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大乘佛法的見、修、行

在培養出菩提心的正確心態後,我們需要清除任何在成佛道上前進的可能障礙:
26.
無始至今徘徊輪迴中,
凡諸所作罪業致輪迴。
自心發露懺悔諸罪愆,
圓滿四力持誦嘛呢咒。
從過去累生一直到現在,我們以撒謊、行騙、偷盜、破壞、侮辱、殺害及其他各種惡行,已經無數次地傷害了其他眾生。這些累積的惡業使我們深陷輪迴,並成為現前在修行道上的主要障礙。它形成二障,橫阻在我們與佛性的體悟之間:即所謂的 “煩惱障” 和 “所知障”。
然而,我們的處境並非全然無望。如噶當派大師常說的:「惡業唯一的好處就是它能被清淨。」惡行是有為法,必屬無常。因此正如佛陀所說,沒有任何過失嚴重到無法被四力清淨。
四力即是用來有效清淨所有惡業的方法。第一是「依止力」(the power of support)。這裡所說的依止,是指我們能向其承認及懺悔過失的人或本尊,因此他們成為我們淨業的助緣。在此依止的是觀世音菩薩 —— 諸佛菩薩智慧的顯現。在其他的修法裡,依止的可能是金剛薩埵(Vajrasattva)、三十五佛(Thirty-Five Buddhas of Confession)或大日如來(Buddha Vairochana)。單是這些佛名號的音聲,就足以使一切眾生自惡趣中解脫;但能履行這種能力的許多本全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是淨業的助緣精髓。
第二力是「悔力」(the power of regret)。當我們了解在輪迴的多次投生,直至現在所經歷的一切痛苦皆緣於自身的惡行時 —— 包括現世報的五無間罪 6 ,十惡業 7 及違犯三乘戒律 8 等,懊悔之心自會生起。我們都會有過無數世的生命,如果你把會有過的肉身堆聚在一處,僅計算過去會是昆蟲的軀殼數,所堆成的山頭將高過須彌山。如果你收集過去世裡因悲傷痛苦所流下的淚水,所形成的海將比世上任何海洋都來得大。
6・五無間罪:弒父、弒母、殺阿羅漢、分裂僧團、出佛身血。「無間」指這些罪的果報,是在死後不經中陰歷程而立刻墮入地獄中。
7・十惡業:三身惡(殺、盜、淫);四語惡(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三意惡(貪、瞋、癡)。和「十善業」相反。
8・三乘戒律:小乘是別解脫戒或皈依戒:大乘為菩薩戒:金剛乘則為三昧耶戒。
諸如此類的比喻都可以在《正法念處經》9(Sublime Dharma of Clear Recollection)裡找得到。無盡轉世裡的一切痛苦,純粹是自身有害行為 —— 例如妄語或殺生的結果。只要你仍不明白自己所行將招致的後果,舉止就會像個瘋子般繼續下去。一旦你清楚了解過去的惡行是如何使你在輪迴的無盡痛苦中流轉不止,你一定會對會已經犯下的惡行深感悔恨,再也不想重蹈覆轍。懷著深切眞誠的懊悔,你應毫無隱瞞地懺悔一切過失。
9・《正法念處經》或《妙法聖念經》:詳細解釋業果之佛經。在此經中,解釋此經名是「抉擇種種(行為、言語及念頭)適切與否,並使人保持正念專注於此抉擇上。」
但僅有懊悔是不夠的;過去的惡行仍然必須淨除。這能藉第三力「對治力」(the power of antidote)來完成。身、語、意所犯的一切惡行,必須以其對治來抵消:即身、語、意的善行。付諸實行時,在身方面要做大禮拜,以繞行來禮敬聖地、服務他人及獻身佛法:在語方面要持誦嘛呢咒:在意方面要思惟,若非觀世音菩薩悲心的普照,你將在輪迴中愈發沈淪,故一心虔敬地向觀世音菩薩祈請,以遣除所有障礙與惡業。為了回應你真切的祈請,要觀想從觀世音菩薩身上流下智慧甘露,自頭頂灌入,充滿你及一切眾生的身體,滌除所有障礙、惡行及惡業,絲毫不存:你的身體變得十分純淨,如水晶般剔透。觀世音菩薩燦爛微笑地說道:「高貴的孩子啊,你的一切過失都清淨了。」他化光融入於你。感受觀世音菩薩的心與你的心合而為一,在這種超越任何意念的明空境界中安住半晌。
第四力是「決斷力」(the power of resolve),下定決心即使犧牲生命也絕不再重蹈那些有害的行為。截至目前為止,你可能一直昧於惡行將導致痛苦的事實真相,但從今以後,你再也沒有藉口不改變你的行為方式了,也不能認為既然惡行可以輕易淨除,犯再多也無所謂。你必須從內心深處痛下決心,不管發生什麼事,絕不做出任何違背佛法的行為。這需要恆常的正念與精進。第四力也包括決心清淨你的身、語、意,和觀世音菩薩一樣。持誦六字大明咒時,你的惡業和障礙會消失,證悟境界裡一切本具的功德也將如撥雲見日般開始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