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衆。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衆,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大悲的佛陀,更重復次第,對彌勒菩薩説明,化生勝於胎生的事實。用以教誡念佛行人:要發大菩提心,要有至誠質直心,要具深信無疑心,要有廻向衆生,拔一切苦,與一切樂的心。更要修行《大智度論》所説十種行法,便得現生,或往生見佛,見佛便能聞法開智慧,不會胎生,而由蓮華化生。因為我們生處娑婆,業重福輕,障深慧淺,佛出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不能與他方諸佛國土的大菩薩相比。他們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衆,那是很容易很平常的事。他們能得經常親近諸佛,有福有慧,積集了很多善根,希求佛智,乃至最上勝智;而且深信自己有自性清淨心,與佛無殊,心得開解,無有疑惑。都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的大菩薩。所以彼菩薩等,願生無量壽國的話,命終便自然得於彼國七寶華中化生。佛告彌勒:汝應當知道,此土往生衆生,有胎生的原因,在娑婆世界,幾人能得見佛,所以無有智慧,不了佛智,乃至最上勝智。而且不信自己有真如淨心,不了解淨心緣起的道理。甚至執有執空,不契中道,不見佛性,意志猶豫,心有疑惑,如何能蓮華化生呢?如果此土衆生,念佛已得一心不亂,或得念佛觀佛三昧,頓悟自心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遠離妄想執著,無有猶豫疑惑;那也可與他方菩薩一樣,有大智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假使心有疑惑,無有智慧,不能成就慧身,便於五百歲中,處於極樂邊地的七寶宮殿。如前所説,不見彌陀,不聞說法,不值聖衆,無由供養,不知菩薩行,不得修功德,這就名為胎生。為什麼有這些過失呢? 都是在過去之時,疑多信少,不能直下承當,一信之後,永不再疑。又未得見佛,無有智慧,著事昧理,因此狐疑不決。
問:既肯念佛,那會疑惑,佛説胎生,豈不多餘?答:不是多餘,而是對症下藥。娑婆世界,名為五濁惡世,就是煩惱知見,複雜混濁;雖然念佛,難得没有絲毫疑惑,别的不談,只就今日寶島佛教來説,令人疑惑,其事非一。我舉幾個事例如下:有人說:「淨土三經,非佛所說,是後人寫的。」這令人生疑。我在懸談中,已有釋疑,不再重説。假使你心存此見,雖信願念佛,亦不得生極樂。何以故?因為你有邪見,誹謗正法,而且謗佛,自然不能生淨土。
有人說:「往生極樂難,路又遠,不如求生兜率內院,路近又容易,只要修十善便得生。」這令人生疑。我在拙著《扶正篇》中,及講《本經》時,已有釋疑,請自查看。假使你心存猶豫,雖信願念佛,不但不可能往生極樂邊地,恐怕你三界也不能出,生死也不能了。何以故?正因為你不相信:淨土法門,能帶業往生,横超三界,只此一生,了生脱死。也因你不知:十萬億程,不離自心,一念十念,皆得往生故。
有人說:「佛教是認識人生,肯定人生,創造人生的宗教。無限的理想與希望,可以在無限的生死中,求得肯定與圓滿實現。人死了,二十年後,可能又是一條好漢」這更令人生起何必念佛了生死之疑。説這話的人,只説認識肯定創造人生,並没有說出什麼是人生。在我想,應該是指生命 —— 即生死輪廻。是指生活 —— 即衣食住行,飲食男女等;及妄想執著,人我是非等。肯定又創造這些,就是深著世樂,求人天福 報,豈能了生脱死?娑婆衆生就是這樣,在無限的輪廻生死中,五痛五燒,頭出頭没 已夠可憐了。佛怎忍教衆生,肯定不放,創造不止呢?佛在《本經》所說,五惡五 痛五燒,展輾其中,求出無期,不是一面很現實的鏡子嗎?佛教豈可如此教人,去求得一切滿足,而永遠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受苦無量?死了二十年後,可能又是一條好漢,這不是自我陶醉與安慰的常見嗎?《雜阿含經》佛説:「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土。」人身易失而難得,這是真語實語。世尊遊四門,警悟生老病死苦而出家,修行成佛,說法度生,無非要衆生,厭離生死,求證涅槃,難道也不對嗎?佛在《涅槃經》中說:「佛告諸比丘: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說此偈已,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身雖是金剛之體,亦復不免無常所遷。生死之中,極為可畏,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是則是我最後教誨也。」死了再來的論調,會不會鼓勵世人:為非作惡,没有關係?念佛往生幹嗎?何必了生死,無限的生生死死,不是很好很有意義嗎?假使你同意此話,當然不會厭離娑婆,欣求淨土。雖然念佛,也想往生極樂,那是緣木求魚,決不能得。何以故?但以世智辯聰,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苦海?知見不正,情執深重,自誤誤人,有違佛意故。
有人說:「第一期普度,是念四字佛,即阿彌陀佛。第二期普度,是念六字佛,即南無阿彌陀佛。現在第三期普度,是念十字佛,即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這令人生疑。究竟要念四字,或六字,或十字才對呢?我們應當知道,四字是佛説,六字表皈敬,請問在四字六字洪名上,再加天元太保,出自何經?有何意義?畫蛇添足,似是而非,便是怪誕荒唐。假使你狐疑不決,有時念四字、六字,有時念十字,不但蓮華化生無希望,而且必定墮入外道的邪網,成為邪魔外道的眷屬。
有人說:「三教合一,五教同源。信他的,上天掛號,地府除名。現在是白陽時期,釋迦退位,彌勒掌盤。自六祖以後,道不在寺廟,不在出家人,道在在家人。我們的道法比出家人高,所以要設在樓上,關閉門窗,不要給外人看見。」這令人生疑。我的師父是出家人,我信的是佛教,師父教我修淨土法門,念佛要往生極樂。可是出家人没有道,怎能教我得道?修道不能給人看見,我們念佛,却隨時隨處都在念,那怎麼行?發願往生極樂,我能生嗎?能生,會不會走錯了路?由此雖然念佛,也想可是没有智慧,不能辯别邪正,利害得失,心意無主,隨别人舌頭轉,總是心中疑信參半。這類的人,就給你念到一心不亂,那也不能往生,化生更不可能。何以故?疑是衆罪之根,罪根不拔,休想生西。
最近還有某法師自述「西方極樂世界遊記」。那真是天方夜譚,更令人生疑。某法師說他以六年的時間,就這肉身先到了兜率天内院,見了彌勒菩薩,然後到極樂世界遊歷,親見很多事物,還是這肉身回到人間。這令人聽了,必然生起「往生極樂是肉身去嗎」的疑問?淨土三經都說,往生極樂是心識去,不是肉身去。某法師豈不是大妄語嗎?又説他見到極樂淨土中人,一時是男,一時變女,這更謊謬。彼國衆生純一丈夫,無有女人,而且都是那羅延堅固之身,本經有明文。他又説他向彌陀懇求,極樂世界太好,我不回去了。彌陀便說他二劫前已生到極樂,因發願度生,所以回去娑婆,這更顯出他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可是,再來菩薩,是來去自在的,怎麼還要人帶去,怎麼要留不得留?四十八願中分明説,生在極樂的菩薩,皆是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如上所舉,某法師是否有犯大妄語之嫌,又是否會令人對淨土法門,生起不正確的觀念與疑惑?
古今世人,疑惑的事例很多,所以天台智者大師,著有《淨土十疑論》。唐・窺基大師,著《西方要決釋疑通規》。懷感法師,著《釋淨土群疑論》。宋・慈雲懺主,著《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王日休居士,著《淨土文十卷》,第一卷即釋疑起信。慈照宗主,著《釋臨終三疑》。元朝・天如惟則禪師,著《淨土或問》。優曇法師,輯《蓮宗寶鑑十卷》,第十卷念佛正論,辯釋衆疑。明末・蓮池大師,著有《彌陀經疏鈔問辯》,《淨土疑辯》,及《答四十八問》。袁宏道居士,著《西方合論十卷》,第八見網門,第十釋異門,皆釋疑的佳作。現今有知義法師,著《初機學佛決疑》。方倫居士,著有《朱紫辯異錄》。以上諸書,或在大藏,或有單行本流通,大家可以尋閱。可知此土衆生疑惑邪見之多,往生之少,化生更少,不為無因,皆無智慧而又多疑故。唯有依據淨土三經一論,斷疑生信,才不致於誤入迷途,斷喪善根;才能具足正信正見,所作皆辦,合乎佛法。是故大悲世尊,特在《本經》舉他方菩薩之勝,顯此土衆生之劣,教誡切勿妄生邪見疑惑,致失往生極樂,蓮華化生,速得成佛的大利益。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娑論》說:「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古德作偈也說:「斷疑生信此心堅,日日如斯不改絃,祇望臨終歸極樂,更無别事可相牽。」「平生只剩望西歸,決定無疑願不違,總是今生歸去好,免從胎獄受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