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破人應醒
書籍目錄
上篇 人生之夢的剖析
第一章 人生如夢
第三章 人生之夢的剖析(一)
第四章 人生之夢的剖析(二)
第五章 人生之夢的剖析(三)
下篇 苦的解脫
第七章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第八章 人生解脫,主宰在我
一、夢破人應醒

一、夢破人應醒



Bg B81

   佛教是一種剖析人生如夢的宗教,然而,它又並不是那種悲觀主義的宗教;佛教是一種剖析人生是苦的宗教,然而,它又決不是那種厭世主義的宗教。它剖析人生如夢,並不是要人們沈浸在這個夢中,不要醒來;它剖析人生是苦,也不是要人們在知道了人生之苦以後更清醒地去品嚐它。


   佛的忠告是: 一、夢破人應醒

   在佛教內部,有很多夢破人醒的故事。
   悉達多太子捨棄王位、初求覺道之時,祇是孤身隻影,孑然一人;可是到後來,卻門徒日眾,弟子雲集。雲集在他身邊的都是些甚麼人呢?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那都是些在漫漫長夢中醒悟過來的人。

   憍陳如等五人是佛陀最早的五個弟子,他們原本是淨飯王的說客。當初悉達多太子出家後,淨飯王萬分傷感,不知如何纔能喚回兒子的心。這時,憍陳如等五位侍臣自告奮勇地要充當說客,說服太子回宮。他們帶了一隊人馬,來到太子修道的地方。見面後,他們五人一面向太子呈上淨飯王寫的一封如泣如訴的信,一面向他訴說著父王、姨母、王妃的思念之情,懇求太子回到王宮。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修證成佛的太子和他們做了一次長談。


   佛陀說:「在茫茫宇宙之中,每個人都祇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過客,每個人的一生都祗是一場虛幻的夢,夢總有終了之時。即使我今日和你們一齊回宮,但到最後,仍不免要父子離別、夫妻分手,終將避免不了生死離別之苦。父王讓我回去繼承王位,這對一般的人來說,可能是求之不得的事;然而我立志要普度天下眾生脫離苦海。你們說,是做一國之君重要呢?還是普度天下眾生重要?」


   憍陳如聽完這一席話,似已從迷夢中驚醒,再也不說服佛陀回宮了。可是另外幾位侍臣卻仍在迷夢之中,其中一個說:「太子,您放棄榮華富貴和無上權勢而跑到這荒山野林裏來吸風飲露,這是何苦呢?」
   佛陀卻說:「我不苦,眞正在受苦的是你們。你們和一切眾生一樣,正在遭受八種痛苦的折磨而不自知。八苦者:


 一、生苦:住胎受苦,出胎也受老苦,在痛苦中降生,在啼哭中落地。  
 二、老苦:人一出生,就會漸漸長大,由年幼而年長,由年長而年,老時兩眼暈花,手腳不靈,頭腦遲鈍。
 、病苦:任何人都要經受兩種疾病的折磨,一者身病,二者心病,身心疾病交加,痛苦不已。


 、死苦:死有兩種,第一種是被疾病折磨至死,第二種是遇惡緣而
死,或燒死、或溺死、或摔死、或撞死。不管怎麼個死法,死亡總是令人痛苦的。
 五、愛別離苦:或是情人別離,或是親人分散,這都令人痛苦。


 六、怨憎會苦:怨憎之人本求遠離,卻偏偏相聚,這也令人痛苦。 
 七、求不得苦:心所愛者,求之不得,這又是人生一大痛苦。
 八、五盛陰苦:此假合之身,眾苦盛貯,交相折磨,令人痛苦不已。


   有了這八苦,你們想想看,世上哪一個人能逃避得了的?即使貴爲一國之君,也同樣要經受這些痛苦。明白了這一點,你們還會爲我放棄王位而感到惋惜嗎?」


   這一席話像一把利劍,撥開了五位侍臣眼前的層層迷霧。他們徹底從人生的迷夢中驚醒了!他們再也不願回到那人間的苦海中去了!於是,他們五人不約而同地跪在佛陀面前,誠懇地說:「佛陀!您這一番話猶如一聲霹靂,將我們從迷夢中驚醒。我們不願再回宮中去經受八苦了,我 們要跟您一起修習解脫之道。」

   佛陀欣然收下了這最初的五個弟子。他們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繼悉達多太子之後,第二批從人生之夢中醒悟過來的人。
   此後,一批又一批眾生聆聽了佛陀的教誨,被佛陀的聲聲法音從迷夢中驚醒。他們之中有佛陀的姨母、王妃、王子,有佛陀的堂兄、堂弟,還有鄰近各國的富商權貴。他們寧願放棄塵世的榮華富貴和各種享樂,因爲他們:



   他們不願再在漫漫長夜中做著各種迷惘的夢、顛倒的夢、痛苦的夢,他們希望從人生的迷醒過來、從世間的海中跳出來、從生死輪迴的車輪中走出來,去開闢另一片人生的天地。
   其實,能夠從迷夢中醒過來、從苦海中跳出來、從輪迴中走出來的並非祇有佛陀的弟子,並非祗是出家人纔能做到。對於每一個眾生來說,祇要願意,都能做到這點。道理很簡單:


   每個人都有夢破的時候,每個人都時時體驗到夢破的滋味。人與動物相比,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有意識和自我意識,能謀算、會設想。我們時時都在謀算著、設想著,就連在睡夢中也不例外,心靈最深處的渴求、難以表白的心願,都會在眞正的夢中表現出來。每一謀算、每一設想,每一渴求、每一心願,都是一個夢。可以說,我們時時都在做夢,時時都在爲夢境的實現而奔波、忙碌、煩惱。


   然而,究竟有多少夢能變爲現實?夢境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實在是太大了。能夠實現的夢畢竟是少數,而那些不能實現的夢,就都一個個地破碎了。那麼多的夢,我們曾經爲它們的形成而精心設計著,爲它們的實現而專心努力著,最後卻又看著它們在自己的眼前一個一個地破碎。那是一種甚麼滋味?佛說:那滋味是苦。


   是的,那滋味是苦。有人在一次次地飽嚐了這苦的滋味以後,忽然醒悟了。他醒悟到,自己的夢之所以會一個個地破碎,那是因爲它們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或是缺乏客觀的基礎,或是缺少主觀的能力,或是雖有客觀基礎亦有主觀能力,但某種因素的存在使它不可能變成現實。總之,他知道他的夢實現不了,若繼續做這個夢,就袛好又一次品嚐夢破的苦味。所以,他就放棄再做這個夢。他在夢破之後終於醒來了,以後,他不會再去品嚐同樣之夢破碎的苦味了。

   譬如,有些青少年喜歡做明星之夢,夢想成爲影視明星、歌壇明星、舞臺明星、藝術明星或體育明星。他用最美的花朵編織著這個明星之夢,他將某段生命的全部能量都釋放在這個明星之夢中,他甚至整天都在預先體味著做明星的感覺:掌聲、呼聲、贊歎聲、鮮花、榮譽、名利,齊向他湧來;不論他做甚麼事,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興趣甚至仿效。他有一種將成爲命運之神的寵兒的感覺。忽然有一天,他接到了命運之神的通知書。命運之神告訴他:他今生今世不可能成爲一個明星,不論是影視明星、歌壇明星、舞臺明星還是藝術明星、體育明星。


   他的明星之夢。他痛苦、他流淚、他感到命運之神對他太不公平、太殘忍。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掙扎以後,他終於從破夢中醒了過來,從明星的感覺中走了出來,回到了平凡的現實生活。他冷靜地想一想,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種種的明星並不是單靠美麗的心願就能編織出來的,也不是僅靠刻苦的努力就能造就出來的;那除了後天的因素而外,還需要某些先天的因素。而這些先天的因素,父母沒有給他。因而他明白,他的明星之夢再美、決心再大、努力再多,也不可能有夢圓的時候。夢既不會圓而祇會碎,那他何苦再去做這個無益而有害的夢呢?他終於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夢。雖然,放棄這個夢,他會有一種被割傷的感覺,傷口會滴血、會疼痛,因爲這原本就是一種割捨。但他知道,祇要不再去做同樣的夢,不去往心靈上再砍一刀,那麼,傷口終有癒合之日。

   也有人在其生命的某段時光裏,曾做過無數個陞官之夢,他夢想著他的仕途上有一個梯子,他可以沿著這個梯子一直攀登上去,一直登到梯子的盡頭。可是,當他登到某一階位時,發現自己再也邁不動步子、再也登不上去了,他祇能就此打住了。看著自己的「官」不能再「陞」,看著自己的夢不能再做,特別是看著別人從自己的身邊一步步地登了上去:



   但有一天,他終於從陞官之夢中醒了過來,終於明白了那更高的一級階位是他無論如何也登不上去的,即使用盡了全身力氣,他也祇能到此爲止。他醒悟到,與其白費力氣地往上爬卻勞而無功,不如省下這分力氣,把自己腳下的這一階位站穩;與其一次次地面對破碎的夢,不如乾脆不做這個夢。這麼一想,他的怨恨與嫉妒之心漸漸減弱了,他的痛苦慢慢減輕了,他的身心從這種釋然中得到了解脫。

   還有一些做過發財之夢的人,他曾經夢想過自己的腰包會一天天地鼓起來,夢想過銀行裏的存款會不斷地升位元。可是,偏偏天意不遂人願,或是他原本就與財富少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腰包依然如故,銀行的存款也靜止不動。他很納悶:爲甚麼別人能大把大把地賺錢,而自己就不能呢?爲甚麼別人能成爲億萬富翁,自己就成不了呢?面對別人的富有與自己的貧窮,他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他想:果眞別人就能賺錢能發財,而我就不能嗎?我偏不信這個邪!於是,他又拼命地去闖、拼命地去賺。


   可是,彷彿財神爺與他過不去,他每闖一次就失敗一次,每賺一次又賠一次,那大把大把的鈔票就是不肯往他的腰包裏鑽,那銀行存款的位元數就是上不去。終於有一天,他意識到,金錢與他緣份太淺,發大財對他來說祇能是一個圓不了的夢;再去做這樣的夢,他的年華、他的生命都會隨著這個夢的一次次破碎,而一點點地流逝、一滴滴地耗盡。他覺得,這樣划不來。於是,他放棄了這個夢。或者說,他從這個破碎的夢中醒來了。

   另有人總是喜歡做「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夢。他夢想著花前月下的戀人能變成生活中的伴侶,夢想著熱戀時的山盟海誓能變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夢想著戀愛時的相依相偎能變成人生之旅中的相互攙扶。在戀愛的季節裏,他有過許多關於未來的夢、關於他和她的夢。他夢想著他們每天都能同看日出日落,每夜都能共賞月缺月圓;夢想著他們能手牽手、心連心,一同走過人生之路上的坎坎坷坷、一同領受人生之旅中的雨雨風風。然而,或是陰差陽錯,或是爲某種情勢所迫,他與她在戀愛的季節裏各向對方走來,又在戀愛的季節裏告別對方而去。相逢與分手,都發生在戀愛的季節裏。他們在春天培植的愛情之花,沒有生長成秋天成熟的果實,他所做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夢破碎了。


   在人生的各種打擊中,戀人的離去也許是最沈重的打擊之一;在人生的各種破夢中,情人的分手可能是最讓人心碎的一個。面對這一沈重的打擊,面對這一破碎的夢,他心如刀絞,失魂落魄,甚至痛不欲生,他覺得一切都失去了意義,陽光不再溫暖,月光不再明亮,春天不再美麗,秋天不再輝煌。他感到生命裏沒有了活力,旅途中充滿了徬徨。命運之神決定了他與她不能共乘一趟車、同走一條路,他不知自己該乘哪趟車、該走哪條路。他徬徨了許久、徘徊了許久,總是走不出過去的夢。


   但終有一天,他會走出這個夢的。因爲長時期以來,他已經眞眞切切地感覺到這個夢的的確確是破了、碎了、再也整合不起來了。他終於決定要拋開這個破碎的夢。他想到,戀人既然不能變成伴侶,那就把她祇當做戀人;過去沒有演繹出未來,那就把它珍藏在心靈中、塵封在記憶裏;不能與她同乘一趟車、同走一條路,那就改乘另外一趟車、改走另外一條路。他會想到,祇要人生的目標沒有變,那麼,通往這一目標的就不祇是這一條路,能運載他到達這一目標的也不祇是這一趟車。祇要他與她都能到達這一目標,那他們終有相逢之日。儘管在這一路上,他們不能攜手並進,卻也能各自跨越人生之路上的溝溝坎坎。


   或許這一路上,他們都能遇上一位好心人與自己同行,陪伴自己走過這段孤寂的路程,而自己也會在對方跌倒時將其扶起,在對方疲憊時爲其鼓勁。也許,這位同行者在情感上永遠也不能代替過去的那個「她」;但他知道,生活中的相依相伴較之戀愛中的山盟海誓更難得,人生之旅中的一次次攙扶、一次次相助要遠遠勝於戀愛中的花前月下、相偎相依,人生中的相知比感情上的相戀更珍貴。他會珍惜所有的這一切,會與後來的這個「她」一同完成這次人生苦旅,一同到達人生的目的地。在這個目的地,他與過去的那個「她」也許會重逢,但這時的他們已超越了過去曾經有的想擁有對方的慾望,他們過去的戀情,經過了這一次涅槃而得到了昇華,變成了友情。有情人未必能終成眷屬,這是令人遺憾的;但戀情演變成了友情,這又是令人欣慰的。


   不再舉例了。通過上面這幾個夢破人醒的事例,我們應該明白:所有的凡人也都能像當年的佛陀那樣、像佛陀的千萬個弟子那樣,從破碎的人生之夢中醒過來。在人生的很多關口,佛陀是我們的榜樣,佛陀的弟子是我們的榜樣,上述這幾種平凡的俗人,也是我們的榜樣。因爲,他們都能從自己的破夢中醒過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人生,都沒有被破夢的碎片所埋葬;相反,他們帶著這些碎片所割傷的痕跡,勇敢地去迎接新生活,堅定地踏上人生的新征途。在這一路上,他們的傷口會慢慢癒合,他們的生命力會慢慢復甦,他們仍然會坦然地走完這段人生之旅。這是因爲:夢破了,生命尚存,生活還在。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