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聞乘法
三、聲聞乘法

三、聲聞乘法

   中國話應該說聞聲,因為印度話都是倒裝句, 比方中國叫張先生,外國人叫先生張,所以按印度習慣翻成聲聞,聲聞就是聞聲,聞到釋迦佛說四諦法的聲音而悟了道,叫聲聞法。四諦法,就是 苦、集、滅、道,諦是真實不虛之理,苦、集,是世間法;滅、道,是出世間法。

   第一、苦諦:苦是世間法的果。我們六道眾生,身體是苦的果報,那是世間法苦的果,決定不虛,所以叫苦諦。
   第二、集諦:集是世間的因。集就是煩惱,你要是生了煩惱造了業, 決定得苦果,那是世間法苦的因,決定不虛,所以叫集諦。
   第三、滅諦:滅是出世間的果。滅是寂滅的滅,梵語涅槃,翻成中國話叫寂滅。寂滅是湛寂不動,那是出世間的果,決定不虛,所以叫滅諦。
   第四、道諦:道是出世間的因。你要證得出世間的果,你得修道,道法是出世間的因,決定不虛,所以叫道諦。

四諦

   下面再將苦、集、滅、道四諦法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苦諦:講六道眾生都是苦果,我們得一個人身就是受苦的,苦在佛教中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比如三苦,所謂:「苦是苦苦,樂是壞苦, 不苦不樂是行苦。」這就是得一個世間的果報,決定是苦,但是眾生不知道什麼是苦,不知道什麼是樂,天天受苦不知道,叫愚癡;以苦為樂,叫顛倒。世尊見眾生愚癡顛倒,所以叫眾生為可憐憫者。《地藏經》開頭佛 就說:「知苦樂法」,你看這四個字很淺顯,以為沒有高深的道理,不知 道佛說的三藏十二部,就是說的「知苦樂法」。我們人間的眾生,是三善道的眾生,按世間法說,是苦樂夾雜的果報,分三種苦:
   (一)、苦是苦苦:人間的苦是生活不足,要吃飯沒有飯吃,要穿衣服沒有衣服穿,要住房子沒有房子住,衣食住都不充足,所以這樣受的苦 是苦苦。為什麼苦是苦苦呢?因為我們得一個人身,就是一個苦果,衣食住都不充足,苦上加苦,所以叫苦苦。
   (二)、樂是壞苦:人間有衣食住快樂的享受,但是樂不久常,等到樂事壞的時候,比貧窮的人還苦。美國的前總統尼克森,因為政治因素, 不得不辭職。辭職後記者訪問他:「辭職後感想如何?」尼克森回答:「好像從高山頂上,跌到山溝下面那麼痛苦!」所以樂事壞的時候的痛苦,比普通人遭受的還痛苦,所以樂是壞苦。
   (三)、不苦不樂是行苦:世間有不苦不樂的人,他有衣食住,雖然不是太多,也不會不夠用,過著很平常的生活。佛告訴我們這叫行苦,行是遷流不息之義,世間法沒有常住的。因為生命是無常之法,你認為不苦不樂很好,事實上沒有很好,你活了一天,生命就減少一天,所以不苦不樂是行苦。


   第二、集諦 :集是煩惱集聚起來,因為身口意三業,造的煩惱無量無 邊,集聚起來力量很大,它能招感苦果。所以你懂得集諦是世間法的因, 就知道佛說法的哲理,不同於外道,也不同於凡夫。外道說:人是上帝造的。凡夫說:人是閻羅王派來的。佛說:人是煩惱招感來的,所以集諦是世間法的因。
   第三、滅諦:就是梵語的涅槃,但不是佛的涅槃,是阿羅漢的涅槃。聲聞乘翻成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最高四果阿羅漢,了生脫死, 超出三界,脫出輪迴,證得涅槃就是寂滅的滅,他證得生死了脫,沒有苦了,所以滅是出世間法的果。
   第四、道諦 :眾生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證得寂滅的果,他修的什麼道呢?聲聞乘修三十七道品。《阿彌陀經》上提到的五根、五力、七菩 提分、八正道分,加上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合起來是三十七個法。 他修三十七道品的道,一定能證得聲聞乘的涅槃,所以道是出世間的因。

   苦、集、滅、道,是世間、出世間的二種因果。因果之法,是先有因 後有果,四諦法為什麼先說果,後說因呢?因為果法易見,因法難明。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諦法,說苦是世間的果,因為人就是個苦果,凡夫容易看見。再說集是世間的因,說人是由煩惱的因招感來的,但是煩惱凡夫看 不見,不容易瞭解。說滅是出世間的果,佛證得涅槃就是個證明,大家容 見,所以為度凡夫,先說果後說因。 易看見。佛如何修成的呢?修道。說道是出世間的因,但是修道不容易看見,所以為度凡夫,先說果後說因。
   佛成道之後,最初轉法輪,就是說的四諦法門,所謂三轉法輪、度五 比丘。憍陳如、額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俱男,這五個就是悉達多太子離家出走要出家,他父親派這五個人去追太子,並下一道嚴厲的命令: 「你們一定要把太子追回來,如果不能追回來不要見我。」此道命令逼迫他們一定要把太子追回來,後來他們雖然追到太子,可是太子堅持出家不肯回去,所以他們也不敢回去見國王。於是這五個人跟悉達多太子一起到雪山修苦行。其中有三人因為不能受苦,離開悉達多太子,到鹿野苑修行。 另二人繼續修苦行,後來悉達多太子覺得苦行不是究竟法,離開雪山到尼連河洗澡,受牧女之供之後,坐到菩提樹下打坐。這二人以為悉達多太子退了道心,也離開悉達多太子到鹿野苑修行。所以悉達多太子成佛時,這五個人並不在身邊。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到陰曆臘月初八晨起,天將亮未亮 之時,看見東方升出一顆明星,忽然間大澈大悟,悟了佛道,這叫「夜睹明星成正覺」。悉達多太子成佛之後有神通,他觀察到這五個人的善根成熟,所以到鹿野苑要先度這五個人。這五個人看見世尊走來,前面三人因為沒有繼續與佛修苦行,生慚愧心,不敢迎接佛。另外二人以為佛沒有繼續修苦行,心裡看不起,不肯見佛。但是釋迦牟尼佛有威德勢力,這五個 人不由自主站起來迎接他。釋迦佛跟他們說:我已經得道,要度你們,現在給你們說四諦法,這叫三轉法輪。


   第一、示相轉:「示」是開示,「相」是相貌。將苦、集、滅、道的 相貌說出來。「此是苦,逼迫性。」「此」是指世間的果報法。世間的果 報法都是苦果,它能逼迫你的身心受苦,所以有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苦是從煩惱招感來的,你造了業,一定招感苦果,所以世間的集諦, 有招感的力量。「此是滅,可證性。」你想解脫苦,一定要證得寂滅,你 證得寂滅就沒有苦了,所以寂滅是可以證得的。「此是道,可修性。」要證得寂滅,你得修道,有三十七道品,那是可以修的道。
   佛度五個比丘,示相轉,第一個開悟的是憍陳如,他是善根成熟的人, 一悟,即修即證,悟了理就修道證了阿羅漢。示相轉,只有其中一個人得道,還有四個人未得道,再說第二轉。

   第二、勸行轉:「此是苦,汝應知。」佛說世間法都是苦果,你應知 道。「此是集,汝應斷。」苦果是由煩惱招感來的,你不應該起煩惱再造 業,應該把煩惱斷掉。「此是滅,汝應證。」寂滅是不生不滅之法,你應 當證得。「此是道,汝應修。」要證得寂滅之果,你應該修三十七道品。 第二勸行轉,又有二個人開悟得道,佛再說第三轉。
   第三、佛證轉:釋迦佛拿自己作證明,「此是苦,我已知。」世間法的苦果,我已經知道。「此是集,我已斷。」貪瞋癡煩惱三惡業,我都已 經斷掉。「此是滅,我已證。」寂滅之道,我已證得。「此是道,我已修。」 三十七道品我已經修,我是過來人,而且得了道。第三佛證轉,最後二人又得道,把這五個比丘都度成阿羅漢。這時候世間才三寶具足,悉達多太子成佛,是佛寶;佛說的四諦法門,是法寶;五比丘都得道出家,是僧寶。

   這是講聲聞乘法,苦、集、滅、道,把它總結起來,就是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第一、知苦,你不知道苦,沒有學到佛法。
第二、斷集, 你不發心斷煩惱,也沒有學到佛法。
第三、慕滅,你要仰慕寂滅之果,好發心修道。
第四、修道,你不修道,只有仰慕寂滅,也沒有用。

   再講到我們念佛,一定知道世間法是苦的,苦是由煩惱來的,所以要 斷煩惱,就得修道。聲聞乘的三十七道品,我們不容易修,所以釋迦佛開一個殊勝方便法門,你念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煩惱就能斷盡,道也能修好,苦也了脫,寂滅自然證得。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