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惟死亡必來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一、思惟死亡必來

一、思惟死亡必來


1.不修念死的過患

雖然獲得有暇身,卻因爲執著常樂我淨四種顛倒,把無常看成常,產生粗相及細相二種常執,造成第一個損害門。粗相常執是指雖然知道一定會死,但意識經常處在不會死的狀態;

死亡

或者知道將來某一天會死,但總認爲不是今天,日復一日帶著這種想法過日子,甚至連死到臨頭還認為今天不會死,把心安置在不死的一方。一直抱著今天不會死的想法,當然不可能產生對治無常的念頭。這種被無明覆蓋的心,久而久之形成堅固習氣,把活著視為必然,那麼所追求的只有今生快樂,一切只爲今生打算,把來生、解脫、成佛等大事拋諸腦後,更不要說還想修習佛法。即使偶然想到要修,也因為貪圖今生眼前利益,使修善力量無法顯現;再加上時時與犯戒等惡行爲伍,行善之餘還能避免沾染造惡趣因,實在很不容易。

   有時緣念要爲來生修行,卻又力不從心,經常藉故明天或等一下再修,讓懈怠心伴著睡眠、昏沉、閒談、飲食等瑣事虛耗度日,徒然浪費時間,自然無法發起廣大精進、如理修行的意樂。由於一直被「希望長久活著」的心所蒙蔽,只顧追求今生名聞利養,瞋恨所有可能障礙得到快樂的人事物,對於自己沉溺在貪等過患麻木不仁。因爲短視近利引發我慢、嫉妒等煩惱及隨煩惱,心像瀑布一樣整天被煩惱擾動,沒有片刻安寧。於是貪欲漸漸增長,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驅使身語意三門造作十惡業、五無間罪、近五無間罪、謗法等不善業;加上原本就放棄了能對治貪欲的正法妙藥、截斷了能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勝快樂的命根,死後的下場,就只有被惡業牽引,墮落到充滿痛苦、粗暴、猛烈、炎熱、不悅的惡趣。想想,哪有比這個損害門更愚癡、更惡劣的?

   《四百論》說,「閻羅王是三世死主,不管眾生飛天遁地,也難逃一死;閻羅王不假他人之手、不接受賄賂、親自取人性命;閻羅王不受教唆斷人命根,其他人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明明知道閻羅王的個性,我竟然每天在他的魔掌下高枕無憂,豈不是很愚蠢?」《入行論》也說,「因為不了解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才會整天爲了親友怨敵造作惡業。」


常樂我淨指四種錯誤的執著,常執是將無常視為常,樂執是將輪迴痛苦視為快樂,我執是將無我視為有我,淨執是將不淨視為清淨。
五無間罪,五種罪大惡極,悖於倫理的逆罪,導致墮入無間地獄苦報,有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惡心出佛身血、破壞聲聞僧;前三項毀棄恩重福田,後二項破壞功德福田;另有四種類似五無間罪,稱近五無間罪,有殺害獨覺、邪淫阿羅漢比丘尼僧、侵損三寶財物、破和合僧。

2.修習念死的功德

   真正發起隨時會死的心,認爲今天或明天就會死,那麼稍微對正法有點了解的人,一定不會貪求親友及財物,能自然斷除世俗貪愛,透過布施等善行累積堅實果報。看到人們爲了名利終日奔波,像是對空穀揮扇,完全沒有意義,大家不過是被世間法騙了。由此認知而遮止惡行,精進修習皈依及淨戒等微妙善行,這樣才是以不堅實的身體換取堅實的功德果利,不但可以讓自己登上妙勝果位,更可以引導眾生脫離苦海。想想,還有什麼比這件事更有意義?這就是經典常引喻讚頌念死無常的原因。

   如《大般涅槃經》說,「所有耕種,以秋收的果實最豐碩;所有腳印,以大象的足跡最紮實;所有念頭,以無常死想最有意義,因爲它能去除貪愛、無明、我慢。」又說,憶念死亡就像能瞬間摧壞一切煩惱惡行的鐵鎚,能改變投生處所的勝妙法門。《集法句經》也說,「要知道身體就像瓦器易碎,無法久住;諸法就像陽燄,毫無自性,即使碰到能誘發貪欲的魔劍,也因爲憶念死亡的功德,得以出離三界、斬斷魔劍,到達閻羅王管不到的涅槃地。」又說,「看到身體日漸衰老,遭受病苦折磨;看到意識脫離肉體,趨向死亡,勇士知道要當下解開牢獄般的家庭繫縛,凡人卻視若無睹,不知死亡隨時降臨,如此怎麼能奢求遠離欲望枷鎖?」

   修習三士道的機會,就是得到暇滿人身的殊勝時期。過去世大半都在惡趣打轉,根本沒有機會修善;現在好不容易暫時投生善趣,獲得珍貴的暇滿人身,若不把握機會如理修習,還抱著姑且不死的想法,攀緣在不死的念頭上,等於爲自己開啓一切衰損之門。要關閉衰損門、開啟圓滿門,只有靠憶念死亡無常,修習念死心。有些人認為修習念死這個法很簡單、不重要,因爲沒有更深奧的法才要修;或者認爲初學者才要修,隨便修修就可以;或者認為不應該花很多時間。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不論修到哪個階段,都要發自內心生起定解,好好修習念死。

3.修習的程度

   要到什麼程度,才算修好?

   因爲強烈貪愛世間法,害怕死後失去親友失去財產,對此產生恐懼,這並不是我們要修念死無常的目的;這裡所要修的是,了解有漏身是業與煩惱的作用,有生就有死,沒有人可以免除一死。應該思惟,反正怕死也逃不了,還不如好好想想來生,如何成辦後世利益、避免墮入惡趣。換句話說,死沒什麼好怕,不懂得累積增上生和決定勝的因而墮入惡趣,這才可怕。了解這個道理,就該把握機會修行,換取死亡無懼;活著不修,也躲不掉輪迴命運,臨終才後悔墮入惡趣,恐怕爲時已晚。

   《本生論》說,「即使想盡辦法活到一百歲,還是免不了一死,死這種病是無藥可醫的,怕死有什麼用?看看世人,活的時候造惡、不行善,死前才後悔憂惱,豈不是很愚蠢?如果生前不造惡,又能淨護善根安住正法,臨終自然沒有什麼好憂悔的?死亡有什麼好怕的?」《四百論》也說,「如果有人對於一定會死產生定解,自然不會對死亡產生恐懼。」應該經常思惟無常,想到身體、受用都是須臾即散的壞滅法,由此斷除對這些事物的貪愛及捨不得,就不會因為害怕失去而產生煩惱痛苦,也就不會對死亡產生恐懼。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