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

佛說是『法』,無有分別,適性而修,了了分明。
Page 2

藏傳佛教

佛說是『法』,無有分別,適性而修,了了分明。
Page 2
書籍搜尋
書籍分類
書籍分類
共找到 6 本書
排序:

   釋 開藏 法師,所解讀的『修心七要』內容,極其淺白,有別於藏傳高僧大德的深經大論,將佛法以生活法為解讀方式,給初接觸藏傳佛教的行者,有一概括性的了解藏傳佛教的精要傳承 — 『心要』。

釋 開藏 法師 〉〉〉 講經理念

佛法是 活法,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解除緣於妄想而產生煩惱與問題的智慧。

老衲 開藏為暢佛陀宣說聖道以袪除眾生妄想執著的本懷;用心深經淺說,以生活語言開講,欲使人人一聽就懂,即學能用。願諸上善人跳脫愚癡迷惑的框架,深心信解,自見本身具有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 封面左下角寫著:七支供養即累積資量清淨罪障的功夫,這兩個道理就概括了所有的實修。   

   整本「七支供」的解說,很是平易近人,沒有高深的佛法解釋與儀軌,謹以平日的修持心為基礎,善行與資糧從何而來,身、口、意三業的造作,時而是微細難察覺的,唯有自我審視;這些的對治與自我調整方式,書中皆有提及。

   當然在藏傳佛法上,用字遣辭,方式可能與我們平日常見有些許不同,但是以恭敬心,多看一些相關書籍自然也會有所了解。

   「昂旺朗吉勘布」口授傳法嚴謹,尊法如佛臨,言之必是正本清源,傳承藏傳佛教之內函,以謹慎的態度傳承著各大師所留下的法源,言簡意賅,雖不是現在的白話文體,但行者用心閱讀也不難理解才是。

   末法五濁,只歎大衆根器淺薄,從而大師菩薩到講法法師,皆以期簡化佛法的深廣,順應現代大衆根器,而身處現代社會環境的我們,如未能覺查 ‘末法五濁’ 學法之不易,就較難體悟 ‘’修心法要‘’之要義,法有深淺,深廣者是較圓融無礙,但視個人之修學。

   此書 2002年出版,開講內容,是請法因緣的觸發,在家菩薩敦請高僧所開講的記錄,因與會者是在家眾居多,所以洛桑院長,以簡明為出發,講述了不同一般同類書籍所寫重點式的帶過,而採漸序且展開的細項說明,讓修持者有可依循的方法,不會在名相上繞圈,而不知如何切入,以及修持上表法的意義與舉例說明,讓有心的修學者,不至於自行摸索或道聽塗說中修學前進。

   藏傳佛教,經、論述說皆採正本清源記述,文中詳實註明所依據,脈絡可循,以表其所言皆非道聽塗說,是以嚴謹、恭敬的態度所述;無非是讓閱讀者能生起信心,也是讓佛之正法得以傳承。

在藏傳佛教的論說很多,且與其所處的環境、時代背景與傳承有關,部份經、論對行者的修持自我要求可能非現代人所難理解,所以請閱讀者以〔恭敬〕的心予以暸解,並以〔讚歎〕前人的修持真能摒除一切外緣,不畏苦,勇往直前成就道業,萬不可以懷疑心嗤之以鼻,斷自己的善緣。

   文中以禮敬諸佛菩薩為始,而至「上師」,「尊聖禮賢」為藏傳佛教的傳統,無非是要大衆真正作到 “謙卑” 自己,為一切修持之基;“菩提道次第” 是為末法大衆所著作,因緣匯聚才得以流傳,請大家珍之。

—— 愚兒   敬勉

   這書共三冊,多位高僧大德所著作匯集, 為民國 69年 12月出版,內文說明 “顯”、“密” 修學的觀念與漸次,書中甚多大德之言論與身教,看似你、我皆知的道理,但卻是我們未能真正放下的窒礙,就像是你、我都在十字路口等紅燈,云云眾生一大遍,只見你我皆是凡夫,那能見得 “過來人” ,修持是自修、自證、自知,沒有真發心也只是在六道混,沒有誰比誰厲害。
   書中多處且反覆提及,無非是實修實證之法,首先是自我醒思,如果您都看不見自己的缺失,那您已是“完人” 或是說您根本未聞佛說。文中所述是採剖白解析,無有矯飾,您可把他視作當頭棒喝,亦可視為修持上的薰習,讓自己堅固且確切以正法行持。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