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六道眾生的痛苦
三、觀六道眾生的痛苦

三、觀六道眾生的痛苦


Bg D21

  吾人於難得人身,今已得矣。旣知一切無常,有生必死,死決定至,則死後如水乾火滅乎?是不然,因業力牽引,有死有生,六道取趣,頭沒頭出,亦可得決定也。大德云:「輪廻衆生,如蜂在瓶,或上或下,終不得出。」因所造爲有漏善惡,故永不離六道輪苦也。龍樹菩薩云:「以大地爲丸,母較丸多。」 當知所出之淚,較大海多,所飲銅汁鐵水,亦如海量。入佛子菩提行輪云:「小孩紙糖刀,糖盡舌傷。」應總觀日出四部俱明,夜則昏昧,天身有光,墮時還闇。此謂殺得人天,已與糖刀無異,他復何說?故應於座上,閉目思惟,六道皆苦,如在念誦前,先觀苦果爲最要也,以下別觀。

  須彌、四洲爲衆生業力共報所成,外似堅實,至劫壞時,受水、火、風災,卽一切毀滅無餘。最初壞地獄有情,業報未盡者,移向他方世界。六道既盡,欲、色界空,壞時無雨,一日出,河流盡涸,二日出,樹木草根如槁,次三日、四日出,無熱大海(馬竹巴海)亦涸,世界無水矣。次五日、六日至七日並出,須彌亦成火燄,從地獄至梵天,燃燒毀滅,諸天恐怖,此火災爲一劫。七次以後,一切山河大地,復鎔爲水,色界天亦成巨浸。水淹一次,然後大風爲災,色界第三亦遭壞滅,盡成虛空,彼龐大之世界尙無常,吾人秋蚊壽命,寧久存耶?


  地獄有四:
  一、熱地獄八層。
 (一)烊所。意卽生而死,死而又生也。亦說爲等活地獄,大如世界,周徧燃燒,火燄騰空,彼中有情,爲業力瞋心驅使,見他有情,若見仇敵,隨手得器,互傷互死,以業力故,聞空中呼烊所聲得復存活。如是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報盡乃止。南瞻五十年爲四天王天眾之一日,彼天五百年是此獄之一日,入獄受苦者當此五百年。


 (二)黑繩地獄。彼中有情,身彈墨線,釘而鋸解,以業力故,壽命不斷。南瞻百年爲三十三天衆之一日,彼天千年是此獄之一日,入獄受苦者當此千年。
 (三)衆合地獄。彼中有情,見杵若須彌,舂之成泥,特別生前傷害蟲物,蟲變鐵杵,入獄更舂,舂已復生。南瞻二百年爲夜摩天衆之一日,彼天二千年爲此獄之一日,入獄受苦者,當此二千年。


 (四)叫號地獄。彼中有情,受大燃燒,惟聞叫號。南瞻四百年爲兜率陀天衆之一日,彼天四千年爲此獄之一日,入獄受苦者,當此四千年
 (五)大叫號地獄。彼中有情,雙層夾燒,叫號猛利。南瞻八百年,爲化樂自在天衆之一化日,彼天八千年爲此獄之一日,入獄受苦者,當此八千年。


 (六)燒熱地獄。彼中有情,以銅汁煮,煮濫復生,未沸時均覺快樂。南瞻千六百年爲他自在天衆之一日,彼天萬六千年,爲此獄之一日,入獄受苦者,當此萬六千年。
 (七)極燄熱地獄。以又等從湧泉谷道,穿置極燃燒處,諸根燄出,入獄受苦者,爲時半中劫。
 (八)金剛地獄。亦名無間,彼中有情,身在猛火聚中,如紅玻璃,只聞苦聲,不見人處,入獄受苦者爲時一劫。


  二、近邊地獄。
  上八大獄,各有四門,門各有四獄,鐵城圍繞,爲十六近邊地獄。在大獄中受苦欲逃,先循東方思得涼風,至卽入煻煨地獄,不知紀年;又循而南,思得水食,至卽入屍海,沉下沸熱,鐵獸甚多,爭食其髓,不知紀年;又循西方見綠草場,爲刀刃道,至地足斷,舉則復生,與彼相近,見樹木林,思入其中,至則風起葉落,割肢截體,彼諸衆苦,次第受已,復至北方有無極河,灰水沸煮如煮豆等。又次有山,山下樹葉殺人,山上則鐵雕鷹等,啄食髓眼,山下見紅火聚成男女相,近則爲猛獸爭食,如犯五戒、沙彌、比丘小乘戒等,均受此山之苦,苦乃無期也。


入佛子菩提行論云:「地獄四周鐵牆苦,罪人呼號業所成。」靜言思之,此等重苦,如身當之,如何承受?寧不恐怖?又思我幸未墮,亦思其中有呼號者,非我過去父母耶?現生已死之父母親屬,其中未嘗無有,我今求法,要離開衆苦,卽身成就,不可再到此中,先當發願,不再種地獄之因,勵力修善所修功德,回向衆生,此三時發心,至爲切要!


  三、寒地獄有八。
  俱舍論云:「獄在北方,大如世界,冰雪成城,寒風刀割,業力衆生,無衣裸立。」(一)周身寒縮如泡,名皰地獄。(二)泡裂,爲裂皰地獄。(三)作阿啾啾聲。(四)作活活聲。(五)作呼呼聲。(六)身靑藍如烏巴拉花。(七)如紅蓮。(八)如大黑紅蓮,身裂百數。復有惡力所成之蟲,咋食血肉,此獄受苦時,如以印度八十斗黑芝蔴,百年取一粒者,取盡之時,卽第一獄時期也。餘獄較受苦時,後復倍增。


  亦思我們臨冬衣薄,乍立風前,尚不耐忍,何堪受此?此是瞋等所造,應自力求懺除,並代彼懺,如前思惟發心而修,有在世毀壞佛經,或毁大德開示者,多墮此獄中。


  四、日壽(孤獨)地獄。
  此中受苦方法無定,住處亦無定,受苦亦無定時,多在岩阿山間,或樹窟海隅,碓箒磨中,看似不苦,其實苦甚。「嶺極惹巴大德見雅佐撮海子卽嘆曰:「可憐!可憐!』衆弟子問之。答曰:『此中有一喇嘛。』弟子欲見之,大德顯通,水立涸,見大魚長數百里,遍身有蟲,大若牛馬,嚙食其肉,輾轉甚苦。」此亦孤獨地獄,受苦者爲後藏黑馬喇嘛,以他生前治病騙人供養也。又德格河中有大木,開木得蛙,大如鞋,小蟲食,受苦未死,因請大德以三十七壇加持之,卽報盡死。此爲某寺波及管家,亦因業力致此,若此者非人間地獄乎?


  上來地獄諸苦,經論甚詳,言不能盡,猛火冰雪聚中情狀,及受苦長短,要常常憶念,懺悔過去,策勵將來,勿如石上下雨,不見痕跡,亦勿以三寶無感應,只口說而不力行也。如:「過去一比丘,人至其行持,對曰:『一切顯密皆學過。』又問地獄情形,只答十八層,而不能舉其名色。」又:「瑪噶巴人呼紅黑帽。(紅教之一派),曾入皇宮,名譽甚大,常不願問其教派,亦不知地獄情形。」蓋佛法應學一句卽修一句,自然有受用可得,倘無願力,不思修持,多學無益也。

  餓鬼分二:
  一、又分三:(一)外障。百千年不聞水漿名,饑渴特甚,裸露無衣,偶見河流,亟思得水,因腹大如山,手足細如竹,舉步艱難,至則變爲熱沙。又見花菓,近成枯枝,或遇飲食,至則甲士圍逐,不得受用,此由過去貪業所招感。又夏見月如日,見日如月,轉變受苦。


  (二)內障。腹山喉針,本不能食,縱得食下咽變火,七孔生煙,返成衆苦。格西登巴云:「若故以陳腐物或酸奶等供佛者,必墮此道。」貪心重,而對三寶無捨心者,亦感此報。
  (三)特取。略似孤獨地獄,如:「卓引姐至一方城,見餓鬼四人甚苦,憐而食之,初變麥殼,再變火,再變濃血,再變自身肉,終不得食。」此因自受美食,以劣者施嘎打雅那羅漢也。又:「某大德見一餓鬼在廣場,獨目頭小,云:『十二年只見一清淨比丘之口睡。』」足見求食甚難也。


  試思吾人早餐至午方食,或盛夏半日不得水,能忍受否?十二年乃至百千年不聞水名,應當作何感想?當思餓鬼道業重在貪,或無捨心,感此大苦。初要發心勿貪,中思其苦惱,後當思彼等爲過去父母發願盡度,並以功德回向也。


  二、空中精怪妖魔,亦此類攝。由煩惱三毒熾盛,故感此報。亦或因故慘死,七日後復現惡相,欲尋替身,不知自苦不能替脫,且加罪也。於此類鬼有用惡咒,或燒金剛火壇降伏之,則頭裂身碎,夏月冬日,亦隨業變,好花異食,見必轉壞更變爲雀犬猛獸,長受衆苦,故不宜修降伏法制伏,當以慈悲心度脫也。

  畜生分二:
  一、大海中水族。有大如須彌,細如微塵者,互相瞰食,大者吞小,小者嘬大,不見日光,不知紀年,以業力故,頗覺其苦,亦有餓而自食其身,或斷其尾者,此爲最苦。


  二、畜生不知善惡。聽人驅使,殺打損害,時時畏死,既畏人又畏同類之大者。如鵰食雀,雀食蟻,強者凌弱,大者殺小,自以弱者小者爲當然之食品,不知造業,此苦尤堪悲憫!亦有以自身之物,而速其死者,如獐子、龜、魚、象、馬,因人欲取其麝等,防護甚苦。又鹿有角,卽自知取禍,食水宿草,側眼低頭,惟恐人見,備受諸苦,非止受槍時始苦也。蟲類同是生命,勿以其小而忽之,故雖小如蚤蚊,亦知畏死,不應捉殺。畜生在平常,頗覺笨拙,但被殺害時,淚眼跳叫,豈非痛苦?亦思夫尾所以搖搖者,非爲乞憐乎?屠人佯若不知,反而鞭箠惡罵,造業無算。又如食牛奶而賣牛殺牛,與賣母殺母何殊?牛馬負重致遠,仍受衆苦,實因癡心所感,吾人當發悲心愛護,不可殺傷。


  總說三惡道,一朝輪墮,既苦且長,如畜生已入惡趣,乃不自知善惡,迷惑造業,欲生善道,戛乎難矣!吾人於此思惟,此身曾造此業否?不墮三途,有無把握,應當自懺救他,使一切有情,解脫衆苦。並發願云:「我今幸依善知識,得聞大乘法要,自願同三惡道衆生,共修此法,離苦得樂,請求上師、三寶慈力加被,以此功德,回向有情。」

  吾人常思三惡道苦,然則三善道爲快樂耶?是亦不然,以同在輪廻中流轉,未入聖域也。人道苦分二:一、根本三大苦,皆由五取蘊生。
 (一)壞苦,無常轉變也。縱食美味,將如毒藥,貪求快樂,終成苦惱。
 (二)苦苦。一苦未已,二苦又至,病中生瘡,瘡上發熱,父喪母亡,匪劫傷死。蓮花生大士云:「六道終是苦惱,如以爲樂,是大錯失,如在中求香氣,殊迷昧也。」


 (三)行苦。不見其苦,但爲苦依,衣食受用,全可造業。造業感果,豈非苦因?卽食茶與青稞,不知死蟲幾何?人負馬馱,更施鞭扑。妄語謀生,以惡爲美,剝皮剪毛寧不傷生?貪殺小羔,尤爲造業。亦思羊母痛其少子,耕者下锄鴨入田中,建修房樓,豈少殺傷?如是想:吾人衣、食、住、行,步步均在造業,胡不猛省?巴祖仁波車爲牛廠說:「酥奶亦若無罪,但小牛應食不得食,大者疲而小者瘦,是造業否?」吾人飲食衣服,均圖快樂,索其根源,恐皆地獄受苦之因,當知福報重重,業亦隨之也。


  二、八苦。
 (一)四大部洲,人有四生,惟南膽受生,中陰入胎,母食熱則燒,食涼則冷,睡如山壓,行如風飄,心中恐怖,衆苦難堪。蓮花生大士云:「母生子時,如臨命終,下地如墜池,又如剝皮提携如被鷹捉,着衣如受縛。」心知其苦而不能言,是爲生苦。


 (二)由少壯而老大,頭禿齒搖,目不遠視,耳不聞聲,齒不攻堅,舌不知美味,言語不明;憶力劣弱,日在昏沉中,氣力衰損,溫度減少,身畏重衣,不着則寒;人言老大無用,言語無味,亦任其嗤笑;四大常不調,不行須行,不坐須坐,實非身之所願,是爲老苦。彌拉日巴尊者偈云:「欲起軟無力,行時腰不直,躡足而緩行(如小孩擊雀),坐下如囊擲,往昔並非此,知此苦何極?身瘦憶力弱,迷昧以終日,子女亦厭惡,言行多違逆。」


  無垢光尊者云:「老人甚苦,應隨順之,厚重衣不能着,殘食亦不辨味,身着物則痛,睡如尸,喜軟畏堅,面皺髮白,人見輒不喜,常憤欲死,而心中實又畏死,此苦與地獄何殊?故應於少年發心修學,或免此苦也。」


 (三)人身為四大和合,四大不調,即生病患,此苦老幼無得免者。人之患病,如雀被擊,問只微答,重則心痛,輾轉不安,食而或吐,夜坐晝眠,日長更苦,藥物五味備具,非所悅意,亦須強食。又常以蚊嘬甚苦,而療針燒治,且復耐受,畏死之心,時時不去,亦有遭魔,尤爲痛苦。或自割身肉,或墜岩自甘,乃若傳染濫病遠離家人,隻身待死,何異獄中?或因病久,返常好罵,兒女不親,更加深重,是爲病苦。當知無病時正好修學,如云:「有病難修,亦當趁能動作時修之,恐重則無及矣!」


 (四)四大將離,壯夫變色,業力所感,惡相現前,親眷滿室,淚眼相看。此中苦惱惟自領受,縱有財位親愛,能帶去否?能替得否?此時方知,已悔無及。初齒落髮白,一再報汝,汝不留心耳。無行持之人,到此以手抓胸,毫無把持。故不信業果者,當令看造業者之死相。又如殺牛羊者,命終見鬼見魔,或見牛羊,亦是業果現前。如到四大解體之時,心中空蕩,臉呈灰色,目無光以直視,氣短促而無續。此正死魔臨頭,中陰將變,惟有隻身裸體、空手而行,是爲死苦。


 (五)仇敵怨家、常懷恐懼。兵短路窄不期而遇;中夜聞聲,畏賊疑鼠;曾是不思,偏來眼底,是怨憎會苦。龍樹菩薩云:「一切受用是苦,保護亦苦,損失更苦。人何必貪?當信業果。」彌拉日巴尊者云:「受用初有樂,人見不自足,每思長相保,布施不隨喜,只待怨仇來,或以此喪命。」彌拉日巴尊者弟子某,人供以大松耳石,亟貴視之,日每問人,松耳石在否?惟恐盜損。一日尊者投石入海,謂之曰:「汝之松耳石苦,已斷除矣!」蓋免終日問訊也。


 (六)以執我故,愛你恨他。恨則厭見,愛則難離,死別固傷,生離尤苦。恐其病惱,願長相聚,一朝永訣,欲見無期,是爲愛別離苦。特別於親愛子女時時不捨,是因不知一切有情,皆是父母,無平等心,愛執熱惱也。彌拉日巴尊者偈云:「親友初相見,亟歡喜愛熱,今日我邀他,明日赴他約,一朝因小怨,終竟成仇隙。」又云:「貪愛子女,喜若天人,負債給他,終難滿其願望,何如入山修學自心乾淨也?」


  (七)人貪受用。如築房壓死,食物變毒,世常有之,或陣前爭功,命盡須臾,遠商遇盜,窮丐難歸,以圖快樂滿足故,終成苦惱,是爲求不得苦。藏中常云:「時人無不求安樂者,縱如願以償,所得實如毫毛。譬希求王位而戰爭,反爲王所擒戮;希求便宜而得物,反又遇仇喪命。在當時何嘗不費心機、用氣力?結果所求無一得逐,乃自不希望不愛樂者,唯獨不幸而降臨頭上。」是知若用此貪心從無始來,卽祈求菩提正道,想已成佛多劫矣!奈何妄求受苦耶?又洒加巴尊者云:「吾人壽命短,貪求多,時時打算;但於自己死後如何?毫無預備。因只知預備業果,未打算菩提資糧也。」


  無垢光尊者云:「親愛不願離,但終當離;美屋思長住,而終必捨;自身欲無病而多受用,結果身死受用空。」須知乞人初不發願爲乞人,雖有大願,因所說與所行不相應。乃善果未修,而惡果先成,可不懼耶?


  (八)五蘊之身,身爲苦器。終日追逐,只成空過,當思此身暫不冷,有十日糧先修十日,此不但對治一切貪取,亦念無常也。彌拉日巴尊者說:「世尊云:『要遠離世法』,但出家人家事正多,着袈裟本爲清淨,但爲已着袈裟,世事更忙。此等五取蘊苦,雖以世尊金剛舌,亦說不盡。」因根本三苦,亦以此爲自性,爲器具爲依處也,是爲五陰熾盛苦。無垢光尊者云:「見同學精進,應學他。行住坐臥,應想三寶在肩頭。自然一切不 取,清淨進修矣。」

  修羅城國,與三十三天同,惟見天上如意寶樹,能出甘露,一切美滿受用,惟天人能得。一說樹根在修羅宮,瞋彼富饒以此相嫉,瞋心一動,須彌震搖,卽地震也。(大德涅槃,或海中大魚移動,亦使地震。)天人見地動,起瞋,阿由須彌山中,八萬由旬,上達天宮,聚而戰鬥。以天身四倍於修羅,故阿常致負,割截肢體。天人如傷,食甘露卽愈,阿受傷恒死。如南瞻有情,多造惡業,天人必敗;見地動,或日作灰色者,均爲阿勝所 致。三十三天眷屬圍阿宮一日,如世間百年,故說天上一日不安,人間百年浩劫。阿王起慎,半亦因人間惡業所感也。藏中經論,與大德開示,皆云:「發菩提心,最爲緊要。」因瞋心熾甚,則化生阿王眷屬。以須彌山如玻璃,阿眷見其類敗死,恐怖毛緊,亦受苦也。

  天人受用,自然而來,常感快樂,雖兜率陀天鼓嘠阿伽常響云:「有漏一切皆苦。」而天人聞之,終不覺悟。天壽較長,惟福報旣盡,衰相現前,極爲苦惱,四天王至他化自在天均如此。衰相有五:(一)四天王天以上無日月,天人身有光明,長大一由旬,至死卽身光變無,不可愛樂。(二)不樂安座。(三)花冠枯萎。(四)天衣壞垢。(五)身出汗臭。衰相旣現,七日卽死,此七日中,猶七百年。彼諸天人、天女,不樂親近,惟遙遙擲花,祝其到南瞻修善,再生彼天。實則身墮何處?天眼能見,生大熱惱,墮業牽引,自不作主,此欲界天也。色界等天人,到此如夢初醒,定散還墮,回思昔樂,其苦可知。龍樹菩薩云:「雖樂梵王天,終墮地獄火。」此如到野人國,暫時安住,終必被食,亦如下水,終必溺死。


  佛經云:「三界輪廻,無片時樂。地獄有寒熱苦,餓鬼有饑渴苦,畜生有吞食苦。人有三苦、八苦,修羅有戰鬥苦,天人無信心,有下墮苦。可見無針尖樂也。」彌勒菩薩云:「六道無快樂,如入廁無香氣也。」蓮花生大士云:「輪廻非樂,偶然有樂,皆苦之因也。」「昔有大德講經,一喇嘛問一老婦知否?答曰:『其他不知,惟六道甚苦,頗爲了達。』汝將來墮否?應先知道,再進而求修持。」因先有此信心,自能懺罪積資也。


  釋尊有堂弟俊嘠(難陀),令迦葉勸其出家,不允。釋尊強之,出家而不受戒,釋尊見一盲猴,問其妃何如?對曰:「妃美。」又以神通引至天上,見一空宮,闃無一人,彼問故?答:「以佛弟某,守戒當至此。」又見天女無數,較其妃美,因樂享受,故持戒。佛令弟子等不與同修,以彼所修者人天福,非爲涅槃道持戒也。然亦不悟,尋令下視地獄,慘苦不堪,見一大鑊,內燒沸銅,惡眷圍之,怪鑊中無人。守者曰:「佛弟某因持戒得天人福報,報盡當入此中。」俊大悔悟,屏息出獄,力求釋尊開示,欲離三界之苦,後成羅漢,亦知人天福不究竟也。


  又「阿底峽尊者將入寂,其弟子某,請問法要,謂:『師去後,我當修定耶?』尊者云:『定不是法。』問:『終身講經何如?』尊者云:『講經亦非法要,當依鍾敦巴捨世間心,修出離心也。』時有比丘常繞塔,鍾云:『繞塔亦佳,但能行持更好。』比丘念經坐禪,鍾云:『念誦等我亦隨喜,但應再向上求。』比丘異之,鍾因令其修出離心,謂:『修定治病,顯通得受用,念誦感福報,均非究竟行持。』」以不發大乘心,只爲今世二世,均爲有漏也。釋尊在世,宮妃萬千,且過七日卽爲金輪王,所以苦行六年,身如木石,正顯示要離開世間心,而修行也。


  蕩巴桑結云:「受用如雲,頃刻都散,名譽雖好,只如空谷回聲,衣服飲食,如虹如穢。人多聚處,不如林下水邊,妄念易生,當以平等菩提心對治,牟尼寶自己原有,勿向外求。此心當如鏡,常常觀照。上師三寶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處當較明朗,殷重心如水,加持力如月也。」


  某大德云:「人生不百年,常作千歲準備,實不知人在世間,如旅行客,片時休止,何必築室治具耶?」「格西朗惹塘巴,常思三界之苦,鬱鬱不樂,人皆呼以黑臉,其弟勤之!格西曰:『人在六道中,有何可喜處?』惟彼一日供曼達,有松耳石爲鼠所得,又聚衆鼠搬之,曾一次發笑也。」又:「嘠打雅那尊者,一次受國王供養,當囘向時,王問音樂美耶?尊者云:『不聞。』王問故,因云:『飲食如借債,爲養暫時色身,不暇聞樂。』王疑爲偽。尊者令一死囚,持油鉢繞殿中,呼甲士持刀隨之,油傾卽殺,樂作如故,一周以還幸無失。因詢以音樂,囚云:『乃不聞聲,以時時畏死心切也。』」 此謂人在六道中,如囚繞殿,甲士隨之,死在目前。世間欲卽音聲耳,更何心貪着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