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爲衆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賊鬥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於傍快喜。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横行威勢, 侵易於人。不能自知,爲惡無恥。自以强健,欲人敬難。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自用偃蹇,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憍慢。
「不念修善」。是說第六意識,先有惡念,無有善念,然後有惡口等。「轉相教令」,即是自作教他,隨喜讚歎;因此一家一族,乃至一國全世界,共為兩舌、惡口 、妄言、綺語,還有衆多的口惡業,這是總舉。一、兩舌,是以諂曲心,說挑撥是非,鬥遘兩頭,離間他人感情的話。二、惡口,是以瞋恚心,説粗言惡語罵人的話,傷害他人。三、妄言,是心口相違,說欺誑不實的話,損人利己。四、綺語,以語言文字,說無益語,或風流話,提倡縱慾,或影響到傷風敗俗,於人於己皆無利益。
「讒賊鬥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於旁快喜。」這四句是指兩舌。以讒言誣害他人,謂之讒賊。鬥遘兩頭,挑撥是非,謂之鬥亂。欲掩自醜,所以厭憎嫉妒善人。因嫉故謗,以文字語言,誹謗攻擊賢能明智的官吏或世人;而且自讚毀他,幸災樂禍。看别人彼此相爭,自己從中取利,謂之於旁快喜。例如破壞人的家庭和好幸福,擾亂社會的祥和秩序,使人與人間互相清算鬥爭,挑撥朋友成為冤家,乃至破和合僧,引起國與國間的戰爭,造成世界大戰,無不因兩舌而有,真是罪大惡極。
「不孝二親,輕慢師長。」這是指惡口。以惡言惡語,對待父母,謂之不孝二親。對父母尚且惡口,對其他的師長親友外人,乃至出家僧尼,更是輕慢無理,出口傷人,不會有和美好聽的話。自説或教人説四衆佛弟子衆過,亦犯惡口。尤其是一般人打官司告狀,雙方無不是唇槍舌劍,總想置他人於死地,所以訴訟是大惡口。還有自讚毀他,也屬惡口重業。釋迦世尊自己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是過去世以惡口,罵迦葉佛為禿頭沙門,何有佛道之報。目犍連尊者,為外道打死,也是過去世以惡口罵父母,我長大當碎汝身之報。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這是指妄言。儒家説:與朋友交可不信乎!與人謀寧不忠乎!朋友之間,不守信用,就是違犯五倫八德。在儒為偽君子,在世為騙子,在佛教為惡人。難得誠實,即是不老實,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不忠不信,表裡相違。這就是孔子所說的鄉愿鄙夫,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刁滑,人見人畏,世所共棄。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這就是未證謂證,未得謂得。實無所知,自稱我已得 上人法,我已入聖智勝法,犯大妄語。難得誠實,這句經文,我們修淨業的蓮友,最要注意。檢點古今往生聖賢,没有一個不是誠實的老實人。因為只有老實頭,才能死心蹋地的相信彌陀,及極樂不可思議,才能真實欣厭具足,發願往生;也才真的老實念佛。一些聰明伶俐的人,反被聰明所誤。往往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我本是佛,何必念佛。西方就在心中,何必求生極樂。一錯便成百錯,實在可悲可嘆!我現在說個當代坐化往生的事實:永仁法師,俗姓鄭,名番,台南縣人。平生為人,忠厚老實,既愚且魯。受人欺,不計較。受人罵,不理會。大家稱他為愚番。晚年子死妻亡,在高雄義永寺出家。民國四十三年,在獅頭山元光寺受大戒。受戒後回義永寺,精進念佛。四十四年二月初五,偶感不適,即知往生時至。下午四時要人替他燒檀香水,沐浴換衣,說要回去。浴畢穿海青搭衣,先到大殿禮佛,後到祖堂禮祖,便在祖堂盤坐念佛,並請大家助念。到七時許,在念佛聲中,含笑坐化,年六十四。如此老實修持,往生極樂,當無疑義。
「横行威勢,侵易於人。」這是説别人有智識,不受他的妄言所騙,那就用暴力威勢,侵害别人,加以脅迫聽從。欲加以罪,何患無詞,故曰侵易於人。
「不能自知,為惡無恥。」這是指綺語。不顧世人的議論,不怕將來的因果報應 説的寫的,盡是傷風敗俗,貽害社會人群。自己卻不知這種綺語的害處影響之大,認為別人聽了看了喜歡就好。無慚無恥,寫説越來越多,看的聽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使人神魂顛倒,誤入歧途。過去金聖嘆,張恨水的著作,以及今時一些言情、黄色、偵探、暴力、造謠、攻訐、揭人隱私等書刊小説,不是就這樣暢銷天下嗎?
「自以強健,欲人敬難。」凡是喜歡說無益語的人,都是自己認為才子高人,懷著出風頭的心態,希望得到最大的知名度。所以花言巧語,口蜜腹劍,總是想如何煽動世人做壞事,同時還稱讚他,敬仰他,是難得的名士作家。在他認為,一舉聞名天下知,還有鈔票滾滾來,因果報應那管它,真是可憐又可恥!
一般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人,名為惡人。作惡的人,當然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為什麼這樣頑固不化,作惡不止呢?因為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此名自用偃蹇。而且驕傲得很,唯我獨尊,認為誰也没有我高明能幹,經常懷驕慢的心,天不怕地不怕,無所憂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