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於佛滅後,最先見於馬鳴菩薩所造的「大乘起信論」 以娑婆常不值佛,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念佛因緣,得生他方淨土,能護信心。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二) 龍樹菩薩,是佛在《楞伽經》中授記,登初地往生極樂的菩薩。他造《十住毗婆娑論》,明念佛往生極樂得不退轉為易行道。又在《大智度論》中舉出有一比丘,常念無量壽佛,願生彼國。臨終教弟子同念佛,語弟子言:「彌陀聖衆都來迎我」端坐念佛往生。
(三)最具影響力的,是世親菩薩,常入日光定,曾昇兜率内院面觀彌勒,為當時印度首屈一指的論師,名為百部論主。他著作「無量壽經優娑提舍」,又名《往生論》,這是完全宗於淨土三經所作的論;盡善盡美。世親菩薩在此論中舉出五門修法,乃 修淨業的南針。而且此大士亦發願願生安樂國,在論前有偈曰:「世尊我一心,皈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往生 ,阿彌陀佛國。」「我作論説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