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本篇篇名「行軍」,並非普通軍語中所謂之旅次行軍或備戰行軍;由全篇內容和精神論之,孫子所 說之行軍,實乃作戰須知,或是陣中勤務須知之意義,始較恰當。所以「行軍」兩字,似爲訓練軍隊, 統治軍隊,及部署軍隊,三個混合之意義。
全篇分爲四個綱目,第一、討論特種地形之作戰要領:一、山地戰:要利用走廊,可得水草方便。 交通之利;要佔領制高點,以收瞰制之;不要仰攻,以免犧牲之慘。二、河川戰:渡河後,欲迅速離開河岸;敵人攻擊時,須乘其半渡而擊之;防禦時,宜行間接配備,佔領較高陣地,轉移攻勢時宜在上游渡河。三、湖沼戰:宜佔領水草繁盛之地,以樹林爲背景,而形成有利之據點。四、平原戰:宜佔領交通自田,進出方便而利攻擊之地;防禦時宜佔領前有障礙,後方交通便利之地。
第二、講陣中勤務須知;駐地宜坐北向南,注意衛生及物資補給充實之地區利用之。宿營時宜面陽背 右,俾有利衛生及作戰。行軍時,水上有沫不宜急行徒涉,勿近障礙,但可迫敵人于障礙而困擾之;通 過蔭蔽地宜詳爲搜索。
第三、講敵情判斷須知:敵人無動者,是依地形之險以待我也;遠來挑戰者,是誘我前進也;在交通方便處佈陣者,欲行攻勢與我決戰也,樹木動是敵人來也;結草爲偽裝,以疑我也。鳥驚長者,其下必有敵人伏兵;野獸奔走,必有敵人潛來襲我。塵土飛揚,是敵軍隊;低而廣,是敵步兵;散而向上者,是敵採薪;塵土少揚,是敵人設營。對敵使之判斷:辭言謙遜,然加緊戰備,是有進攻之企圖也;言詞強硬,而示進軍之態勢,是退却之徵兆也;無約而請和,是敵之詭計也。對敵陣之判斷:其輕戰車進出者,掩護佈陣也;人車急于佈陣,準備與我交戰也;半進半退者,誘我也。對敵卒之判斷:依杖而立者,飢餓無力也;爭先飲水者,渴也;見利不爭取者,部隊疲勞也。對敵士氣之判斷:鳥集于敵營者,空虛也;夜擾營者,驚恐也;軍紀紊亂,將無威也;旌旗不定,敵部隊亂也;敵吏怒者,兵卒不聽命也。對補給之判斷:殺馬而食者,敵無糧也;抛棄炊具者,窮途末路也。對敵統御之判斷:軍官言語無威,是失衆心也;連賞數次,以謀懷柔也;連罰數次,紀律難維持也;先暴厲而後畏懼,不知統御之法也。對敵企圖之判斷:敵携禮來謝,欲休戰也;敵洶湧殺來,又不交戰,是另有詭計也。
第四、講統御指揮須知:用兵之道在精不在多,以集中兵力,予敵一擊爲要;若輕敵無謀,必敗無疑。帶兵之道在服其心,罰而不行,則不可用。練兵之道在令文齊武,必可取勝;指揮之道在命令貫徹而有三信心。
第九章 行軍,以下內文請參看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