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二、彌勒申解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庚二、彌勒申解

庚二、彌勒申解


   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説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言。今佛慈愍,顯示大道,耳目開明,長得度脫,聞佛所説,莫不歡喜。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脱憂苦。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今我衆等,所以蒙得度脱,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恩德普覆,福祿巍巍。光明徹照,達空無極,開入泥洹。教授典攬,威制消化。感動十方,無窮無極。佛為法王,尊超衆聖,普爲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這一段經文,是彌勒菩薩代表聽經大衆,把心中所領解的實況,向佛禀白。可分四節來講解。從「長跪白言」,至「如佛所言」。這七句,是第一節,歎佛三業。佛威神尊重,這是歎佛身業及意業。佛身相好具足,威儀超特,有威可尊。佛心大慈大悲,神妙莫測,可敬可重。所説快善,這是歎佛的口業清淨,無有過失,隨智慧説,無有戱論。佛具足八種梵音說法,是世間最快樂最美善的言音,故曰所說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言。這四句是歎佛三業説法的功用。因為佛已得四智具足,五眼圓明,六通自在。所以凡所説法,能令聽佛經語的衆生,都覺得佛所說的,全是對他而講。句句都是真實語、不誑語、不異語。不但深入心田,而且餘音繞樑,迴響鳴空,窮年卒月,仍在法喜充滿中。貫心思之,是説聽佛經教,就好比奉到世間帝王的聖旨,必恭必敬,謹慎領受,貫徹於心,三復斯言,不敢輕忽。世人實爾,如佛所言。是指佛在前面所説世人三毒過患,真實如是,可說一針見血,没有虛言妄語。《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世人亦在其中)實相;所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因,如是緣,如是力,如是作,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今佛慈愍」至「解脫憂苦」。這十句,是第二節,領解離惡。彌勒眼前當下,見佛三業殊勝,完全出於大慈大悲,愍念五濁惡世苦惱衆生,在説了很多方便法門以後,特别顯明開示,下手易成功高的淨土法門,即是本經。令一切苦惱凡夫衆生,能得乘佛願力,得佛攝受,帶業往生,横超三界,了生脫死,一生補佛。這是十方世界,更無有二,唯一超勝的成佛大道。所以古德詩云:「念佛門如大渡船,渡人渾不擇愚賢,若知這畔風波險,便好登舟過那邊。」耳目開明,這是説能依本經而修,可得念佛三昧,明心菩提,如禪宗開悟,即見十方佛,聞諸佛說法。而且三毒皆除,福增慧長,不致於有耳不聞諸佛教,有目不見彌陀身;甚至有耳不聞因果,有目不識善惡了。也就好比上了大渡船,可以脫離娑婆生死的此岸,渡過到壽樂無極的彼岸,度脫二種生死苦報,永斷五住煩惱無明,此名耳目開明,長得度脱。今聞佛所說《無量壽經》,莫不皆大歡喜。歡喜什麼?極樂之福,與佛同享;天厨美味,與佛同嚐;譬如兒女,穩靠爹娘;菩薩羅漢,相聚一堂;自然成佛,不煩不忙。怎能不歡喜呢!諸天人民,蠕動之類。這二句雖只説天人畜生,其實包括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只要能聽聞到世尊所說的本經,歡喜信樂,依教奉行,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老實念佛,普度衆生,皆可承蒙彌陀慈恩,解脫憂苦。這不僅皆蒙本師諄諄教誨的慈恩,彌陀時時放光加庇,殷殷垂手接引的慈恩,還有諸佛誠誠懇懇護念的慈恩,使一切衆生,都得解脫生死,及一切世間的憂苦。

   「佛語教戒」至「開入泥洹」。這十五句,是第三節,領解修善。佛的身教言教,雖然無量,歸納不出教人斷惡修善。無論化教與制教,契經與戒律,都是說理甚深,說事甚善。即如本經來説,説理指歸一心萬行,萬行一心。說事不離上求下化,二重因果。皆是依佛的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明了澈見諸法實相,通達十方三世事理因果,無障無碍,莫不究竟暢曉,然後契理契機而說。因為佛所說法,中邊皆甜,前善中善後善;所以使我彌勒,及一切聽經大衆,都能當下得蒙度脱利益。如後面流通分所說,有得須陀洹,阿羅漢,有證三賢十聖,有發菩提心,得不退轉的。佛更在《法華經》中說:「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這都是本師及彌陀,前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種種謙牧自卑,勤苦修集一切善法,積功累德,回施有情所致,絕不是偶然的。佛為法王,亦如慈母,對於眾生的恩德,有如天地普覆普載。佛是無上士,是天人師,所成就的福祿功德,就好比須彌山一樣,巍巍勝妙,超出一切衆聖之上,我彌勒是無法形容讚歎的。

   「光明徹照,達空無極,開入泥洹。」是讚本師及彌陀成就的智慧,不可思議。如《本經上卷》所說:「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 是故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智慧光佛 …… 超日月光佛。」下卷所說:「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又如《觀經》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佛的道種智光,無微不照,無法不知,因果事理,徹底明了,故曰光明徹照。佛的一切智光,明達諸法實相,所謂解脱相、離相、滅相、究竟皆空,是名達空無極。如《本經下卷》所說:「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佛以理事無碍,二諦圓融,具修福慧二嚴,成就佛身淨土,啟開進入無住大泥洹城;同時佛又以光明徹照,達空無極的智慧方便,教導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說即是空有無碍的大涅槃。決不以二乘偏真涅槃,度脫眾生。如《法華經》說:「皆以如來涅槃而滅度之。」

   「教授典攬」至「心得開明」,這十三句,是第四節,領解開悟。佛既依福慧雙修二門,真俗圓融二諦,得成佛果。同樣以此二門二諦,度化衆生。教授諸佛所說的經典,總攬其中要義,即是阿彌陀,所謂彌陀義無窮,海墨不能寫。教人稱念彌陀,這是諸佛教授的總持門,此屬修慧。前述勉人斷惡修善,名為威制消化,此屬修福。福慧雙修,自利利他,才不會使衆生,修成空見外道,或大乘方廣道人,執空成病,無藥可醫。又教授典攬,是佛攝受門。威制消化,是佛折伏門。諸佛無不恩威併濟,當攝受便予攝受,當折伏則予折伏。如彌陀大悲本願,攝受一切苦惱衆生,往生其國,居以佛境,示以修途,賜以佛果,這屬攝受門。如本師詳舉三毒十惡的過患,折伏五濁惡世眾生,使厭離娑婆,求出三界,消化三障,脫離六道,這屬折伏門。本師與彌陀,這種慈悲方便,以攝受折伏二法,令衆生真為生死,發欣厭二心,然後教修福慧二嚴,及三輩往生所修之因,具足信願念行四門,則人人皆可當生成就,往生極樂見佛聞法,授菩提記,實在是太善巧太殊勝了。所以能感動十方的菩薩聲聞,及人天大眾,都發願往生西方安樂國。也感動了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說誠實言,稱揚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智慧無極;而且都勸告其國菩薩:「往覲安養佛,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果,必於無量尊,授記成等覺。」由於淨土法門的廣大特勝,所化度的衆生,往生極樂,同得成佛,也就無窮無極。如《本經》後文,佛告彌勒,十方無量佛國,往生極樂的菩薩,無量無數。何況將來經道滅盡之時,獨留此經,住世百 年,凡有遇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更是無窮無極了!

   佛為法王,於法自在,福慧兩足,尊超十地衆聖的果位,普為一切凡聖天人的導師。能隨類現化,應機說法,尤其能隨娑婆衆生的心願,開示帶業往生的淨土法門,使此五濁衆生咸得作佛。今日我彌勒,及一切菩薩聲聞,人天大衆,能得值佛出世,復親從佛,聞說《無量壽經》,真是太希有難遇。所以無有不踴躍歡喜,領受於心,即得開悟明白。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無復疑惑了。明白的是什麽呢?那就是極樂世界,殊勝第一,應當欣求。娑婆世界,五濁三毒,必須厭捨。盡此一生,斷惡修善,信願念佛往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