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雜誌・周煇、平等閣筆記・狄楚青)
宋朝的皇帝大多信奉道教,
而宋徽宗更是篤信太上老君出了名
。政和三(一一一三)年,徽宗自
稱老君來到夢中召見,並將振興道
教的重任託付於他。同年十一月五
日,徽宗便率領群臣浩浩蕩蕩前往
南郊祭天,車隊行經南薰門時,眼
尖的徽宗似乎發現有些不對勁,他
轉頭問旁人:「你們瞧!玉津園東
方何時多了些亭台樓閣?」
眾人隨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執綏官蔡攸立刻上前稟報:「再出城外已無樓台,那也許是陛下祭祀時暫住的齋宮吧!」徽宗又說:「這裡距離齋宮還有一段距離,你且再去看個仔細。」
果然,蔡攸極目望去,只見重重樓閣在雲霧飄渺間或隱或現,與齋宮有著顯著的差異。再仔細一看,樓閣底座竟是騰空數十丈,無所憑依。蔡攸將所見回報徽宗:「臣起初只見童子數人手持旌旗忙進忙出,但才過了一會兒,樓臺上逐漸聚集起一波波的群眾,目測約有一千餘人,每人身長皆超過一丈 1;此外,他們用一種不知名的生物代替馬匹拉車,那種動物似龍非龍,似虎非虎,臣還是頭一回見到。而青色的車駕後頭還緊跟著數十位手持大紅花的侍者,不知他們此行是要到什麼地方去。
後來隨著雲層散開,樓閣上的能見度也跟著提高,眾人的衣服眉目清晰可見,無論是他們戴在頭上的道士冠,或是小童身上五彩斑斕的服飾,都能清楚看出細部的裝飾,如果多留意觀察,還能發現他們的衣服上佈滿許多圖紋考究的彩繡。此時有人手持簡冊,有些人輕搖羽扇;而為數眾多的衛士們估計有數千人,則在樓閣的東方來回巡視,形成一幅壯觀的景象。另一方面,在樓閣的南邊所見到的人物就與方才大不相同了,數丈高的旗幟隨風翻飛,舉目所見皆異於人間。奇怪的是,這般光景有時一眨眼就不見蹤影,但再過一會兒,又會突然浮現在眼前。就這樣反覆一段時間以後,整個樓閣才徹底消失,最後是連一點兒蛛絲馬跡也沒有留下了。」
徽宗對這樣的異相大表讚歎,他深信這是天神顯靈,於是之後便降下御詔,定這一日為天應節,並親筆寫下《天真降臨示見記》頒示全國,命人於京師建立迎真館,用以迎接天神的降臨。
編者按,這件事被記載在《文獻通考》與《續通鑑》當中,蔡攸所說的話,也非後人偽造。由此可知,偌大的天空中並不是一無所有的既然明白了這個事實,我就再引述《平等閣筆記》中記載佛典諸天的名稱來加以證明。
佛教經典中所謂的「天」雖然享有大福報,但尚在三界之中;想要出脫三界,依教修行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是最快的方法。所謂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與無色界。一般人只要奉行上品十善,就能生天道。什麼是十善呢?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不嗔、不癡、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修上品十善又能布施、守戒律的人,死後得以生到欲界六天。是哪六天呢?依序分別為四王天、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以及他化自在天。
而更進一步修行禪定的人,則可以生到色界天與無色界天。色界天中又包含了十八天,其中初禪三天為:一是梵眾天、二是梵輔天、三是大梵天,這裡的天人們無論男女,都以禪定法喜為食。二禪三天分別為: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光音天,此地的天人們還有喜捨二種感受,因此仍無法擺脫水火災的侵擾。三禪三天: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遍淨天,此三種天的天人有禪定樂的感受,所以仍為風災所壞。四禪九天:一無雲、二福生、三廣果、四無想、五無煩天、六無熱天、七善現天、八善見天、九色究竟天。
凡是修這四種定的人,會生到無色界四天:第一修空無邊處定,會生空無邊處天,超越以前色界中所有色想,心住在無邊空處;第二修識 無邊處定,生在識無邊處天,超越空色與空,心住在無邊識;第三修無所有處定,生無所有處天,以前有識可住,今識亦不可得,心若境,皆無所有故;第四修非想非非想定,生非想天,前能離心識之想,今亦無故。
人類及神鬼眾生,其實都包含在欲界裡頭。無論是欲界、色界或無色界,皆由我們的意識所生,我們所認知的三界就像夢境一樣,有夢雖美,但終須醒來;跳脫此三界之大夢,方能回歸自性,找到通往故鄉的道路。而我所謂超然於三界之外的故鄉又是什麼呢?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啊!眾生若是貪戀眼前虛幻的歡樂而執迷不悟,便在此三界中輪迴不已;縱然生無色界天,有八萬四千劫之長壽,我們要知道生命乃是由眾多無常所構成,剎那即萬劫,萬劫即剎那;有朝一日,福報享盡,業報仍在,終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屆時就不知生天道究竟是福是禍了。
註1 丈:宋朝一丈約等於現代的三百一十二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