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咒好向法界行
書籍目錄
叁、南公上師開示準提法要
一、準提法門的殊勝
二、準提法門的修持 
肆、首愚和尚闡釋準提法要
伍、首愚和尚主持準提七開示
陸、關於準提法首愚和尚答衆問
柒、首愚和尚準提法語小集
一、持咒好向法界行

一、持咒好向法界行

Bg i58

問 :準提法門中也有觀音法門的修法,請問如何才能夠達到觀音法門的「入流亡所」?


答 :凡夫都在生滅心的境界中,破除心的生滅相,沒有多個什麼,沒有少個什麼,平坦清淨,即不生不滅,「入流亡所」則是其初步入門的功夫境界。那是要能念的心與所念的咒語打成一片,能所雙融、心咒合一,化掉現有身心諸相。就此目標,我經常提到要注意三方面。第一,對準提法儀軌的次第要弄清楚。第二,以金剛唸誦來持咒。金剛唸誦可以迅速有效地轉化我們身心的業氣和障結。第三,個人習氣方面,也要從自己的心地上懇切下手,一定要擴大心量。一個人好比貪心重、瞋心大,自己要認得到、盯得住,發願努力去行布施、忍辱、重持戒。


  這樣一步一步慢慢轉化,配合準提法中整套佛法事理的了解和金剛唸誦的精進,一定能夠越來越能「於心無事,於事無心」,心胸變得非常寬廣,人家讚歎你也好,毀謗你也好,都不放在心上。凡事,你才有一點點不滿,修行就垮掉了;對人,你心中有點不痛快,佛法就別談了,可見得「亡所」多困難。不滿或不痛快就是所謂的瞋恨心,瞋恨心一起來,心就不平,心不平則氣不和,老是在那邊分別計較,在那邊嘀嘀咕咕,這就把你的清淨心給破壞掉了,還談什麼「入流亡所」!


  「入流亡所」,簡單講就是清淨的現量境界,等於是六祖慧能大師接引惠明禪師的兩句話:「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你明上座本來面目?」這裏六祖所直指的是一個無住生心的境界,一般人要「入流亡所」,一定要從這見地(通達準提法儀軌的佛法事理)、功夫(以金剛唸誦持咒)、行願(在待人接物中觀照改正自己的習氣)三方面匯總起來,才能夠達到。換句話說,以修持準提法來講,方能夠進入到圓滿次第。要進入到圓滿次第,先要「入流亡所」,而修行能夠「入流亡所」,才有解脫自在的一份

問 :持準提咒在唱誦的時候,那是什麼樣的狀態?應該用什麼樣的心境來唱誦?


答 :用什麼樣的心境來唱誦,那就看個人的智慧了。準提法儀軌除了持咒,包括多層次的觀想。現以觀想(咒)字來作說明,這(咒)字的觀想你能把握得到,從粗住、細住到空無所住,你進去了,就到達無相光的境界。所謂無相光,就是入流亡所、能所雙亡的境界,這是作(咒)字觀的狀態,也是行者作(咒)字觀最理想的心境。以金剛唸誦持準提咒,也是一樣。念念空,聲聲無住,由這金剛唸誦的加行力,可讓我們加速成就,真正進入到音聲海中,有時就那麼一念間忽然自己的身體沒有了,甚至連大眾音聲也沒有了,一切都提不起來,當然也不需要放下了,從中你便可得點好處。

問 :最近靜坐或念咒,氣機就來了,有時走到頭部,有時候好像有很重的東西,從頂門上頭壓下來,有時候氣在裏頭轉來轉去,撞來撞去。還有一個現象,舌頭很自然而然就上翹。這種情況差不多已有半年以上的時間。曾經閱讀法師在普陀山閉關的禪關日記,其中也提到氣機這方面的一些境界,請問我這種情況要多久才會過去?是不是正常?


答 :你這種現象還是剛開始而已。真正用功到一個時候,氣到了胃,整個胃部會翻滾;到心臟,心臟絞痛得不得了;到頭,頭快要爆炸一樣。那麼這種現象好不好?這個是色身轉化的過程,你要忍受。至於舌頭往上翹,這個也是氣機發展的現象,不錯的。


  這類狀況,有人上根利智的,一剎那之間,他就轉化過去了,中下根基的,自己的功德和智慧還要增長,往往會停擺在那裏,這就要自己發大願,堅定道心。另外,《金剛經》的般若波羅密多要多參究,十方禪堂的門聯,上聯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兩忘空色相。」其意甚深,可供你在身心轉化中玩味。身心的轉化是轉了一層又一層,化了一層又一層。雖然有這麼許多變化,但都是當體即空,幻化無常的。因此身心的轉化正是有助於行者悟空之機,上根之人由之進展神速,而中下根者卻往往反以為苦,多可惜呢!

問 :初學準提法金剛唸誦,念誦中曾有肺活量大概只有平常一半的經驗,好像氣不來,唱都唱不下去。後來有一次發現,如果金剛唸誦的方式跟念誦時的姿勢都對的話,可以感覺音聲是整個從腹腔到胸腔一直到整個頭部,由内往外產生共鳴。這時聲音雖然是從嘴巴出來,卻好像整個身體都可以發出聲音,丹田也發熱,甚至燙起來。這樣對嗎?


答 :沒有錯,是這樣子的。這要不斷用功,把一句準提神咒持誦得很純熟順暢,一口氣、一口氣很深沉又空靈,這需很深的功夫,可使全身的神經細胞都在鬆放,那你在修法上就容易上路了。千萬不要看輕咒語容易念,能夠一句神咒持得耐煩,乃至消解業氣,轉化身心,那也是世上少人知啊!

問 :法師常說持誦咒語時,要把它持誦得很純熟順暢,讓全身神經都鬆放。這方面,我頗有感受,同時也感觸到願力的重要,這點法師也常強調。當我在持誦咒語時,如果觀想法界的眾生都跟我一起在共修,那時候我便會更加認真地持誦,如果沒有發起這種願心,就會有點散亂的現象。因此我覺得從您以前的開示中,蠻得受用。


答 :你這樣修,可謂悲智雙運。自己在念咒,觀想法界眾生跟自己一起念,這就是華嚴法界觀。華嚴法界觀是重重無盡,無量無邊,讓我們把窄閉的心打開來,心量無限地放大,等於啟發了《普賢行願品》所講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菩薩心,能這樣修去,自然就跟空相應,跟無量無邊的法界相應。我們一般人為什麼修行不上路?小兒科的緣故,一天到晚在人我是非中轉,出不了頭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