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級出世境界
「斯陀含」進一步地
減輕貪瞋 。
「斯陀含」——進一步地減輕貪、瞋、痴
第二階段的聖者是「出世境地」,他已解開三結而又有能力把貪瞋痴削弱,把心識提升一層,對於欲界的束縛攀緣已很微弱了,他最多只來回攀緣欲界一次罷了!這就是成為「斯陀含」 (Skidagami)的主因,先了解須陀洹才容易了解斯陀含。須陀譯為主流,是什麼主流?答案是涅槃的主流。須陀洹只是一位「進入主流」的人,但仍未真正到達涅槃,而是朝向涅槃,它有如傾瀉入海的流水必定會轉向涅槃的道路。當一個人的心識已進入主流,肯定會到達涅槃,但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可到達。斯陀含則更加靠近涅槃的階段,對世間只遺留下少許的依依不捨,只回轉世間一次罷了!因為已解開這三個結,雖不曾徹底的將貪瞋痴熄滅,但已更削弱其力量了。
「阿那含」——再將「欲愛」與「瞋」兩結斷除
接著第三階段的聖者稱為「阿那含」(Anagmi), 除了斷除那基本的三結,還要斷滅第四和第五的結。第四結為「欲愛結」,第五為「瞋結」;欲愛即是喜愛染著於情欲的心。初果、二果聖人雖已斷滅了身見結、疑結和戒禁取結,但滿意貪愛情欲的心還遺留著,就是還沒有能力完全的洗淨情欲的貪愛,一旦到達第三的阿那含,肯定已完全的洗淨不再遺留。初、二果聖人已把大部份的瞋洗淨了,只留下那內在的不耐煩、磨擦、急躁或內在惱火的瞋心。三果阿那含聖人已徹底洗淨,所以稱為「消溶愛和瞋心」。
第四個微細的煩惱結是「欲愛結」(Kama-raga) ,在欲取的主題內已講解過了,即是心對情欲的貪愛。布望各位能理解這個煩惱心,它已根深蒂固的存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有如皮肉相連,難以理解和超越,以常人能力難以清洗幹淨。什麼是欲愛所攀緣的依靠處呢?即是色聲香味觸,不論是那一類的情形或性質,都在情欲之內。對於每一種情欲的喜歡、滿意而染執著的心,稱為欲愛。第五個結為「瞋結」 (Patikha) , 即是內心的不喜歡、一絲不滿所引起的磨擦。一般人當滿意就欲愛、不滿意就瞋,甚至對那無情物、對自己所做的事、內心所想的等等起瞋的感受。至於那更強烈的討厭、侵害別人、發怒、瞋恨、報仇這種粗糙的瞋心,「一果、二果」的聖人肯定已熄滅了,所遺留下來的就由三果去斷除那內心細微的磨擦,有時甚至不表露於外,只是內心的郁悶、暴躁等,從臉上看不出他的不喜歡、不滿意的神色,他只是內心不滿意;但普通人會為了鼻涕流不停而發怒、惱火,甚至我曾親眼看到有人拳打自己的鼻子,這些都是瞋,雖然是無情物或是自己的身體,都會瞋怒。假如有人完全的斷除這瞋,各位仔細想想他是何等的特殊,多麼受人崇拜、禮敬的人。
前面所講解的五種結,是屬於初級「五分下結」的部份,從身見結到瞋結,在到達阿那含果位時已徹底的斷除了,由於不再有欲愛,也就不再回到欲界了,因而稱為「不還的人」,只顧快速上升到成為阿羅漢或涅槃為止,不再與情欲發生任何的瓜葛,是色界最後的階段,至於那余下來的個結「五分上結」只有阿羅漢才能完全的滅除。
◎第三級出世境界「阿那含」(則必須再將「欲愛」與「瞋」兩結斷除。
◎「欲愛結」——心染著於情欲,也就是說對每種情欲還滿意歡喜。
◎「瞋結」——心中還有一絲不滿;有衝突或鬱悶等不舒服的心情。
◎「阿那含」已完全斷盡了這最初的五種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