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四、結說苦報無盡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庚四、結說苦報無盡

庚四、結說苦報無盡


   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這七句經文,是世尊看到此土衆生,受三毒的禍患,實在太深太劇。在他的大悲心中,哀愍傷嘆,結説苦報無盡,令衆生知所警覺回頭。佛眼觀見愚癡的眾生,由三毒的煩惱邪見,發動身口意三業,拒善行惡,惡業已成,必有惡果。現生受到國法的懲罰,來生便下入三惡道。在惡道中,更是充滿惡心惡境,惡緣惡法,因此又造惡業,受惡報,就好比滾雪球,越滾越大。如《地藏經》說:「慈愍此世罪苦衆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 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所以一下三途,必然是多生累世辛勤受苦,展轉出入在畜生餓鬼地獄之中,數千億劫,無有出離三惡道的日期。思念及此,真是痛不可言,甚可哀愍。但是,這種因果報應,六道輪廻的道理與事實,不是佛陀大慈悲愍,給濁世衆生一一指出。自認聰明的癡人,誰能知能說,又有誰能説得這麼透徹明白。佛恩浩浩,實粉骨碎身無以為報。唯有信受佛語,止惡修善,自行化他,厭離娑婆,求生極樂,普度有情,同成佛道,才能報佛恩於萬一。三惡道的名相實況,請閱《觀佛三昧海經》,及《法苑珠林》,説得很詳。問:怎樣知道下入惡道,或上生善道,有何徵相可以認定?答:《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佛有說此土衆生,命終感報之相如下:

   若人命終時,預知時至,正念分明,洗浴著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見佛相好,衆善俱現,定知此人,決定往生淨土。

   若人持戒念佛,無精進心,臨終亦無善相,亦無惡相,地府不收,安養不攝,如睡眠去,此人疑情未斷,生於疑城,五百歲受樂,再修信願,方歸淨土。

   若人起憐憫心,正念現前,於財寶妻子,心無愛戀,眼色清淨,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我,耳聞天樂,眼見天童,捨此報身,定生天界。

   若人生柔軟心,起福德心,身無病難,憶念父母妻子,於善於惡心不錯亂,其心正直,遺囑家財,辭別而死,定生人界。

   若人於己眷屬,惡眼瞻視,舉手捫空,便利不覺,身常臭穢,兩目紅赤,仆面而臥,踡身左脇,百節酸痛,或見惡相,口不能言,呻吟叫喚,冤債現前,心識散亂,狂惑顛倒,遍體如冰,手捻死拳,身硬如石,此人命終,定生地獄。

   若人好舐其唇,身熱如火,常患飢渴,好說飲食,張口不合,貪戀財寶,命卒難斷,開眼而死,此人定入餓鬼。

   若人身染重病,如在雲霧,心神昏散,怕聞佛名,多愛食噉血肉之味,不受勸化,愛戀妻兒,踡手足指,遍身流汗,出麤澀聲,口中咀沫,此相現前,定入畜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