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惟總業果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一、思惟總業果

一、思惟總業果


(一)總說

   業果如何運作?以下說明業果決定、增長、不造不遇、已造不壞的道理。

   1.業果決定的道理:不管凡夫或聖者,心情愉悅時,會有快樂的覺受;不只如此,甚至連最痛苦的炎熱地獄,也偶有涼風吹過,使地獄眾生暫時去除惱熱,這是因為先世善業感生善果的緣故。想從惡業種子結出快樂的果實,是不可能的。反之不只惡趣眾生,甚至連阿羅漢也有被煩惱逼迫的時候,由心續產生苦受,這是因為先世惡業感生惡果的緣故;同理,善業種子不可能長出苦果。《寶鬘論》說,「造惡業往生惡趣,得到痛苦的果報;造善業往生善趣,得到安樂的果報。」快樂和痛苦不是沒有原因,不是無因生,不是自性所致,更不是自在天或其他不順因造成的;而是從善業或不善業出生。為什麼有快樂和痛苦?業因不同,種善因得快樂的善果、種惡因得痛苦的惡果,這個規則明確而不紊亂。身為佛弟子,必須對業果的決定性與真實性產生定解,這是最重要的世間正見,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2.業果增長的道理:微小的善業,可能引發廣大樂果;微小的惡 業,可能引發廣大苦果。佛教因果論有許多業果增長的例子,相較於一般世間法的外因果(如由稻的種子可以長出稻穀),反而沒有這麼懸殊的差距。如《集法句經》說,「雖然只造了極小的惡業,卻已種下來世墮入惡趣的重大禍根,遭受百般痛苦,就像只吃一點毒藥而能致命。雖然只造了極小的善業,卻已種下來世往生善趣的妙因,享受種種快樂,就像豐收衍生往後更大利益。」

   經典上有許多解釋小業生大果的道理,例如《阿笈摩經》記載田蛙天人、水鵝、魚龜、餓鬼、農夫、牛的故事;《賢愚經》也記載金天、寶天、象護的故事。要深入了解因果,應該廣閱《阿笈摩經》、《賢愚經》、《百喻經》等,由此引發定解。如果尸羅、軌則、正命、正見四項,只有第四項清淨,前三項略有虧損,來世會投生到龍族。《海龍王請問經》說,「世尊!我從劫初就在大海,當時正值拘留孫佛住世,海中龍族、龍子龍女的數量一直減少,我的眷屬也愈來愈少,現在卻多到無法計算,是什麼因緣造成的?世尊回答,凡是依毘奈耶出家,出家後卻持戒不淨,軌則、正命有所缺損,因為還稟持 著正見,這些眾生死後雖未墮入地獄,但投生龍族,成為你的眷屬。」

   經典又說,賢劫第一佛拘留孫如來時期,有九十八俱胝人出家;第二佛金仙如來時期,有六十四俱胝人出家;第三佛迦葉如來時期,有八十俱胝人出家;現在第四佛釋迦如來時期,有九十九俱胝人出家。這些出家眾都因為尸羅、軌則、淨命不清淨,有的已經成為龍族,有的即將成為龍族。釋迦牟尼佛涅槃後,所有行惡毀犯尸羅的四眾弟子,都會轉生龍族。雖然這些人加行不清淨,但總算沒有退失正念,對佛法仍然保有強烈深忍信心,結束龍身業報後,再投生到人道或天道;然後在賢劫千佛相繼出世期間,除了大乘行者為了救度眾生不入涅槃以外,其餘弟子都能證得阿羅漢果位脫離輪迴。

   想想不論多麼微小的業,都會如影隨行感生廣大苦受及樂受。由此產生堅固勝解,千萬不要輕視業因微小,即使是小善也要努力去修,即使是小惡也要盡力避免。如《集法句經》說,「為善為惡的果報,隨逐眾生輪轉不停,就像鳥在空中飛翔,影子隨行不去。缺乏善業隨行,只能投往惡趣,就像缺乏糧食的行者一路痛苦。經常積聚善業,可以投往善趣,就像行囊飽滿的行者一路快樂。」又說,「不要輕忽小小惡業,以為無傷大雅,要知道滴水成淵、聚沙成塔的道理。」又說,「不要認為小小惡業不會遭受苦果,水滴雖小,漸能充滿大器;少許惡業也能聚少成多,釀成大害,千萬不要造作惡業。不要認為小小善業不會帶來樂果,水滴雖小,漸能充滿大器;少許善業也能聚少成多,結滿大果,應該勇猛精進修集善業。」

   《本生論》也說,「經常修習善業或造作惡業,久而久之會養成習慣,即使不必用力策發,來世也能自然出現,就像作夢一樣。不修布施、持戒等善行,即使今生種性高貴、相貌姣好、身強體健、才華洋溢、富有財勢、位高權重,來世必定不得安樂。時常修布施、持戒等善行,即使今生種性低劣,因為累積善業的緣故,最終也能像夏日江河奔流大海,增長廣大來生安樂。所以要懂得取捨善惡,分辨引生後世苦樂的原因,努力斷惡修善。不相信業果,哪能隨心所欲去做自利利他的事情?」

   3.不造不遇的道理:沒有造作感生苦受或樂受的因,絕對不會遭 逢苦受或樂受的果。雖然我們現在所受用的,都是佛陀圓滿廣大資糧所生的上妙果實,不算全靠自己成就一切善因,但其中也要有自己累積的一分善因才可能受用得到。

   4.已造不壞的道理:過去已經造作的善業及惡業,將來一定會產生快樂及痛苦果報。如《超勝讚》說,「印度教婆羅門說業可以交換,可以取捨,把不好的轉嫁,好的留給自己;佛陀則說已造的業不會壞失,未造的業不會降臨,更不可能移轉他人。」《三摩地王經》也說,「已造的業一定會受報,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別人造的業,絕對無法強加在自己身上,只有自作自受。」《毘奈耶阿摩》也說,「即使經過百千劫,造的業也不會自動壞損或消失,一旦因緣成熟,就要自受果報。」

(二)別說

   最重要的是十業道。了解前面說的四種道理後,應當先對哪些業發起定解及取捨?總的來說,由身口意三門決定善行及惡行。雖然十業道無法盡攝所有業行,但最粗重、明顯、根本的業,就是這十種。世尊扼要舉出應該斷除的「十黑業道」及應該累積的「十白業道」,前者可以引生重大惡果、後者可以引生重大利益。《俱舍論》說,「將善惡法中粗重而明顯的部份,歸納為十業道。」《分辨阿笈摩經》說,「如理守護身語意業,避免造作惡行,清淨三業道,才能成辦世尊說的無上佛果。」

   正確了解十黑業,謹慎護守心念,避免三門有所沾染。時時串習十白業,是成辦三乘及一切士夫暫時究竟利樂不可或缺的根本,因此佛陀常以各種美喻稱讚十白業道功德。如《海龍王請問經》說,「善法,是人道及天道眾生圓滿的根本依處,是獲得聲聞、獨覺果位的根本依處,是獲得無上正等菩提的根本依處。何謂根本依處?就是十善業。」又說,「龍王!例如所有聚落、村莊、城鎮、區域、王宮、草木、藥樹、事業及種子的聚集生長,不論犁地、播種、施肥等,都依附大地而生,大地是萬物的依處。龍王!十善業道也是如此,是人、天、有學阿羅漢、無學阿羅漢、獨覺菩提,各種果位的依處,一切妙行的依處、一切佛法的依處。」所以《十地經》經常稱讚遠離十不善律儀。

   《入中論》也說,「凡夫、聲聞、獨覺、菩薩能獲得決定勝及增上生,就因為戒律的緣故,失去戒律什麼功德也沒有。」不知修習戒律、守護戒律,卻自詡為大乘行者不必拘泥小乘別解脫戒,這種人理應受到譴責。《地藏經》說,「好好守護十善業道,就能獲得佛果。如果連一條戒律都守不住,還大言不慚說『我是追求無上菩提的大乘人』;這些眾生經常往返五道,性情狡詐,口出妄語,簡直是在諸佛面前欺騙世人。由於極度愚癡而犯下斷滅語重罪,卻還不知來生就要到顛倒墮落處受苦。」所謂顛倒墮落處,就是指惡趣。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