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惟暇滿的道理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一、思惟暇滿的道理 

一、思惟暇滿的道理 


   何謂閒暇?《攝功德寶》說,「因守戒而避免墮入畜生道,遠離八種無暇,得到有暇人身。」遠離八種無暇,稱爲閒暇。八無暇,如《親友書》說,「邪執顛倒見、畜生、餓鬼、地獄、沒有佛教、邊地蠻族、諸根不具、長壽天。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有八無暇過患。遠離八無暇身,才能獲得可以修習佛法的有暇身,應該把握機會斷除生死輪迴。」

   缺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遊行的地方,稱爲邊地。愚癡、啞巴、耳聾、身體等殘障,稱爲諸根不具。妄執沒有前世後世、沒有業果、沒有三寶等,稱爲邪見。沒有佛出世,稱爲無佛教。前面第一、二、四項,因爲沒人教,無法了解取捨要道,就沒有機會修習正法;第三項雖有人教,卻自我障蔽,不相信就沒有辦法入道。

   此外,身處三惡道難起道心,即使暫時生起,也因爲極度強烈 的痛苦而放棄忘失。長壽天,《親友書釋》說是無想天和無色天,《八無暇論》說是經常受欲事擾亂的欲界天。《俱舍論》解釋無想天靠近第四靜慮廣果天,就像聚落外的阿蘭若;這些天人只有在初生時想到「我在這理出生」,臨終時想到「我快死了」,中間都處在定境,心和心所不起現行,有時可以長達數劫之久。這裡說的無色天,不是指該天聖者,而是指在該天不能以善根修解脫道的凡夫。另外,經常處於散亂的欲界天也很難生起道心,這些都算無暇過患。如《親友書釋》說,「因爲這八個地方沒有時間修習佛法、造作善業,所以稱爲無暇。」

   何謂圓滿?分爲二部份,五自圓滿及五他圓滿。

   1.五自圓滿:如經典說,「得人身、生於中土、諸根具全、業不顛倒、相信佛法。」生於中土,有四眾弟子遊行的地方。諸根具全,沒有愚癡、啞巴、殘缺等障礙。業不顯倒,沒有親自或教唆他人造作五無間罪。相信佛法,相信經律論三藏是一切善法的依處,這裡不單指律藏,也包括經藏和論藏。前面五個條件屬於自己要具備的修法順緣,稱爲自圓滿。

   2.五他圓滿:如經典說,「佛陀降生、說正法、教法住世、法住隨轉、他悲愍者。」佛陀降生或出世,指菩薩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積集資糧,最後在菩提座成道。說正法,指佛陀或聲聞弟子宣說正法。教法住世,指佛陀從成佛到涅槃期間,勝義的證正法還在,人們可以現見修證。法住隨轉,指佛陀證悟後,將證 悟的經驗傳授下來,使具器眾生得以追隨佛陀教法努力修行,獲得解脫。他悲愍者,指存在布施財物及衣服的施主,使修行人生活無虞,得以專心修道。這五項屬於他人所提供的修法順緣,稱爲他圓滿。《聲聞地》說,前四項特指佛陀在世期間,嚴格說來現在不算圓滿;因週遭還有許多善知識住世講法,說正法、教法住世、法住隨轉三項因緣雖不圓滿,仍算具足。


四眾弟子,指佛教四種弟子,又稱四輩、四部眾、四部弟子,包括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及在家的優婆塞和優婆夷,或者只算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