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種心略釋
書籍目錄
一、西藏佛教與中國佛教  〔法  尊 〕
二、怎樣接受顯密佛法 〔根 桑澤程〕
三、甘珠佛爺的開示 (灌頂弟子 — 廣定記)
十一、六十種心略釋 (密 林)
一~ 十種心略釋

一~ 十種心略釋

作者 :  密 林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云:

   「爾時,金剛手復請佛言:『惟願世尊說彼心。』如是說已,佛告金剛手秘密主言:『秘密主,諦聽心相。謂貪心、無貪心,瞋心、慈心、痴心、智心、決定心、疑心、暗心、明心、積聚心、鬥心、靜心、無心、天心、阿修羅心、龍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農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護心、樫心、狗心、狸心、迦樓羅心、鼠心、歌詠心、舞心、擊鼓心、室宅心、獅子心、鸺鹠心、鳥心、羅剎心、刺心、窟心、風心、水心、火心、泥心、顯色心、板心、迷心、毒藥心、羅索心、械心、雲心、田心、鹽心、剃刀心、須彌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猿猴心)。』

一、『秘密主,彼云何貪心?謂隨順染法。』

   所謂染法,是指以迷惑之心,執取種種境界,而令世間塵垢染污了清淨心。倘若修學者有如是染法相,當知已生起貪心,貪心現前時,應觀諸法實相,卽能對治。

二、『云何無貪心?謂隨順無染法。』

   此心與貪心成極端對比,就連供養三寶,承事僧衆,聽聞佛法,救護衆生等善行,也都棄捨不顧。由於此心不起修善行意樂,不能利益衆生,不能行菩提行,所以是修菩提心之障礙。此無貪心與無染汙心,名同實異,須善加簡別,不可混爲一談。修學者,只要觀察貪心之實相,自然貪法不染於心,不應生起此種不樂善行之邪智。

三、『云何瞋心?謂隨順怒法。』

   所謂怒法,是指瞋心發動後,所露出的忿怒表情。倘若心中數數生起此不寂靜相,當知是瞋心相。瞋心生起時,當在此衆緣中觀照瞋心實相,了知此心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無前際後際,中亦無所住,則此障卽能現前斷除。

四、『云何慈心?謂隨順修行慈法。』

   若是出世悲心所引發的慈心,那就是慈無量心;但這裏所指的慈心,乃是世間情愛之慈,是有漏分別心,所以也是修菩提心之障礙。此心生時,應輾轉修慈無量心,遠離愛、憎、親、疏住於平等。如此,卽能對治。

五、『云何痴心?謂隨順修不觀法。』

   所謂不觀法,是說對任何言論,從不用智慧去辨別是、非、善、惡,只要一聽便相信;做任何一件事,也不用智慧甄別籌量是非,隨想隨做。由有如是多種誤失、故名痴心。

六、『云何智心?謂順修殊勝增上法。』

   倘若是出世善心所引發的智慧, 卽是無漏妙慧;但是這裏所指的智心,乃是世智辨聰。這種人,每於種種法中,都用這有漏分別智心去甄別勝劣高下,此應受,此不應受,然後取最高最勝的法來修學。然而佛之一切智智,唯淨信者能入,非世智辨聰所能度量。這種有漏智心,就如當今西洋哲學家,想利用科學方法來研究佛法一樣。此心生時,當知此世智辨聰難以入佛知見,難行菩提行,更無法證得無上菩提妙果。如是思惟已,卽能對治此心。

七、『云何決定心?謂尊教命如說奉行。』

   這是說,修學者對於邪師、邪教,以及不了義二乘教,全不以智慧判斷是非,就盲從信受,不生任何疑慮。

八、『云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

   此心與決定心相反。此人隨有所聞,便生不決定心。如受戒時,便自疑云:我現在到底是得了戒體,還是沒得戒體呢?或懷疑上師所說所行的,到底是正見?還是邪見呢?或懷疑所受的法,到底是究竟法?還是不究竟法呢?由於有這種種非理疑惑,所以不能引發正道。此心生時,當以智慧觀察,而後生正決定定心,卽能對治。

九、『云何闇心?謂於無慮法,生疑慮解。』

   佛陀爲衆生所說的苦、集、滅、道四聖諦,以及無常、不淨等法,世間稍有智慧的人聽了,當不致生疑。然而有一些人聽了,却心懷猶豫,如夜見枝椏而生種種妄想憶測之心。這些都是闇心在作祟的緣故。

十、『云何明心?謂於不疑慮法,無疑慮修行。』

   此心與闇心相反。對於佛陀所說的三法印,及無疑慮法,皆能隨聽隨信。但此中全未能如理思惟,所以過與不及,都成了修菩提心之障礙。惟有處於中道之智慧,方能入佛知見,證得無上菩提果。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