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煩惱是輪迴的根本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一、煩惱是輪迴的根本

一、煩惱是輪迴的根本


1.煩惱的定義

如《集論》說,「某法一出現,內心極度不平靜,由這個不平靜持續增強的作用,稱為煩惱的總相。」煩惱一生起,心立刻處在不寂靜狀態,以下各別說明十種煩惱。

煩

2.煩惱的内容

   貪心:心耽著、隨逐內在或外在的悅意境,像布沾到油漬不易清除,貪戀某個所緣境,心和所緣境產生難分難捨的念頭。
   瞋心:瞋心所緣的對境包括其他有情、痛苦及令人產生痛苦的器具,如刀杖、荊刺等。對所緣境產生強烈恚惱,希望傷害他們。
   慢心:由薩迦耶見執著自身實有,進而對內在的相貌、外在的財富權勢分辨高下、美醜、好壞,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高人一等。 
   無明:對四諦、業果、三寶等自性不了解,帶著煩惱污染的見地(染慧)看待事理
   疑:懷疑四諦、業果、三寶是否存在?是真是假?
   壞聚見:即薩迦耶見,執著五取蘊是我和我所,以染慧為體性。壞指無常、聚指眾多,說明我和我所是無常、眾多因緣和合法,不是常、自性所成的補特伽羅,因此稱為壞聚見。
   邊執見:指常見和斷見,持薩迦耶見的人認為,我是永遠存在的恆常(常見)或死後灰飛煙滅的斷滅(斷見),以染慧為體性。
   見取見:把薩迦耶見、邊見、邪見及持有這些邪見的蘊體,當成最殊勝的解脫因,以染慧爲體性。  

   戒禁取見:將錯誤的戒律認為正確,將應捨的戒律認為應持,或依照各種顛倒的衣著(如披人皮、戴骷髏 …… )、行為(如整天倒立、單腳站立、直視太陽 …… )、聲音(如學豬叫、狗吠 …… )修持,認為這些戒律及所依的五蘊可以淨除罪惡、消除障礙、解脫煩惱、出離生死,以染慧為體性。

   邪見:包括損減見和增益見。前者執有為無,主張沒有前後世及業果;後者執無為有,相信勝論師說的大自在天創造世間;或者相信數論師說的世間是自性所成,以染慧為體性。凡持有這些被煩惱染污的見地,都是邪見。
   以上十種煩惱,出自《集論》、《瑜伽師地論》、《釋五蘊論》。

3.煩惱生起次第

   首先說明煩惱的根本,依宗派見解分為二類,一是主張薩迦耶見和無明不同的唯識見,一是主張兩者相同的中觀見。

   唯識宗主張薩迦耶見和無明不同,無明是薩迦耶見的因,由薩迦耶見產生煩惱。例如在暗室看到盤繞的繩子(五蘊),由於對繩子的體性不了解而誤執為蛇。或者雖有清楚識物的能力,卻受到黑暗(無明)的影響,把繩子當成蛇(薩迦耶見)。眾生就是這樣被無明所遮蔽,錯將五蘊執為實有的自我,由我執產生種種煩惱。

   中觀宗主張薩迦耶見等於無明,只是名稱不同,薩迦耶見是煩惱的根本。由於薩迦耶見執著我是真實存在的,起自他分別心;由分別心區分黨派,產生愛己排他的想法及作為;看到自己的優點產生慢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到未來、前後世,便主張生命是常或斷的壞聚見;將惡見地及惡戒律執為上乘解脫道,產生見取及 ……

…… 以下內文,請看原書。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