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供佛歎德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戊二、供佛歎德

戊二、供佛歎德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旛,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輒以奉散諸佛,及諸菩薩聲聞之衆。在虚空中化成華蓋,光色昱爍,香氣普熏。其華周圓四百里者,如是轉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後,以次化没。其諸菩薩,僉然欣悦,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聽受經法,歡喜無量。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

   前面說的,是極樂世界補處菩薩。現在說的,是一般不退轉的菩薩。因為得承彌陀威德神力加持,能於晨朝很短的時間,普徧往詣到十方無量諸佛世界,以三業虔誠恭敬,供養諸佛。所需供養物品,如華香伎樂,衣蓋幢旛等,無數無量,動念就有,自然化生在手中。而且都是最珍貴微妙,非常殊特,不是世間所見所有的。用這些上好的供具來奉獻十方諸佛,及十方佛土的菩薩聲聞大衆。還有一件希奇的事,即彼國菩薩,在十方諸佛前所散的華,當下在虛空中,合成一華蓋,有百千光色,如日光閃爍,放出種種香氣,普熏諸佛國土。這些華蓋,最小的周圓四百里,有更大的,如是轉倍,乃至徧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各人供養的前後,依照次序,供養完畢,便自然化没,如果没有新華重散,前所散華,始終保持,不會失落。那些修供養的菩薩,都在虛空中,皆大歡喜,共奏天樂,以最微妙的音聲語言,歌頌讚歎佛的功德。如《華嚴經行願品》說:「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徧。」供佛歎德以後,即在佛前,聽受經法,一聞千悟,法喜充滿,福慧雙修,歡喜無量。經須臾之間,好像早餐還未進食,忽然輕舉,如閃電般,從十方回還極樂本國。這是彌陀本願第廿三、廿四、四十二、四十六等願的功德所成就,也是承彌陀 本願威神,才得一時遍往,供具隨心,普興供養,歎佛聞法,福慧增進。這都是超勝十方佛國諸菩薩呀!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