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禪智解

定中生慧,智解出離;可得般若到彼岸。

般若.禪智解

定中生慧,智解出離;可得般若到彼岸。
書籍搜尋
書籍分類
書籍分類
共找到 7 本書
排序:

   昌宗法師,博學之士,深入佛法精隨;於佛教理法與實修無有偏頗,誨人修持勿走彎路速必可達,其理念與講說甚是精要沒有多餘用詞,全書從一而貫之;可讓閱讀者對師父起一種敬佩之心,言語之中對修學佛法者殷切盼望,能一門深入其功指日可待矣!

   書中側重在 “觀心” ,但也收錄了師父對大眾的提問與回覆書札;所以在當代的佛教各宗門修持,更以懇切地告知大眾,理路雖多歸處只有一條,學人當如何一開始有正確的認知、方法所依循,不偏不倚行於道上。

   不懂!不懂!真不懂;無法不思不想亦無著落;只待有朝一日月清雲散盡,佛光普照諸大衆,智開意解自性光。

   如果〔卷上〕看到“斷氣”,那可嘗試從〔卷中〕先閱讀,可免高空吊鋼索,飛來飛去摸不着(見不着性)。若再覺搔頭摸不著門,那可從〔卷三〕講解「六祖」及參「祖師西來意」舉例與解說,不妨倒吃甘蔗也是甜。

   這是一本 1965 年前後出版的禪學冊子,白聖長老是台灣法傳多位知名長老的師父,而今巧得此舊書喜作分享。

   內文雖非現今白話用語,但也非文言文,而文中用字遣詞甚為簡潔不落俗語,所以文字不多但語意涵蓋盡善。

   師父慈悲,應機請說禪學,雖說方便之談,閱者也需看出梗概不枉師父慈悲開示,所言“禪”是以「宗門」為基法脈相傳,由參話頭生大疑情而達忘〈我〉以求「悟」之,不達目標絕不罷休,山可移志不可改,堅心而“參”,書中言之鑿鑿,無非就是要學人,明事理、確立心不改志,時至自然有消息。

   海雲繼夢  師父指導,略講初機禪坐者應有的身、心準備;“坐禪” 有多種訴求因人而異,有人希望身體健康、靜心、修學增上等等面性,雖然方法有多種,但師父教的就是最穩妥且多人所用的 “觀息”,隨個人用心,當自有不同結果。

   師父慈悲,叮嚀初學者當注意事前調整身體,及久坐後起坐前的正確動作等等說明,希望大衆靜坐之餘身、心更健康,書中更有大篇幅的禪修問答,問者有深有淺,但多數皆是您我可能遇到的問題,然而更可借著不同層次問題的提出,師父的點破讓大家自我審視,避免用錯方法,免去迂迴浪費時間。

【佛光大辭典】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全一卷。略稱唯心訣。宋代僧永明延壽(904~975)著。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本書為永明延壽闡明其唯心思想之著作。延壽主張千途異說歸於一法,而萬法歸於一心;法華、般若、思益、華嚴、圓覺、楞嚴、大集等諸經亦一法之千名而已,重要者在於觀心而達一心,故於書中列舉一二O種邪宗見解,以觀心之法解其迷惑、照其暗冥,並謂觀徹此一真心,是非取舍即可俱消,豁然清淨,而達於圓融解脫之境。卷末並附定慧相資歌。

   準提神咒,是大家常見在十小咒的咒本內,多數人傳說著「準提神咒」感應是非常大的,所以吸引著很多人修持,但是要感應大,也要能與準提佛母感應道交,但是如果我們的修持只為己利,未有生出利他之悲心,甚至不知從何生出慈悲心,那這樣行者如何能獲諸佛菩薩的加庇;但如果只為自利,雖是努力修持,其感應的力道也會比較小。

   所以,修持是要循序漸進,捨棄自我,您也就會生出悲心去利他,行功日深自然也會驗證歷代以來準提咒的感應之大。

   尤其書中「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對咒的應用,引經據典詳細的解說,不可不說是『準提神咒』之梁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