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矣哉!真心!
書籍目錄
三、斷殺生
一、「大」矣哉!真心!

一、「大」矣哉!真心!

分隔線

   經題我們分為幾個段落來介紹。第一個是「大」;「大」指的是什麼呢?絕對不是大小之大,大小之大我們容易懂,小朋友也會懂。這個「大」不是說數量,它是一個讚美之詞,讚美到了極處,沒有適當的詞句來讚歎,不得已用這個「大」字。

   大矣哉!讚歎的是什麼呢?
   所讚歎的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心,包括我們每一位同修自己呀!真心就是本性,經典上常講的真如本性,是我們自己的真心。
   為什麼一開端就讚歎這個真心?

   佛在大乘經,特別是《楞嚴經》講得詳細,所以說「開智慧的楞嚴」。「心」包含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從哪里來的?「唯心所現」——是我們真心顯現的。佛又說了「唯識所變」。真心現的,這個境界千變萬化,像佛給我們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是變化,心是能現。為什麼會有變化呢?識在變。「識」是什麼呢?識還是心,識是心之作用。心之作用有二個,一個是能現,另一個是變現;能現法界,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我們常講:「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就是這個道理。稱這個能現、能變的,實在說是找不到其他的名詞,不得已用這個「大」字來讚歎。這個事實在《華嚴》稱作一真法界。

   人家問你:「什麼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是真如本性。
   能現、能變世出世間一切萬法,《華嚴經》叫一真法界,《般若經》稱為諸法實相。
   世尊在世的時候,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是以般若經為中心。
   怎麼曉得呢?
   講的時間最長。

   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幾乎占他老人家講經的一半時間,比阿含、方等、法華、涅槃的時間長太多了。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諸法」就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實相」是真相。如果我們用現代名詞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假如有人問我們:「你們佛教經典很多,大藏經浩如煙海,這麼多的經典裏面說的是什麼?」
   我們要用很簡單的詞句答覆他,很清楚、很明白的告訴他,我們「大藏經」雖然這麼多,講的什麼呢?

   講宇宙人生的真相。
   一點都沒錯!
   「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
   換句話說,佛四十九年說的是什麼呢?
   是我跟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你說這個重不重要?
   你要瞭解,你能不學佛嗎?

   不學佛,就是不知道自己和生活環境,那叫迷惑顛倒,這才產生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才造業受報。如果能正確的明瞭,就叫覺悟,就叫佛,就叫菩薩。所以佛與菩薩,是稱呼對於自己跟自己環境真正明瞭的人;對於這樁事實不能夠明瞭,我們稱他作凡夫。如上才真正把佛法認識清楚。

   由此可知,佛法確確實實超越一切宗教。佛法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真實智慧的教導,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即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的教導,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本來面目,認識我們生活環境,這就是佛法。其他大乘經裏面所用的名相很多,不勝枚舉,有的經上講「佛性」,有的經上說「真如」,有的經上說「圓覺」(「圓」是圓滿,「覺」是覺悟,圓滿的覺悟,沒有一點欠缺),其實統統說的是這麼一樁事情;這在淨土宗裏面叫做「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理一心,這叫做「理一心不亂」,跟華嚴講的「一真法界」,般若講的「諸法實相」是一個意思,相同的境界。在本經(楞嚴經)上,佛又說了一個名詞——如來藏性,還是說這一樁事情,其實統統是講一心,都是講這個真心。

   我們要問:佛為什麼一樁事要說出這麼許許多多的名詞術語?說一個不就好了,為什麼說這麼多呢?

   其實這就是佛陀教學的善巧,教學的方便。我們知道佛教導的目的,是教我們開悟,因此他種種的設施,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眾生之所以不能開悟,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這個障礙,佛在《華嚴經》裏面為我們一語道破。在《華嚴經》出現品裏面,他老人家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即一切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佛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現在我們的德能好像沒有了,一天到晚「糊裏糊塗」的過日子,問什麼都不知道。到底我們的智慧、德能跑哪里去了呢?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講,我們凡夫眾生,病根就是妄想、執著。隨著妄想逐漸演變,變成了所知障;執著逐漸演變,就成為煩惱障。不但我們的般若智慧、法身的功德,被這兩種障礙障住了,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痛苦,很多煩惱,也是根源於此。不說別的,就指學佛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甚至於我們回想一下自己本人:我們常常有很多痛苦、煩惱。或年歲大了,身體不健康,一切都不方便了,眼也花了,聽力也差了,要用助聽器,走路也不方便,要用個手杖,這就講的老、病之苦。我們要追究這從哪來的?什麼原因而有的呢?給諸位說,他的根源還是妄想、執著。諸位仔細去研究研究,都是這兩種東西,我們一身的不健康、一身的疾病,還是從這兒來的。今年新年,空總有兩個大夫來給我拜年,因為他們是醫生,我就跟他們談病源、病根。我就把佛在經上講的道理告訴他們,他們聽了之後點頭——是有道理。因此我們的心要是健康,身體就健康。

   心怎麼健康呢?
   離開妄想、執著,心就健康了。

   總而言之,妄想愈多,執著愈嚴重,那病就愈多,也愈麻煩。所以從我們迷失本性,到現在老病的痛苦,真正的根源,還是妄想、執著。要不是世尊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一語道破這個事實真相,實在說世間沒有這種智慧能夠看出這個根源,因此,我們不能不佩服本師釋迦牟尼佛,不能不感謝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

   這個「心」,我們不談真心,也不談妄心。像《楞嚴經》一開端,佛問阿難:
   「心在哪里?」
   阿難說:「心在身體裏面。」
   被佛否定了。
   又在猜想:「心在身外。」
   也被佛否定了。

   阿難很聰明,我們不如他,他能想出七個地方;我們能不能想得出來?這就是《楞嚴經》上有名的七處徵心。
   佛問他這個心沒有說是真心、妄心;不管說的是真心、妄心,先問你:「心在哪里?」
   找不到呀!
   為什麼找不到呢?

   諸位要曉得真心是本性,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後,把他圓滿的作用喪失掉了,只能夠有部份的作用,這個作用可能發生很多的偏差,稱為妄心,所以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後起的作用。心遍法界,十方無盡,三際無窮,所以阿難執著在某一個地方,那是錯誤的;如果離開執著,那就對了,佛就會點頭了。

   為什麼每說一個地方,佛都反駁他呢?
   就是他執著。

   執著是局限在執著範圍之內,範圍之外還是真心所現的,所以心是法界本體。現代哲學討論的中心命題有本體論、現象論,「心」是屬於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換句話說,宇宙之間一切萬法都是從這裏生的,都是從這個地方變現出來的,他是能現、能變。佛在本經裏面告訴我們,我們迷的時候,佛給他取個名字叫「如來藏」;「藏」是藏的意思,「如來」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里?就是藏在迷情裏面,所以就叫他如來藏。我們修行就是把這個迷情淘汰掉;開悟了,就叫做「修證了義」。「了」是明瞭,「義」是義理,也就是事實真相。

   要怎麼修才叫「了義」呢?
   怎樣修叫「不了義」呢?

   我們學佛的同修,假如在這一生當中要有成就,這是我們關鍵的一個大問題。你要是「了義修」那就快了,那這一生決定成功,會開悟;如果你修的是「不了義」,這一生開悟就沒指望了。由此可知,「了義」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到底下再給諸位細說。

   在因地的時候就叫菩薩;正在修學還沒有證果,向這個目標、方向努力精進。「菩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有情。他是有情眾生,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他都有,但他現在往覺悟的路上走;妄想、情執雖然沒斷,但是他走的這條路不錯,我們稱他做菩薩。果地上,我們稱他做「首楞嚴王」。他真正開悟了,諸法實相真正明白了,在楞嚴會上就叫他證得首楞嚴王;這一部大經最重要、最微妙的就在這裏,佛在此地用一個「大」字來讚歎,來讚美他。如果再觀下面題目裏面的細節,「密因」就是大因,「了義」就是大義,「菩薩萬行」就是大行,「首楞嚴」是大定;所以「楞嚴大定」,這也為我們顯示出修行,特別是在大乘佛法裏面,關鍵是在定,這是我們同修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的。由此我們能夠推想得知,凡是與大定有妨礙的,都是不了義。了義不了義,在這裏我們總算能夠區別出來,辨別清楚——幫助你得大定的是了義,妨礙你修大定的是不了義。由此可知,了義與不了義,實在是貫穿所有的法門。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大的來說,在中國佛法大小乘十個宗派,會修的都是了義,不會修的都是不了義,這個要認清楚,認明白具足這些道理,所以這部經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大經,他一切都大。前面跟諸位說過,教具足四大類——教、理、行、果。「密因」是理,「了義」是教,「萬行」是行,「楞嚴」是果,我們受持這一部經,這是古大德所說的,依大教,解大理,修大行,證大果。而《楞嚴經》裏四種清淨明誨,是修真實了義的大根大本,是本經最重要的一段。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應香港佛教同修的邀請,在九龍、香港兩個地方講《楞嚴經》,每天講,連續四個月。當時香港有一位大德——海仁老和尚——那時他已經九十多歲了。這位老和尚專攻《楞嚴》,香港佛教界稱他作首楞嚴王,是楞嚴專家。我那時候在香港講《楞嚴經》,特地到大嶼山去參拜海仁老法師,我跟他有這麼一面之緣,第二年他老人家圓寂了。那時他問我:

   「你學《楞嚴》這麼多年,也講了好幾遍,《楞嚴經》裏面,哪一卷最重要?」
    海老是教宗《楞嚴》,但他是參禪的,就參禪的人來講,第六卷最重要,這個清淨明誨是屬於第六卷後半部。
   第六卷前半部呢?
   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學禪這一部份最重要。
   如果念佛法門修淨土的呢?
   那就「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最重要。
   如果是學教的呢?就是研究教理的。
   那可以說《楞嚴經》從頭到尾都重要。

   所以你無論學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楞嚴經》都是最重要的;特別是「清淨明誨」這一段,無論你修學哪一宗、哪一派,它叫共同科目。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不管你蓋什麼樣的房子,地基是一樣的,都要打得很堅固,建築物才能蓋得成功。所以這一段經文,是所有大乘修學了義的根本。因此修學佛法的同修,要想在這一生成就,不管你學禪、學教,或者是念佛、學密,都不能離開這個基礎;捨掉這個基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可以斷定說一句話——你不會成功。你要想真正修成功,這一段經文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特地選了這一章來供養諸位。現在念佛的同修多,念佛總希望得念佛三昧,總希望這一生決定往生;念佛三昧跟決定往生,還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有很多人念佛到最後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呢?

   這個基礎沒有啊!所以我們要找出病根在哪里?不能往生真正的原因在哪?找出來之後,我們把這個因素消除,我們修學的目標才能夠達到。以上是「大」的意思。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