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百五十頌》說,「誰具備斷除一切煩惱的德相,誰就是眾生依止的對象。善知取捨的人應該皈依、讚頌、恭敬、依止他的聖教。」能夠正確揀擇是非善惡的智者,應該懂得去皈依真實無欺的佛,及代表佛的法寶和僧寶,如《皈依七十頌》說,「想要求取解脫,唯有佛法僧三寶才是究竟的皈依處①。」
皈依的對象要具備四種德相:
1.心性調伏柔軟:具備一切善良品性,並且證得無畏果位;如果 缺乏這點,就會變成顛倒眾生請顛倒師父救度,根本無法解救眾生脫離苦海。
2.具一切智:具備善知眾生品類及根性的能力,才能隨機度化善 巧方便;如果缺乏這點,即使去皈依他,他也沒有能力成辦救度事業。
3.具大悲心:具備不辭勞苦利益眾生的耐力;如果缺乏這點,即 使去皈依他,他也不會辛苦救護。
4.具大平等心:不貪圖利養,好好修習正法才會令他歡喜,供養廣大珍寶不會令他歡喜;如果缺乏這點,就會區分供養的豐厚與多寡,無法成為所有眾生的皈依處。
總之要想到自己已經脫離輪迴怖畏,又知善巧度化的方便,因為大悲心驅使而不辭勞苦救度有情;又能普利一切有恩無恩眾生,做到怨親平等,沒有親疏之分。想想誰才符合這四個條件?連神通廣大的大自在天等神祇也做不到,只有佛才是究竟的皈依處。不只佛,包括佛說的法,佛的弟子,都是我們皈依的對象。以上引用《攝決擇分》,希望行者生起定解,誠心皈依三寶,才能得到救護。
脫離輪迴必須具足外因和內因,皈依三寶表示外因具足,剩下的是内因,也就是自己的問題;由於遲遲無法真心皈依,才會被煩惱逼迫。要知道,雖然我們沒有主動要求,因為佛陀大悲無量,一直在我們身邊從不懈怠厭倦,只是眾生愚昧無知看不到、感受不到,放任自己在輪迴中沉浮。有這麼殊勝的皈依處,真真實實安住面前,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皈依。《讚應讚》說,「佛陀曾經說過,我是無怙眾生的助伴,懷著大悲心誓願為眾生拔苦與樂。佛陀具有無量悲心、廣大悲願,能哀愍眾生、勤苦不倦,還有誰比佛陀更尊貴?佛陀啊!您是一切有情的依怙主,是一切有情的最勝親眷,因為眾生盲目,不知道要皈依您,以至於在生死苦海中沉溺。如果能接受您的正法,即使是鈍根眾生也能獲得大利;更何況利根眾生,一定能成就自他兩利。這麼殊勝的妙法,只有佛陀您才知道,外道怎麼可能瞭解?能夠獲得解脫的外因,因您的存在而具足,內因就要靠自己努力。可惜愚癡的眾生遲遲不能圓滿內因,才會一直待在輪迴受苦。」
① 聲聞乘重皈依僧,修四向四果:緣覺乘重皈依法,修十二緣起;菩薩乘重皈依佛,修六度 四攝:金剛乘重皈依上師,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