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時,德本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說:『於諸法相善巧菩薩』於諸法相善巧菩薩者,齊何名爲於諸法相善巧菩薩?如來齊何施設彼爲於諸法相善巧菩薩?」說是語已。
爾時,德本菩薩對佛說:「世尊,如世尊說:『對於宇宙萬有差別相已經善巧領悟的菩薩』關於對宇宙萬有差別相已經善巧領悟的菩薩,他是到達什麼程度,叫做於諸法相善巧菩薩?其次,如來以何敎化,令他對於宇宙萬有差別相是已經善巧領悟的菩薩?」
爾時,世尊告德本菩薩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深義,汝今爲欲利益安樂無量衆生,哀愍世間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爲令獲得義利安樂,故發斯問。汝應諦聽,吾當爲汝說諸法相。」
爾時,世尊回答德本菩薩說:「很好,德本,你現在能請問如來如是甚深密義,你爲了要利益無量衆生,使他們都能安樂,憐愍世間一切有情及諸天,人,阿修羅等,爲令他們領悟宇宙萬有差別相密義,獲得安穩快樂的利益,所以這樣問。你應仔細聽,我當爲你詳細說明宇宙萬有差別相。」
「謂諸法相,略有三種,
「宇宙萬有,略說有爲法及無爲法,無論是有爲,是無爲,這一切萬法的差別相,人見人殊,各說各話。擧茶葉來說,還沒有製成成品之前,它是常綠灌木,矮矮小小,不能當做木材用,砍回去當柴燒都嫌麻煩,要它長大成蔭用來納涼不可能,要它單株做觀賞用,都不能和其他植物比美。
路邊若有一株茶樹,木材商路過不會多瞄它一眼,雕刻家也不會注意它,樵夫都看不上眼,路人也不會站在它旁邊多留一會兒,園藝家也不會有多大興趣,若是植物學者路過,應有反應,至少知道他是什麼植物,若是茶弄,反應就更多了,這株茶是什麼茶種?種植在什麼地方最好,可以焙製什麼茶。
如是種種,若是做成茶葉後,原先對他沒興趣的人,如果他有飲茶習慣的話,這下就對它有話說了,至少會說我喜歡或不喜歡,若是喜歡喝生茶的人,看到熟茶沒趣,若是喜歡喝熟茶的人看到生茶也沒趣,甚至爲了爭論生茶好熟茶好都可能打一架。一片茶葉,人見人殊各說各話,其他宇宙萬有,任何一樣事情也都如此,人見人殊,各說各話。究竟宇宙萬有的差別相,要怎樣認識它才算眞實,才是善巧?德本菩薩如是問。
世尊回答他說:「宇宙萬有的差別相,有三種共相,若見此三相,無妨它人見人殊,無妨它各說各話,見此三相就是諸法相善巧菩薩。
遍計所執相
何等為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
那三種相呢?第一普遍計度宇宙萬有所執相,第二依他各人業力循業發現差別相,第三圓滿實相。
云何諸法遍計所執相?
怎麼說,宇宙萬有普遍計度所執相?
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
就是說,宇宙萬有每一事物都有它的自相自性,
乃至爲令隨起言說。
譬如酸甜苦辣,冷暖,男女聲,奶水,開水,光明黑暗,等等,相狀不一樣,性質不一樣,我們在概念上要很明確,才不會錯亂顛倒,冷暖不分,酸甜不分,大小不分,粗細不分,黑白不分,乃至爲了與他人隨時言說,溝通意見思想,不會錯亂,不至於我意念奶水,你以爲白開水。當我們在母胎中已經有分別能力時,便開始一一分別諸法的差別相,男聲女聲,冷暖,光明黑暗,出生張開眼睛以後,辨別奶水,母親,乃至成人分別宇宙萬有一切相,了了分明,堅固以爲實有。我們在未出生便已經分別實有一切相了,出生以後更堅固己見,就叫做遍計所執相。
名假安立就是概念明確,這是男聲,這是女聲,這是光明,這是黑暗暗。名假不是單指名稱言說。當我們未出生時,分別男聲女聲就只是概念而已,還沒有男聲女聲這些名句,他如貓狗這類畜生,他們沒有文明,若就文明來說,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語言文化也都不一樣,但是概念是明確而且一致,我們中國人概念上的男女聲,和他國人乃至和畜生類的貓狗螞蟻蚊子都是一致的,語言文字不一樣只是溝通困難而已,仍然可以比手劃脚一番,彼此溝通。因爲男聲就是男聲,女聲就是女聲,那怕貓狗之類認爲男聲是什麼,女聲是什麼,別有他的認知,仍然不失男女聲這一差別相。
遍計所執相的自性,在於差別,有差別槪念於是有宇宙萬法。假使我們沒有差別概念的話,冷暖不分,酸甜不分,大小不分,粗細不分,黑白不分,我們無法想像那是什麼狀況,空白一片嗎?也不對,還有空白一片的概念。若還有一知必有差別,若都無差別必無所知,既然無所知,那裡有宇宙萬有?而宇宙萬有種種差別相,我們都以爲實有,其實,只是概念認定而已,但有言說戲論。
依他起相
云何諸法依他起相?
怎麼說,宇宙萬有是依他各人業力循業發現而生起現前差別相?
謂一切法,緣生自性,
就是說,一切萬法依他惑業因緣生,依他起相的自性是依他惑業因緣生,不是創造主所創造,
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不是自然生,要有惑業才有因緣生,要出生才有一切萬法生。
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也就是無明,以爲唯識就是我我就是唯識,於是緣善惡行爲含藏種子於識田中,行緣識,種子心識成熟,識緣名色,於是入母胎,決定了他身心的優劣及生存空間的品質,名色緣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根成熟,尚未出生便已開始差別冷暖,男女聲,出生以後,緣色聲香味觸法,貪愛淫欲,名利,睡眠,飲食,遊戲,不滿意則生瞋恚,以苦爲樂趣,若問他生活如何?都會說:「很好啊!」在苦惱中求生存都不自知,很愚痴,非常愚痴,毫無警覺性,於是更有了種種善惡行,含藏於識田中,種下來生的種子,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聚集。
遍計所執相和依他起相有何不同呢?宇宙萬有一切差別相即是遍計所執相。宇宙萬有一切差別相不是創造主所造,不是自然生,不是因緣自生,是循他惑業因緣生。說明遍計所執相的來處,我們若不予與概念確定,根本沒有宇宙萬有。宇宙萬有是我循業顯現後加以認知,錯謬的以爲實有宇宙萬有。
依他起相說明宇宙萬有爲什麼人見人殊,各說各話,同一片茶葉,各有喜惡見解,無非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循業所現。衆生的際遇不同,有幸有不幸,有富貴有貧賤,有聰明有愚痴,有美麗有醜陋,有長壽有短命,種種差異,無非都是自作自受,循業所現。若要改變命運,當依緣生的道理,此有故彼有,種富貴因必得富貴果,種聰明因必得聰明果,種美麗因必得美麗果,種長壽因必得長壽果,支配自己的前途,不必聽天由命,不必巴結鬼神,不必受自然災害。修行佛法也一樣循此途徑,別無取巧之處。
有說衆生皆有佛性,這話如理說,若說衆生皆能成佛,不如理說,爲什麼呢?要種成佛因才能成佛,不種則不能。
有說衆生根性不同,非一切衆生皆可成佛,此說不如理,爲什麼呢?此有故彼有,種成佛因必定成佛,不種則無,依他起緣生自性故。
圓成實相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
怎麼說,宇宙萬法圓滿實相?就是說,一切萬法依他惑業顯現,雖然千差萬別,際遇各殊,却是平等無二,
謂一切法,平等眞如。
一切法眞相依他循業發現,如其所願,本來無生。
宇宙萬法,任何一法都具備此三相,我們要透過遍計所執相,了解依他起相緣生自性,而悟入圓成實相,如果不悟入圓成實相,不能叫做善巧菩薩。
怎麼悟呢?任何一法都具足三相,缺少一相即無相,不成一法。眼前我們所見聞覺知的一切萬物都是遍計所執相,都是概念所確認,都不眞實,爲什麼不眞實呢?都是循業所現,唯識性,業因改變,現象即變。但無論它怎麼變,有現象即是遍計所執相,即是依他起相,離此二相別無平等眞如,我們現前所見遍計所執相,彼此不同認知即是依他起相,若不爲現象所惑,當體即見圓成實相。遍計所執相是圓成實相的化身,化身不實在,而實相無相若見化身,不見實相與?
宇宙萬有依他起相,凡夫若不以爲創造主所造,便以爲是自然生,迷惑以爲眞實有宇宙一切萬有,都只知但有遍計所執相,追逐幻影終其一生不知何所爲。學佛的凡夫由聞思慧信入依他起相,不昧因果,然而不悟,只見依他起相。菩薩悟入圓成實相,由修慧薰習,雖未成佛,不爲遍計所執相及依他起相所迷。
於此眞如,諸菩薩衆勇猛精進爲因緣故,
在此眞如,諸菩薩衆以勇猛精進爲因緣,
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爲因緣故,
如理用心,沒有顛倒思惟爲因緣故,
乃能通達,於此通達,漸漸修習,
乃能通達一切法眞相,除遣貪欲瞋恚愚痴,漸漸修行,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乃至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善男子,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過患,
善男子,如眼睛生病的人,
眼中所有幻花過患,都不實在,
遍計所執相,當知亦爾。
遍計所執相不實在的道理,當知也如此。
如眩翳人,眩翳衆相,或髮毛,輪,
如眼睛生病的人,眼花而看見種種空花相,有毛髮,有輪子,
蜂、蠅、苣蕂,或復青黃赤白等相,
有蜜蜂,有蒼蠅,有胡麻,苣蕂就是胡麻,或者又看到靑色空花,黃色空花,赤色空花,白色空花等等空花相,
差別現前,依他起相,當知亦爾。
差別現象顯現在眼前,這些遍計所執相都是依病目而發現,依他起相當知也是如此,循業所現。
如淨眼人,遠離眼中眩翳過患,
如眼睛未生病的人,遠離眼睛生病的幻花過患,
即此淨眼本性所行,無亂境界,
空花亂飛亂舞,即此清淨眼睛,實際上並沒有亂起亂滅境界,
圓成實相,當知亦爾。
圓成實相當知也是如此。
宇宙萬有一切諸法,如是分析,每一法略有三相,是爲了瞭解諸法眞相說,並不是說一切萬物可以歸納成三種,遍計所執相一類,依他起相一類,圓成實相一類,如說動物一類,植物一類,礦物一類那種分類法,不可誤解,若誤會成這樣就離題太遙遠了。也並不是說一法可以解剖成三相,像解剖物質那樣,把它切成三塊。
任何一法具足三相。現象即是遍計所執相,但有概念言說而已,如空花不實在。這一切現象都是依他起相,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循惑業而發現,如病目發現空花,亂起亂滅。
雖然亂起亂滅,一如眼睛未生病時那樣清淨,即此淨眼沒有亂起亂滅境界,圓成實相,平等眞如顯現在依他起相及遍計所執相上,現象亂起亂滅,圓成實相如如不動。
『如淨眼人遠離眼中眩翳過患,即此淨眼本性所行,無亂境界』不是說悟入圓成實相後,他的眼睛清淨不見一物。悟入圓成實相的菩薩,設若不見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圓成實相。
獨立於空白境界,與依他起相及遍計所執相都不相干,圓成實相即成差別相,是一物,才能獨立它,就像切割物質那樣,把它分開獨立在一旁,圓成實相不是如是說。
善男子,譬如清淨頗胝迦寶,
善男子,譬如清淨水晶玻璃珠,
若與靑染色合,則似帝靑,大靑末尼寶像,
如果放置在靑色中,就很像三十三天天帝釋提桓因所使用的靑色寶珠,
由邪執取帝靑大靑末尼寶故,惑亂有情。
由於不知眞相,錯把水晶玻璃珠當作帝釋天釋提桓因的青色寶珠。迷惑,錯亂,衆生以爲所見眞實,於是固執所見,認爲眞的有帝釋天的靑玉寶石叫做大靑末尼寶珠。
頗胝迦寶新譯,舊譯叫玻璃,似水晶寶石,清淨透明。帝靑是忉利天主釋提桓因的靑玉寶石。大靑就是青玉寶石。末尼譯曰珠。這幾個名詞串起來就是帝釋天靑玉寶石大靑末尼寶珠。
若與赤染色合,則似琥珀末尼寶像,
水晶玻璃珠如果放置在赤色中,就很像琥珀末尼寶,
由邪執取琥珀末尼寶故,惑亂有情。
由於不知眞相,錯把水晶玻璃珠當作琥珀寶石。迷惑,錯亂,衆生以爲所見眞實,於是固執所見,認爲真的有琥珀末尼寶。琥珀七寶之一,色紅黃而有螢光。
若與綠染色合,則似末羅羯多末尼寶像,
放置在綠色中,就很像綠色寶珠,由於不知真相,錯把水晶玻璃珠當作綠色寶珠。
由邪執取末羅羯多末尼寶故,惑亂有情。
迷惑錯亂,衆生以爲所見眞實,於是固執所見,認爲眞的有綠色寶珠。末羅羯多譯作綠色寶石。
若與黃染色合,則似金像,
水晶玻璃珠如果放置在黃色中,
就很像金色寶珠,由於不知實相,
由邪執取眞金像故,惑亂有情。
迷惑錯亂,固執所見,
認爲真的有金色寶珠,
如是,德本,
如是,德本,如同清淨水晶玻璃珠上所有顏色相應顯現,所有顏色要依他清淨頗胝迦,才能把顏色反應在彼頗胝迦上,
如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染色相應,
若無清淨頗胝迦,染色無從相應。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的反應,
當知亦爾。
當知也是如此。
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要依他起相,才能把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反應 在彼依他起相上,若無依他起相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無從相應。
此中清淨頗胝迦上喩依他起相上;所有染色相應喩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
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是何義?遍計所執相的內容有二,一者能執相,二者所執相,能執相是名色中的「名」,所執相是名色中的「色」,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就是相名,就是名,就是心識,具體說就是言說習氣。
這例子是說明︰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的心識生起相應,若無依他起相,遍計所執相的言說習氣無從相應,情況如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染色相應一樣。
如彼清淨頗脏迦上,所有帝靑大靑,
如彼清淨水晶玻璃上,所有帝靑大靑,
琥珀,末羅羯多,金等邪執,
琥珀,末羅羯多,金等虛妄相,固執以爲實有,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執,
依他起相上,普遍計度實有一切宇宙萬法,
當知亦爾。
當知也是如此。
這例子是說明︰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的宇宙萬有虛妄相,固執 以爲實有,情況如同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帝靑大靑,琥珀,末羅羯多金等虛妄相,固執以爲實有一樣。此中清淨頗胝迦上喩依他起相上;所有帝靑大靑,琥珀,末羅羯多,金等邪執喩遍計所執一切諸法相執。
如彼清淨頗胝迦寶,依他起相,
如彼清淨水晶玻璃珠寶,不放置染色中,沒有種種色映現在水晶玻璃珠上。
當知亦爾。
依他起相當知也是如此,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不造惑業,彼依他起相清淨,如同清淨水晶玻璃珠寶。
如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帝靑大靑,
如彼清淨水晶玻璃珠上,所有帝靑大靑,
琥珀,末羅羯多,眞金等相,
琥珀,末羅羯多,眞金等虛幻相,
於常常時,於恆恆時,無有真實,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地方,
那些虛幻相都沒有眞實,
無自性性,
沒有自相及個性,水晶玻璃珠自身清淨,沒有那些虛幻相,既然是虛幻相,應無眞實相狀及自相的個性。
即依他起相上,由遍計所執相,
就依他起相上,由於普遍計度所執著的虛幻相,
於常常時,於恆恆時,無有眞實,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沒有眞實,
無自性性。
沒有自相及自相的個性。依他起相是循業所顯現,遍計所執著的虛幻相,既是虛幻相,應無眞實相狀及自相的個性。
圓成實相,當知亦爾。
圓成實相平等眞如遍顯在遍計所執相及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不實在,依他起相也不眞實,無自性性,當知圓成實相也是如此,無有眞實,無自性性。
設若圓成實相有眞實,有自性性,即是一物,若是一物便是遍計所執相,非勝義實相。
復次,德本,相名相應以爲緣故,
復次,德本,現象與心識相應,一一概念確認一一法相,
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
普遍計度宇宙萬象,爲言說戲論所攀緣故,所謂遍計所執相,由此而可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執以爲緣故,
依他起相上,爲遍計所執相所攀緣故,
依他起相而可了知,
所謂依他起相,由此而可了知。意思是說:依他起相循業所顯現的幻相,被攀緣,普遍計度實有一切宇宙萬象,我們錯謬以爲實有一切萬象,實際上就是循業所現的依他起相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無執以爲緣故,圓成實相而可了知。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我們不攀緣它,不迷惑的話,所謂圓成實相,由此而可了知。
意思是說:依他起循業所顯現的幻相,迷惑以爲眞實,如果不迷惑,了知萬象循業顯現,實際上清淨無幻相。所謂圓成實相,現前所見遍計所執相,不迷惑以爲眞實,即此遍計所執相,便了知圓成實相。任何一法具足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非一非異。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諸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
善男子,如果諸位菩薩,能於一切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所謂遍計所執相,是依循善惡行爲所顯現的虛幻相,就能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的一切相根本無相,遍計所執相既然無相,依他起相也無相,圓成實相也一樣無相,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
有說遍計所執相爲妄執,所謂無相,只是遍計所執相無相,不許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無相。此說不如理,爲什麼呢?以爲遍計所執相實有所以叫做妄執,今若獨遣遍計所執相,不許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也無相,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不無便是遍計所執相。
若說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也無相,便壞因果法,此說不如理,爲什麼呢?說無相,無妄執相。一切法無二,有相無相不能切成二片,說無相不是說斷滅無,說有相不說眞常有。是故說一切法無相,爲顯勝義,因果法建立在無相法上,說一切法三相皆無相,正顯因果法依他起相,本來清淨。今不許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也無,背離勝義,不如理。
有說除遣一切諸法相後,不許圓成實相無,此說不如理,不無便是有,還是沒有除遣盡,還是遍計所執相,當知一切法無二,說無非斷滅無,說有非眞常有,不離二邊,正見中道勝義的話,何妨說圓成實相也無?說無不正顯勝義嗎?
世尊說一切法有三相,正是爲了顯示勝義,層層顯示,爲了說明方便,一法有三相,這三相不可切片成三相,說三相只是言說戲論,今執著實有三相,才會認爲只許遍計所執相無,餘二不可說無,或說遣二餘一不可說無,諸君,所執正是遍計所執相。
若說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有,或說只許圓成實相有,很顯然是一口咬定遍計所執是不可有,此說不如理,爲什麼呢?一切法無二,不說斷滅不說眞常,彼等所說是眞常論說,眞常正是遍計所執相。
其次,一法三相,缺一相不成法,遍計所執相不許有,則無一切宇宙萬法是斷滅見,斷滅見是遍計所執相。是故當知,諸菩薩能於一切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不眞實,即能如實了知一切法無相,遍一切無我,無我所,也就是無我執也無法執,三相都無相,若還有不無是我執也是法執。這是斷除雜染相,證得清淨相的第一步。
若諸菩薩,如實了知依他起相,
若諸位菩薩,如實了知依他起相,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即能如實了知一切雜染相法。
宇宙萬有差別相是貪欲,瞋恚,愚痴三毒雜染,造成惑業,有生,而循業發現的。
造善業則與一切善類相應,造惡業則與一切惡類相應,造不善不惡業則與一切不善不惡類相應,每一衆生所循業發現的宇宙萬有都因惑業不同而各別不同,但無論是善境界如諸天,或惡境界如地獄,一期一期生,一期一期死,輪轉不休,都是無常法,都是苦法。乃至修行出世間,從凡夫地至菩薩初地,地地轉進,到菩薩十地十一地,都還在依他起相中,都還是無常法,是苦法,所以如此,都是貪欲,瞋恚,愚痴,三毒未斷滅,聚集苦蘊。
是故了知一切行相皆是雜染相法,六趣輪廻是雜染相,四禪八定是雜染相,十地菩薩境界地地都是雜染相。
爲什麼說,十地菩薩境界,地地都是雜染相呢?以其地地都還有貪瞋痴三毒隨眠,一一境界都是循貪瞋痴惑業而發現,都是依他起相。
若諸菩薩,如實了知圓成實相,
若諸位菩薩,如實了知圓成實相平等眞如,遍顯在一切遍計所執相及依他起相上,
即能如實了知一切清淨相法。
就能如實了知一切離苦得樂的清淨相法,大乘菩薩法是清淨相法,大乘菩薩法是清淨相法,獨覺乘也是清淨相法,聲聞乘也一樣是清淨相法,乃至人天乘也一樣是清淨相法,為什麼?都必須貪瞋癡斷滅,才畢竟清淨。
雖說一切行相皆是雜染相,但層層差異,層層有其比較性之清淨,畜生趣比地獄趣清淨,餓鬼趣比畜生趣清淨,人趣比餓鬼趣清淨,天趣比人趣清淨,初地菩薩比凡夫地清淨,二地菩薩比初地清淨,乃至十一地菩薩比十地菩薩清淨,貪瞋痴畢竟斷滅時,寂靜湼槃,證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從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都起因於貪瞋痴三毒所造惑業雜染,有心要斷除貪瞋痴,也勇猛精進,但都事倍功半,甚至費盡心力,不能稍減分毫惑業,是不如實了知圓成實相之故,如同生病不如實了知病根,無法對症下藥,自然徒勞無功。若如實了知圓成實相,遍一切一味,即此勝義,分分滅除惑業,地地清淨,直到成佛。
有說小乘法不了勝義諦,大乘法才了勝義諦,此說不如理,了不了義不在於大小乘法,是有情自身有大小。若大乘法是了義法,一切大乘學者應皆已了勝義諦,而今了知圓成實相者非只是大乘學者,是故當知,此說不合道理。
大小乘在於願力大小,是故發心便許他是菩薩,若斤斤計較大小,不如實了知圓成實相,即不能如實了知一切清淨相法,也必終身只計較大小,不得清淨。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無相之法,即能斷滅雜染相法。
善男子,如果諸位菩薩,能於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無相,依他起相也無相,圓成實相也一樣無相,斷我執法執,即能如實了知,依他起相上亂起亂滅的原因,都是貪欲瞋恚愚痴三毒雜染,循惑業所顯現,老老實實,從貪瞋痴三毒下手去修行,斷滅一切雜染相,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畢竟寂靜湼槃,別無取巧之邪法。
若能斷滅雜染相法,即能證得清淨相法。
若能斷滅貪欲瞋恚愚痴,識不緣名色,名色不緣識,雜染相法斷滅,即能證得清淨相法。
如是,德本,由諸菩薩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故,如實了知諸無相法,雜染相法,清淨相法。如實了知無相法故,斷滅一切雜染相法,斷滅一切染相法故,證得一切清淨相法。
如是,德本,由於諸菩薩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故,如實了知諸無相法,無我無我所,了知雜染相法,一切行皆苦,了知清淨相,寂滅湼槃。如實了知人無我法無我故,斷滅一切貪欲瞋恚愚痴雜染相法,斷滅一切雜染煩惱相法故,心解脫慧解脫,證得一切清淨相法。
齊此名爲於諸法相善巧菩薩。
到達這種程度,就叫做對於諸法相已經善巧悟入的菩薩。
如來齊此施設,彼爲:
如來以此敎化衆生,
如果已經善巧悟入,他便是:
於諸法相善巧菩薩。」
對於諸法相已經善巧悟入的菩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爾時,世尊爲了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而說頌曰:
若不了知無相法
如果不了知一切萬法無相,無我我所,
雜染相法不能斷
貪欲,瞋恚,愚痴三毒煩惱,
及所造惑業,生因等雜染相不能斷,
不斷雜染相法故
不斷雜染相法,心不解脫,慧不解脫,
壞證微妙淨相法
不能證得微妙清淨相法。
不觀諸行衆過失
若不觀察一切諸行無常,
是苦惱法,沒有我,
放逸過失害衆生
放逸染著貪欲,瞋恚惱害衆生,
所行皆是愚痴法,害己害他人,
懈怠住法動法中
懈怠正法,不習八正道住法,
在貪瞋痴三毒動法中輪廻,
無有失壞可憐愍
惑業雜染相法沒有失壞,
生生死死輪轉不休,可憐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