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是只會開車,只會按電梯而已,那些猴子、猩猩要是加以訓練,也一樣會搭電梯,如果經過五萬年的進化,同樣也會開車。所以在這個時刻,我們需要做一番徹底的反省與檢討。要檢討什麼呢?
首先檢討我們的環境,從宏觀的角度、從最寬廣的層面來看,我們的環境是什麼樣的環境。想一想在過去那個時代,大家都在打拼什麼?在追求什麼?科學家們努力的目標是什麼?就是快速,速度愈快愈好。

記得二十年前,大約民國七十年的時候,因為經過六O年代的努力賺錢,國家由「貿易赤字」變成「貿易黑字」。各位還記得嗎?那時候街頭巷尾每一個人都在說:「我們賺錢了!」雖然那時赤字不多,大約幾百萬而已,有人就高興得放鞭炮,因為我們不用欠外國人錢了。那時美國正與我們斷交,有人悲哀、有人傷心,有人說:「我們要堅強起來!」記得嗎?
經過六O年代努力地打拼,台灣每年都在賺:貿易赤字消失了,逐漸轉變為黑字,然後開始累積外匯,你知道那時的台灣人有多高興?我記得那時的計程車,上車二元,跳一格五角,我身上正好帶著五元想要用完它,就跟司機說:「這五元給你,把它用完。」因為我們賺錢了,這是自己賺的,很高興,不知道高興什麼,感覺上跟貿易黑字根本沒關係。但是到了七O年代,就開始反省了,我們台灣到底要走 出哪一條路?電腦、機器人、還是生化工程?
那時我們政府選擇了電腦,日本選擇了機器人,美國選擇了生化工程。二十年來,我們發現,雖然沒有發展機器人,也沒有發展生化工程,但是電腦這條路我們畢竟走出來了。今天電腦領導這個時代的景氣,你的手上如果持有電子業的股票你就會說:「賺到了!」
各位知道電子業在這二十年進步的情況嗎?二十年前的電腦還只是用來測量氣象,在民間的使用微乎其微。二十年前最快速度的東西叫做 Telex,這邊發電報,那邊馬上收到,這樣就很快了啊!當時是這樣在做貿易的。現在呢?太慢了啦!現在我們在這裡講話,透過數位科技,只要一秒的五分之一,全世界各地方同時都可以看到這個鏡頭。現在的速度有多快,二十年前根本想不到。你看我們的傳真機、我們的照片,一下子而已,這邊發出去,對方馬上收到。
二十世紀剛開始,愛因斯坦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最快的是光速。」所以我們一直追求「速度,如何才能像光速這麼快。告訴各位,即使現在可以做得到,其實也沒有用,要光速幹嘛?光速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快的了,但是宇宙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會發光的星是仙女座,到那裡需要八萬年的速度,再返回來就要十六萬年,十六萬年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你的骨頭早就碎了。可見速度的追求對我們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未來的時代要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象限轉移」。
聽過經的同修就知道,我常說修行是在修什麼?象限轉移呀!極樂世界若是用機器去追求和證明,絕對找不到,但是經過象限轉移,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馬上就可到達極樂世界了。所以科學的技術發展,將來也是象限轉移,要去任何一個星球,只要靠象限轉移,一下子就到了。
對未來的科學技術來說,到宇宙中任何一個星球其實是同等的距離。而目前我們感覺地球和哪一個星球比較近,和哪一個星球比較遠,都將是錯誤的觀念。依照象限轉移的觀念來講,它們的距離完全一樣遠,時間也是同等的快。譬如飛碟飛到我們這裡,轉眼就不見了,因為它已經又到另外一個星球了,所以這種觀念不是我們現在可以用頭腦去想的。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我們的環境,就是要從「追求速度」改變成「追求象限轉移」。在人生的意義來講,就是從追求財富的累積速度,改變成如何去享受生活的品質和生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