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 序】
就歷史人物的角度來說,釋尊(喬達摩・佛陀)實際上過了怎樣的一生,又說了怎樣的教誡呢?釋迦族的聖者—— 釋尊的一生,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平靜,可以不必特別標顯受難的事蹟,不過釋尊的本來面目,卻似乎因一般印度人的思惟方式而受到相當的影響。
自古以來,印度人一般都強調「法」(dharma)的普遍性意義,而較不重視個別的人、事、物,因此顯然是歷史性人物的釋尊,其事蹟也被深深地隱藏在神話的象徵和空想之後。可是到了近代,隨著學術研究的發展,釋尊的存在已不再像大乘經典裡所描述的那般神話化,人們重新評估他的人性,並開始從歷史、社會的觀點,檢討他的教誡和思想。而且由於學者們對佛蹟進行發掘調查,更獲得確實的根據。
釋尊已不再停留在神話的世界裡,他的人格和思想獲得客觀的評價,而且,不僅在佛教內部,更超越東、西方的差異,在世界思想史上重新獲得認識。一般說來,居佛教最初期的原始佛教,是指巴利語聖典或出現期與它相當的漢譯經典的佛教。相對於此,傳到我國(日本)的佛教即所謂大乘佛教者,是流傳到後代所發展的形態。
關於原始佛教,前年在NHK連續廣播過十二次。由於顧慮原始佛教複雜的變遷過程,乃以當時的原稿爲基礎,加以補充敍述,而成爲這本書。其内容是根據拙著〈印度古代史〉(上、下)、〈喬達摩.佛陀(釋尊的生涯)〉、〈原始佛教的成立〉、〈原始佛教的思想〉(上、下)、〈原始佛教的生活倫理〉(以上由春秋社發行),但省略教義上的特殊議論,又對所引用的經句明示出處,並附加若干註解以便參考。
若各位於閱讀之際,能針對流貫整個佛教史的精神,追溯其根源,進一步理解極樸素且現實的 原始佛教的思想和生活倫理,則筆者甚感榮幸。本書企劃刊行之際,特別獲得日本廣播出版協會入部晧次郎先生和臼居利泰先生的協助,在此深表謝忱。
著者記

【中譯序】
探討原始佛教教義的書籍不少,但把佛教和它誕生的土壤並觀的並不多見。日本著名佛敎學者中村元先生〈原始佛教 ———— 其思想與生活〉一書,先勾勒釋尊創發佛教的社會基礎,再闡明佛教的思想和對實際生活的指導,確實能讓一般人對原始佛教本身及其背景有完整的瞭解;且引用文獻都留下明確的線索,也非常適合願意深入研究的人,本人很樂意見到他被介紹給臺灣的讀者們。
本書能呈現在讀者面前,是多人合作而成︰先由見憨法師與陳信憲先生譯爲中文,再經自觀、見豪、自懋法師等核對相關文獻,加以修訂及潤文,使它符合佛教原貌並保持原著深入淺出的風格。由於首次嘗試翻譯日文著作,待改進處必然不少,期望教界前輩及讀者們不吝指導。
一九九五年九月
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