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冒昧請教醫生,您的貴庚?
答:哦!我生於一九二O年十一月,今年六十七歲。
問:六十七歲:……。真令人難以置信,您看起來是如此的年輕,聽說只要實行您所提倡的保健法便能取得身、心兩面的調和,更能使「青春永駐」,然實際上聽到您所説的年齡,簡直不敢想像您的肌膚會如此光滑,風姿依舊綽約,如此可見您的健康就是保健法奇效的最佳例證。
答:話雖如此,然而年輕時的我可謂疾病的淵藪。話說二十六歲時我先生因肺癌而病逝,當時我必須奉養四十七歲的母親與八歲到二歲的一男三女。腹中更有一遺腹子。
在生活、經濟、精神各方面都降至谷底的狀態下;么兒於十一月底誕生。
產後更再度併發懷孕期所染患的瘧疾,全身顫抖、上下齒摩擦出聲,於是我利用空酒瓶中的熱水取暖,二弟則在旁按壓,然終究按捺不住全身的抖動,過後更燒達四十度的高熱,由此在產後一星期中曾反覆不停的發抖及高燒。
於是就在生活及精神倍受創傷時入院,但由於熱度不減更併發了肋膜炎,當時正值二次大戰始終,院方人手不足,稍一疏忽更因肋膜炎而引起了水腫,其後雖能在安靜中逐漸好轉,但到了餐後由於胃部腫脹而感到隱隱作痛,檢查方知患十二指腸潰瘍,於是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手術後卻引發了噁心、食慾不振、時常咯血,持續的咳嗽使得呼吸更為困難,又由於治療時間過長,只要稍加起身便頭痛欲裂,生理現象也因而停止了。
至此地步,自身堪危怎能顧及孤兒稚女,而貧病交迫的日子真令人身心俱瘁,但是孩子們正值食慾旺盛,母親也已邁入更年期,如何能使其傷心?因此我不敢在孤兒弱母前落淚,家中將臨斷炊之際只得待家人就寢後,暗自工作以為家計。
此時得以救援者為本省家庭代代相傳「先生媽(閩南語)」的保健法。
當時的我命如游絲,然而在「先生媽」揉搓我的肩胛骨的一剎那間感到一股暖流,進而由手腕按摩至指尖,看著我說:「如此便會較為舒服,放寬心吧!」並且告之以配合症狀的食物,雖依當時的經濟情況未能全然盡意,卻也盡可能的付諸實行,結果也略有起色。
因此當我面臨難關而及時伸出援手,賜予安心、力量者實為老天爺恩賜的禮物——“先生媽”,也因此使我終生感念,如今我立志依靠保健法救治瀕於痛苦邊緣的眾生。
問:請簡述「預防保健法」的真義。
答:本省自古流傳:「名醫治未病、凡醫治既病。」「未病」概指尚未發病而終究會發生的病況,體型與症狀;「既病」則指已經發病的狀態。因此其義指「能夠一眼透視人體的病狀,加以矯治以斷絕病症是為名醫」故而防止大病於未然是為吾人「行醫健康法」的基本方針。
吾人曾言:「行醫」、「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只要恪遵行醫的建議,平日生活規律,當日的疲勞就在當日消除,一旦身體調養良好,即使傳染病流行也有足夠體力抗拒,更不畏懼於急性心臟病、癌症、慢性呼吸病等可怕疾病的襲擊,尤其保證諸位能享受到「青春永駐」的個中趣味。
問:陌生的「行醫」究指為何?
答:「行醫」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所產生的獨特醫者。行醫淵源於中國,其戰爭亦頻繁,雖言中國人酷愛和平,民族性濃厚,然而外敵入侵不斷,實際上也是在戰爭頻仍的生活中度過。
戰爭的爆發使得傷亡慘重,戰後的土地佈滿了被血染紅的草木,戰敗國更無法為死者厚葬而就此曝屍荒野,或為飢餓猛獸掠奪;或逐漸發生腐屍惡臭,一旦戰事終了,倖免於難的百姓也得再次面臨傳染病的侵害。
一旦感染疾病,依靠昔日幼稚的醫療技術加以療治談何容易,只得聽天由命,將其視為惡運的降臨。
話雖如此,對於尚未感染病症者也應善加維護,因此平日應加強鍛鍊強健體魄以保全身,自此方出現「預防」的思想,為防範疾病於未然,中國「行醫」就此扮演為盡力維持人類健康的極重要角色。
問:「預防」聽來容易,實際上卻困難重重,試問具體的作法為何?
答:之前,我請諸位留意的是近四、五十年來,外貌十分健康卻突然死亡的案例隨處可見,死者又多為公司行號的首腦人物,地位十分崇高,因此對周圍人士影響甚鉅,報刊雜誌常出現「年輕的企業家接連猝死!」雖其家屬十分哀慟,但吾心想「猝死」並不恰當,因為 無論癌症或急性心臟病並非一朝一夕就可造就的,必為平素生活、飲食失去規律,在錯誤的觀念下而產生的併發症,待發病後便為時晚矣,因此能使身體健康的規律生活十分重要。前面述及「養兵千日」即指平日規律生活的重要,因為許多疾病是由於自己偏頗的飲食生活,由早至晚晨昏顛倒的生活習慣所導致,累積而成者。
由於自我的覺醒度不足,許多人因此認為病源皆起自於細菌,更甚者僅認為是厄運臨頭,揮之不去罷了。然而一旦病痛難熬時也即就醫,醫師們便以最新藥物或施行手術加以治療,許多人便以此衍生出錯誤的病原常識,孰不知預防勝於治療,不僅為了個人的健康也為了 家人應有如是認知。
行醫的預防之道在於發現霍亂情況時,應立刻注意食用相同食物卻無發病的人們;因為當病菌進入人體後若能使全員發病至為罕見,因此為何相同的病菌進入不同的人體,甲會發病,乙卻無事,便是需要徹底調查並加重視的個案,如此反覆施行方能實際建立預防之法。
大體而言,行醫的預防健康法基本構思在於學習無病發情況者的體型、生活及飲食,並進而避免構成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換言之,就是利用實際經驗為背景而成之「家庭預防醫學」此即為現實主義下中國人固有的智慧,也是世人爭相仿傚的作法。
問:「行醫」的預防健康法何以對今日的日本人十分重要?
答:「莊式行醫健康法」的目的在於「如何才能將病態的現代人身體調養為不允許疾病侵襲的活潑健康體?」
諸如因工作忙碌而產生的疲勞、習慣性的酗酒、深夜不寐而導致的慢性睡眠不足,及充斥在街頭、百貨公司、公司行號的污濁空氣,沈浸在藥水中的養殖魚,受烤肉器具而污染的食品,速食品和運動的缺乏—— 顯見今日的日本人生活環境是如何的惡劣。
醫學的發達雖然使得嬰幼兒的死亡率減低,更因中老年人的益壽法使得平均壽命延長,然而實際上,兒童乃至於青少年的身、心狀況卻與健康相差甚遠,許多人一旦接受健康檢查,便極易在短時間內發現重大病症,而近半年來更隨處可見原本活潑健康者,瞬間因罹患癌症而撒手西歸者。
因此為了防止親密的家人與自身遭遇不測,必得隨時注意健康狀態,免得一旦發覺為時太晚,所以現在不是漫然度日的時候,倘仍無憂患意識,他日身邊的家人健康遭受威脅時,便會悔之晚矣!
而容易感冒、肩膀酸痛、腹瀉,時感疲勞,焦慮難安,因過敏症而煩躁,生理失常,血壓升高,黑斑與皺紋、皮膚鬆弛,體内積存氣體……。種種症狀皆為嚴重病症的警告,當身體一旦亮起紅燈便已成為半病人,因此在未亮起紅燈時必先盡早改善,俾使身體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問:是否意指每個人都應「行醫」以維護家人的身體健康?
答:是的。「人人行醫」是很恰當的形容,只要能夠防止病因,妥善指導健康管理,任何人皆可稱之為「行醫」。
前所述及戰爭之事,話說昔日在軍隊中有一兵種稱之為衛生兵,其下帶有數兵,其職可代醫生,以照顧下屬,或審其「今日臉色發青」、「動作變緩 」、「步履沈重 」、「音色沙啞 」、「食慾不振」等生活細節加以指導,似此每日觀察士兵情況,導其正確、規律的生活亦稱之為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