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一、原 文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上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引于水内,令半濟而擊之;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于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衆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邱陵隄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之;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旁有險阻,潢井,兼葭,林木,翳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姦之所也。
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衆樹動者,來也。衆草多障 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駿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操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詭而強進驅者,通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陣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通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知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飯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衆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先畏其衆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貴益多也,雖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與衆相得也。
二、原文思想結構分析綱目
行軍討 —— 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一)特種地形作戰須知
1・山地戰
(1)利用走廊
(2)佔領制高點
( 3 )勿仰攻
( 4 )結論
2.河川戰
(1)渡河後迅速遠離
(2)半渡而擊——機動防禦
( 3 )後退配備——決戰防禦
( 4 )結論
3.湖沼戰
(1)亟去無留
(2)依水草,背衆樹
(3)結論
4.平原戰
(1)處易——交通方便之地
(2)前死後生
( 3 )結論
5.綜結
(二)陣中勤務須知
1.駐地
(1)宜高陽
(2)養生處實
(3)結論
2.宿營
(1)面陽
(2)背右
(3)結論
3.行軍
(1)徒涉要領
( 2 )通過障礙地要領
A 去之勿近
B 吾遠使敵近
C 吾迎,敵背
(3)通過蔭蔽地要點——詳爲搜索
(三)敵情判斷須知
1.判敵戰法
2.判草水
3.判鳥獸
4.判塵埃
5.判敵辭約
6.判敵佈陣
7.判敵卒體力強弱
8・判敵虛實及士氣
9・判敵補給
10・判敵統御
11・判敵企圖
(四)統御指揮須知
1.用兵——倂力料敵
2.帶兵——服心
3.練兵——令文齊武
4.令兵——與衆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