所以 佛使比丘,於佛所教導《無我》與緣起法則甚而輪迴之說,做了圓融的講解,讓一般人的斷章取義解佛說予以破除。
法師是道地的美國人,因緣聚會學禪座到泰國,不久出家成為“阿姜 查”大師的弟子,真不可思議,“緣”本是性空,但有智慧覺知與當下把握就可成為增上緣。
法師於「四聖諦」的講解,非常平易近人,就是你、我生活上的遭遇,當如何以「四聖諦」來覺察與修持,更以常人的眼界解說苦、集、滅、道,讓您從而認知佛說的法是生活法,舉凡是人都有共通之處,如何讓遭遇變成際遇,就有待你、我的自我審度能力;而阿姜 蘇美多法師,就把修學的方法以很直白的方法告訴您。
是以佛陀言教為基礎,高僧大德講演及身教之傳承,借由書籍文字與大眾教學相長的園地;恭敬謙卑為發心學習首要;願你、我是同學,同霑法雨,同登彼岸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