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諍利,無所省錄。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眾生所以造惡業的因由,皆是貪瞋癡慢的煩惱。「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這二句,是說慳貪為惡因,一切貪煩惱中,貪財貪色最普遍。所以孔子說:食色性也。這是說貪著財色,已成衆生的本性。既想貪别人的,有了也就不肯布施惠濟别人,慳貪相連,作惡拒善。菩薩所修六度的施度,即為對治這種慳貪,轉惡因為善因。
「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這四句,是説愚癡為惡因。心中愚癡,不明事理,不信因果,顛倒妄想,名為癡欲。迫使身口,隨著這無明的心思妄想,去作殺、盜、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惡業。這種愚癡煩惱,是結縛衆生,生死輪迴的繩子,故名煩惱結縛。由愚癡而造業,造業而受報,報體受苦,更成愚癡,癡又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息,没有解脱的可能。除非依佛法修行,以般若智慧,滅除了愚癡無明,才有解脫之分。菩薩所修六度的智度,即為對治這種愚癡,轉惡因為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