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初 總釋名題/甲二 起教因緣
甲三 藏乘攝屬/甲四 歷明傳譯

甲五 別解文義(分三)
乙初 序分(分二)
丙初 證信序(分二)
丁初 先明五義
丁二 廣列聽眾
丙二 發起序(分四)
丁初 王臣設供
丁二 佛僧赴請
丁三 阿難示墮
丁四 如來垂救
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
(消文):佛陀敕令文殊菩薩,分領菩薩及阿羅漢,到各處的齋主家去應供。
(分釋):接著要解釋第二科「佛僧赴請」,是佛陀與僧眾都去赴齋主家應供。
佛敕文殊 世尊知道有許多長者、居士,在室羅筏城中同時要供僧,所以就敕令文殊師利菩薩分派菩薩,及阿羅漢們,各別去應供。
分領 是分派,因為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也是世尊會下的上首弟子,他所說的話,諸菩薩及阿羅漢們都會服從,所以世尊就敕令文殊師利菩薩,分派菩薩及阿羅漢們去應諸齋主。也就是有很多齋主早已到世尊之處,禮請世尊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來應供,所以就命文殊菩薩分派應供的人。
應諸齋主 是隨著齋主要請多少人,就把菩薩及阿羅漢們,分配到齋主家去應供。依世尊所訂的規矩,應供是要依照次序的,也就是出家眾是要依次輪流去應供。如僧團中有一百位出家眾,有兩位齋主要供養,而且每一位齋主只要請十位出家人,就依次只派二十人接受供養,其他八十人就留待下次的機會了!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要供養僧眾的齋主非常的多,因此所有的出家眾都有機會被分派出去應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