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身語意、法身
書籍目錄
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
第二篇 大乘佛法的見、修、行
第三篇 決心出離輪廻
〈轉化〉-身語意、法身

〈轉化〉-身語意、法身

Bg i4

  身 


  由於認為身體是骨肉堅實之軀的凡夫認知,讓身體如磁鐵般吸引苦痛。但藉著觀想、持咒等修行的訓練,你可以學習打破堅實軀體的成見。透過修行來領悟你的身體乃是觀世音菩薩無限無生的智慧身,可以臻至超越痛苦的境界。觀世音菩薩之身如虛空般遍在,既非血肉之軀,也不是塑像般的實物,而是如彩虹般透明,清楚顯現,卻空無任何實體。尤有甚者,觀世音菩薩不只是一個觀想的形象 —— 他是活生生的存在,散發智慧、愛與力量,對任何只做一個簡單的祈請手勢或僅念一句嘛呢咒的人做出回應。


  語 


  當你能清晰穩固地觀想本尊身,也能夠如金剛語段落(見前述及「生起次第」→「金剛語」)所述持誦咒語時,將可增進你的修行。觀世音菩薩心咒的第一個字「唵」,象徵五智,是一個吉祥的字。大多數的咒都由「唵」字開頭。「嘛呢」的意思是寶,「唄美」代表蓮花,「吽」字則是宣說、迎請觀世音菩薩的遍知。全咒可譯為:「您,蓮花寶,請賜予您的遍知。」透過六字大明咒不斷重覆的名號,你憶念並迎請觀世音菩薩的無盡功德,彷彿從遙遠之處呼喚他。他會任運地示現慈悲來回應,並圓滿你的一切願望。


  為了加持眾生,觀世音菩薩賦予六字大明咒等同於他自身的力量,這是無生空性的回響。書寫的六字大明咒,能令看到的眾生解脫;念誦六字大明咒,能令聽聞的眾生解脫;如果在心中想起它,也能由憶念而得到解脫;把它穿戴在身上,可由碰觸而得到解脫。如果你習於視一切音聲為,當你在中陰時聽到恐怖的音聲,也不會感到恐懼。藉著此咒語,觀世音菩薩行使廣大無量的慈悲事業。所以,以強烈的虔誠心,把聽到的一切宇宙音聲都當做是咒音的振動,持誦六字大明咒。


  意 


  人們總是說「禪修!禪修!」但除非你已對空性見有了堅定無誤的了解,否則禪修的重點是什麼呢?無法了知心的空性,正是輪迴的跟嗯源。當心不受念頭的影響,能住於當下的單純覺性時,就能了悟本具慈悲的空性。


  恣意放縱,念頭就會造成整個輪迴。不加檢視的話,念頭便固守其外顯的真實性,讓這些力量持繫著輪迴。但任何念頭,不論善惡,連最細微的實質都不存在。念頭完全是空的,無一例外,宛若天上五彩斑斕、鮮明亮麗的彩虹,永遠抓不住。不能像衣服穿上,或以任何方式來使用。空性絕不會被任何事物改變,縱使被表面的障蓋所遮蔽也是如此。事實上,那些障礙不是真的必須去除的東西,因為當我們了悟其空性時,這些障礙就消失無蹤了。當妄念的染污消褪後,心就會保持自由祥和,自在地安住在本性中。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名為「心性休息」(Unwinding in Ultimate Mind)的意義。


  虚空從未被雲朵的出現所干擾或改變。虛空既不樂於期盼彩虹的出現,也不因沒有彩虹而失望受苦。不管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的慈悲事業是多麼廣大遍布,他的金剛心從未離開過究竟本性。他以無盡的方式對眾生示顯,但在實相上,他從未離開空性法界。


  觀世音菩薩與你自心的體性是一體的,不要到他處尋覓觀世音菩薩。為了徹悟你本具的本性,以不造作、全心的虔誠來請法與受法教:然後思惟並使它們融入生命中。最後,你將達到究竟的證悟,一切業力習氣與煩惱障礙將消融,你會直接了悟一切現象的空性。屆時,你將可鬆坦在大休息的境界中,遠離輪迴的折磨。就像一位安詳的老人看著小孩在遊戲,你會以不可動搖的平等捨來看待如幻現象不斷變遷的展現。


  如果你很難觀想本尊的莊嚴、放光和其他所有的細節,那麼單純地住於本然狀態的認知中,此即法身的意瑜伽。注視著每件事物,從勝義諦的一味中生起,持誦六字大明咒。


  法身 


  觀世音菩薩及諸佛所示現的各種形相,不管是在報身或化身的層次,皆是從法身的基礎而產生。法身是究竟的法界,超越了任何智識的造作,在其本性中涵攝了一切佛果的證悟功德 27。它是無始以來即與我們在一起的本初智慧。此〔俱生智〕可透過止、觀的禪修來悟得。「止」能使混亂的心平靜下來,而「觀」開展隨後更為廣大的禪觀和甚深了悟。當止、觀無別地融合為一時,即是法身的證悟。



  當你在菩薩道上前進時,持續保持座上與座下的修行,最後你將可達到初地菩薩位,進入見道。所謂見道,是因為你第一次真正瞥見究竟真理 —— 每件事物的空性。然而此空性的證量尚未達到極致,須逐步擴大,依序經過每一地直到最後一地,二障的造作才永遠消失,本初不動的智慧得以完全彰顯。你達到所謂的無修道、佛果的境界,即心與法身智慧心合一。不管是誰臻至此不二的證悟境界,都真正具現了三界的最高理想。觀世音菩薩是如來、佛性的精髓,透過念誦其六字大明咒,法身的一切功德將毫不費力地開展。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