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修諸善本,志崇佛道。
佛法總不出證法與教法,由證法而有教法,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由教法而有證法,故曰「無不還歸此法界」。彼國菩薩,已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此智由二空 真如,諸佛法身所出,故名從如來生。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雖曰從如來生,其實亦無所生,不過轉染污的六識為清淨,轉分別為無分別。已得妙觀智,解一切法皆由證而教,由教而證,教如證,證如教,故曰解法如如。又以此智,了解一切法皆緣起性空,如虛空如如不動,故名如如。觀諸法實相,即是十如是,無不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乃緣生無性,不執空有二邊,是為解法如如。此種觀解是從如來教化而生,故曰從如來生。善知集滅,音聲方便者。集滅即是四諦的略説,此屬證法。音聲方便,即建立文句名身,所謂世諦流布語言文字,此屬教法。能悟證法,又能通達教法,即是通宗通教,故名善知。以上四句經文,是妙觀智的體相,亦即內證德。不欣世語者,因有妙觀察智,凡有所説,皆隨自證而説,不隨世間戲論。所以能離凡夫的貪著世間名相,也能離二乘人的貪著出世的空寂。一切世出世間的諸法,若著名相則有分别,有分别便有語言文字。彼國菩薩,已證真識,轉成四智,了知名義互為客,名字性空,法爾不會喜樂貪著法相,必然不欣世語,能如《金剛經》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説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樂在正論者。彼國菩薩又非如二乘人,只為自了不化衆生。能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廣演言教,塵説剎説,為衆生開示宣說無上正法,令眾生覺迷啟悟,轉凡成聖;凡所說法,都順於真如實相之正論也。如《往生論》說:「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實修行。」又偈云:「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不欣世語,樂在正論,這二句經文,是妙觀智的外化德。
修諸善本,志崇佛道者。這二句經文,是妙觀智的上求德。以此妙觀察智,能時空無盡無量,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無量善根功德。成就周圓無際,衆寶莊嚴的實報土,與大小勝劣不定的方便土。又能顯現身量不同,相好具足的自他受用身。彼諸菩薩,雖各變現種種不同的身土,但皆互相含容,無有障碍。妙觀智的體,即是圓鏡智與平等智,亦即自性清淨心,法爾有此稱性妙用,得成佛身淨土,故曰修諸善本,志崇佛道。如《唯識論》說:「法(性)駛流中任運轉」。有此觀智,凡所思念作為,任運流入一切智海,所謂無功用無相行,一行一切行;雖修功德,而無貪著相。志崇佛道,而無成佛相。非如凡夫二乘及權教菩薩,作意願求,能所未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