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 經 脈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一、十二 經 脈

一、十二 經 脈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 1,下絡大腸,還循胃口 2,上膈、屬肺,從肺系 3,橫出腋下,下循臑內 ,行少陰心主 5 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 6 入寸口 7 上魚,循魚際 8,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脹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 9,此爲臂厥 10。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 11;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爲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 12 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于人迎 7 也。 (靈樞經脈篇)

詞 註

1・「中焦」:三焦之一,這裏是指部位而言,卽上至膈,下至臍的中腕部分,也就是上腹部。
2・「胃口」:此處是指胃的上口賁門部。
3・「肺系」:卽氣管。
4・「臑內」:上臂內側。
5・「少陰心主」:指手少陰經與手厥陰經。
6・「廉」作邊緣、邊側解。
7・「寸口」「人迎」:寸口卽氣口,在腕後動脈處。「人迎」在結喉旁動脈處。
8・「魚際」:手大指本節後,掌側隆起的肌肉叫魚,魚部的邊緣叫魚際。又腧穴名。
9・「瞀」:音茂,眼睛模糊不清。又心中昏亂貌。
10・「臂厥」:病名,厥作「逆」解。氣逆、兩手交叉於胸前的叫「臂」
11・「小便數而欠」:作「小便次數多而量少」解。
12・「陷下」:張景岳說:「陽氣內衰脈不起也。」

語 譯

   肺手太陰經脈,起點在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再向上回繞胃的上口,上貫膈膜,入屬肺系(氣管),再自氣管,橫走腋下,沿上臂內側,從手少陰與手厥陰二經的前面,下達肘中,順着前臂的內側,經掌後高骨下緣,入寸口動脈處,再沿着拇指本節後隆起的肌肉邊緣,出拇指尖端,它的支脈,從腕後直走食指拇側的尖端,和手陽明經脈御接。

   本經是動病所發現的病變,爲肺部膨膨脹滿而喘氣、作咳、缺益部疼痛,甚至因咳喘過劇,兩手相交捧於胸部,視覺模糊,這叫做「臂厥」。凡本臟開始發生的病證,如咳、氣上逆而不平,喘、口渴,心煩不安,胸部滿悶,臑臂部的內側前緣作痛,或厥冷,或掌心發熱。

   本經氣盛有餘的實證,爲肩背疼痛,如感冒風寒,便爲自汗出的中風症(接此中風非猝然昏仆不知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的中風,而是風傷於「衛」的脈浮緩,自汗出、惡風的中風)小便次數多而尿量少等症狀。

   本經氣虛不足的虛證,爲背疼痛怕寒,氣短呼吸氣促,小溲變色。

   上面的這些病症,屬實的就用瀉法,屬虛的就用補法,屬熱的刺針就要快些,屬寒的就要留針,陽氣不足而脈陷不起的就用灸法,不實不虛的就取治本經。凡是實證(盛)是寸口的脈象比人迎的脈象大三倍;虛的是寸口的脈象比人迎的脈象小。

按 語

   古人體會到胃、衝脈、膻中、腦,是人體氣血、精神的來源和滙集的地點,所以稱之爲「四海」。並說明了它們在生理功能上的重要性,指出了在四海發生病變時,必須取用的俞穴。這些在臨床上確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以下相關經絡篇幅內容,有興趣可參考原書。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