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唯識論所依
三、唯識論所依

三、唯識論所依


   上面已略說本論的要旨,是唯識中道;但這中道的教理,是否有所依據教典呢?蓋佛教學者著書立論,應有所淵源的教典;否則,便是私見胸臆之談,不足爲佛教立說之信條。故唯識宗祖,慈恩大師,爲示人以信,在解釋本論的述記中,明成唯識論的所依,舉出六經十一論。現在臚列於下:

   (一)解深密經:玄奘譯的有五卷共八品。異譯的:有菩提流支之深密解脫經五卷,眞諦的佛說解節經一卷(是正宗前五品的異譯),求那跋陀羅的相續解脫經一卷(是後二品的異譯)

唯識論所依

   (二)大方廣佛華嚴經:佛陀跋陀羅譯的六十卷,與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兩種 
   (三)如來出現功德經:中國未有傳譯
   (四)大乘阿毘達磨經:中國未有傳譯
   (五)楞伽經:求那跋陀羅譯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菩提流支譯的入楞伽經十卷,實叉難陀譯的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共三譯。
   (六)厚嚴經:地婆迦羅譯的叫做大乘密嚴經,有三卷。
   已上是六經 ——


   (一)瑜伽師地論:慈氏說,玄奘譯,有一百卷 
   (二)顯揚聖教論:無著造,玄奘譯,有二十卷。
   (三)大乘莊嚴論:本頌是慈氏說,釋論是世親造,波羅頗密多羅譯十三卷。 
   (四)集量論:陳那造,眞諦譯四卷。
   (五)攝大乘論:本論是無著造,釋論是世親與無性造;玄奘譯本論三卷,釋論各十卷。異譯的:眞諦譯本論及世親的釋論,佛陀扇多譯本論,達磨笈多譯世親釋論。共有四譯。
   (六)十地經論:世親造,菩提流支譯十二卷。
   (七)分別瑜伽論:慈氏說,無譯本。
   (八)觀所緣緣論:陳那造,玄奘譯一卷。
   (九)二十唯識論:世親造,玄奘譯一卷。異譯的:有菩提流支的大乘楞伽唯識論一卷,眞諦的大乘唯識論一卷。
   (十)辨中邊論:本頌慈氏說,釋論世親造,玄奘譯三卷。異譯的:有眞諦的中邊分別論二卷
   (十一)阿毘達磨集論:本論無着造,釋論師子覺造,玄奘譯十六卷。
—— 已上是十一論 —–

   這六經十一論,是成唯識論之所依,也就是唯識宗所依的教典。總之:這六經十一論雖通爲唯識宗所依,但其中是以解深密經及瑜伽師地論爲正依。解深密經的正宗有七品(加入序品共八品),具說唯識宗義的玄奧;瑜伽論是五分十七地,是詳細分別抉擇有關于本經者。現在略示經論綱要于下:


   今先詮述深密經宗七品的大旨:

   (一)勝義諦相品:是如理請問菩薩,法誦菩薩,清淨慧菩薩,對善現尊者,說示眞勝義諦離言說絕分別的所證妙理。這是唯識的妙理。

   (二)心意識相品:對廣慧菩薩說八識體相,擧瀑流鏡面之喩,以明賴耶生滅相續,而悟生死輪迴之根源,使知唯識轉變之由來。這是唯識的事相。
   (三)一切法相品:對德本菩薩,說遍計依他圓成的三相,斷雜染有漏之法,而得證清淨無漏之法。
   (四)無自性相品:對勝義生菩薩,說相無自性,生無自性,勝義無自性的三種無自性。明三性三無性相依之理,顯空有互融之義,會一乘五性之兩門,判一代三時的淺深。以上二品,是唯識的妙解。

   (五)分別瑜伽品:對慈氏菩薩,說修唯識止觀的行徑,演三分本末的玄旨。是唯識的觀法。

   (六)地波羅蜜多品:對觀自在菩薩,具說十地及三賢所修的波羅蜜,並明其所治的愚癡麤重及所經歷的三大時劫。是唯識的行位。
   (七)如來成所作事品:對文殊師利菩薩,廣說三身萬德的佛果,詳明說法利生的妙用。是唯識的妙果。


   次述瑜伽論的五分,是說瑜伽師所行之境的十七地:

   (一)本地分:是前五十卷,廣分別五識身相應、意、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三摩呬多、非三摩呬多、有心、無心、聞所成、思所成、修所成、聲聞、獨覺、菩薩、有餘依、無餘依的十七地義。
   (二)攝抉擇分:次三十卷,略攝十七地,而且抉擇其中深隱的要義。
   (三)攝釋分:次二卷,略攝諸經,而且解釋諸經中之儀則。
   (四)攝異門分:次二卷,略攝經中所有的諸法名義差別。
   (五)攝事分:後十六卷,略攝三藏衆要事義。

   會萃此等經論深趣精華者,即是這唯識論,故本論以此等經論爲所依,堪稱爲眞實佛陀教旨,最可徵信實修者也。

   現在再附例可爲研究唯識三十論的參考書:

   (一)成唯識論十卷:護法、德慧、安慧、親勝、難陀、淨月、火辨、勝友、最勝子、智月十大論師所造,玄奘糅譯,是解釋三十論者。
   (二)述記:十卷二十册,慈恩述,是解釋成唯識論者。
   (三)樞要:二卷四册,慈恩作,是解釋成唯識論者。
   (四)了義燈:七卷十三册,慧沼作,解釋論及記。
   (五)演秘:七卷十四册,智周作,解釋述記 —— 已上三書,稱爲唯識三箇疏。 
   (六)同學鈔:三十五卷,貞慶集,解釋論記三箇疏
   (七)其他的如道邑義蘊如理義演等。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