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所有好書都值得您的閱讀。

Page 2

書籍

所有好書都值得您的閱讀。

Page 2
書籍搜尋
書籍分類
書籍分類
共找到 89 本書
排序:

  慧明法師是當時世人所公認的得道高僧,其開示錄流傳甚久,內文所示就為初機至老修持都適用,因為是簡明扼要的文字,以師父的通達把佛法對眾生最契機之處說出,您閱讀後思維,即有應病予藥的感覺,為何要學佛?不是求 “心安” 而已,而是欲求 “出離” 。

  對師父的行徑介紹,就是「慈悲」、「質樸」,師父所行所為就是處處皆能捨,也是法師當下智慧。

🖋️以下簡介內容,擷取自香光資訊網。

《大念處經》是闡述以身、受、心、法為所緣的二十一種解脫的方法,不論修習那個念處、何種方法,配合法念處的練習,都可以達到解脫。根據上座部佛教的傳統,從煩惱染污邁向解脫的過程,即是修習念處的過程。因此,《大念處經》是有志追求解脫者的修行地圖。法師具實修親證的經驗,同時對南北傳經論相當嫻熟,隨手拈來句句充滿法味。本書可提供同道修習四念處觀的參考,也是禪修者極佳的導引手冊。

  此書 1977年出版,分上、下兩冊,作者 牟先生是專精於中國哲學的泰斗,而中國哲學的範疇是非常廣泛,且說自己非佛教徒,所以此書就以客觀的解析中國佛教的「佛性」與「般若」,想當然耳內容是偏重於“空宗”,書中從中國佛教思想的概念疏導為綱領、唯識、起信論與華嚴宗到天臺圓教,對其義理與系統作分析與整理,提出觀念性的關聯與梳理。

  書中不乏引經據典的論證其思辨之要點與指出失鏈的觀念與學習盲點,如對大般若經有所涉略與興趣者可供參酌,或許可讓自己在般若相關經典的學習上,對一些失鏈或迷茫不清之處可作一些釐清,掌握到『般若」的學習要點。

  白雲禪師,是近代禪師,講解很多「般若」經典,其文簡白直述,讓看不到摸不著的 “智慧” 有一可揣摩的比喻,能夠提供很多欲求智慧的行者,把抽象且深冷的「般若」令大衆有著力的思唯之處。

下面簡介文字,摘錄自 “千佛山雜誌”

  心經頭一個 “觀"字,如何去觀?就是指深入去看,必須從「行深」開始,先去認識這個有相而後去行,依於擁有的知識經驗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想行之間的間隔去研究、分析、認識,才不會無明迷惑地去行識,其結果就是「有」的突破;突破後,還是不斷地去觀,一次又一次的調適修正後的「深行」,由粗至細慢慢地深入去認識,再突破不同的有而顯現無或不一定的結果,進入不同層次的空境。因此,在觀的過程,每一個人所表現的修養層次和境界深淺,都有所差別。

  智者大師所著「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是歷年來有很多高僧大德所講解,可見其對禪修的舉足輕重。有心修學者莫不拜讀的。

  以下是〈淨界法師〉對此「法要」的簡說,
  天台智者大師的慈悲,他總共利用十科,從止觀的具足條件到止觀的方法,乃至於到止觀的功德相貌,總共有十大科,很清楚的有次第的引導我們如何地修止,如何地修觀。我們透過這樣的一個修學能夠使令我們今生乃至於來生得到身心的安樂。

  此經當機者是大菩薩,不言自明即是有甚深密意,

  此書分一、二冊,師父慈悲解說經文,看似逐句而略解說,但到重點處,唯恐學人不解前面經文的要義,仍會以較大篇幅作統整前段經文義理,所謂 “深意” 本就不易言傳,很多時候還是要由學人智開意解,師父於文字講解上,也無冗詞贅句,所以師父對此部經解說字詞用意,更可提供大眾提示與理解,有助於智慧性經典的修學。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