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9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9

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9



中央生濕 1,濕生土 2,土生甘 3,甘生脾 4,脾生肉 5,肉生肺 6,脾主口 7。其在天爲濕 8,在地爲土 9,在體爲肉 10,在藏爲脾,在色爲黃,在音爲宮,在聲爲歌,在變動爲噦,在竅爲口,在味爲甘,在志爲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1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詞 註

1.「中央生濕」:「中央」主長夏。「長夏」在農曆的六月,夏末秋初之季,其時氣候濕潤。
2.「濕生土」:濕爲潮濕現象,潮濕現象於地面上頗爲顯著,這是一種說法;另外可以把「土」字作爲「五穀」的代表名詞,言土地上要有濕潤之氣,才能使五穀繁茂。如張景岳說:「濕潤則土氣旺而萬物生。」
3.「土生甘」:洪範說:「土爱稼穡,稼穡作甘。」按種穀曰「稼」,斂穀曰「穡」,後世則作爲農事的總稱。而一切莊稼都離不了土,所以「土」不僅是指泥土,而又是「五穀」的總稱。由於土中出五穀,五穀之味甘,所以說「土生甘」。
4.「甘生脾」:張景岳說:「甘味先入脾也。」
5.「脾生肉」:脾是指的運化機能。如脾臟健運,能令人肌肉豐厚,故「脾生肉」。
6.「肉生肺」:王一仁說:「肌肉充盈,肺氣乃健。」這是古人從生活上的體驗,凡是肌肉強壯的人,少有肺部疾患,這並不是說肺臟是由肉生的。同時,肉爲脾所主,「肉生肺」也間接說明脾與肺之間的關係。
7.「脾主口」:脾開竅於口。
8.「在天爲濕」;在自然界的濕潤之氣。
9.「在地爲土」:在大地上爲土及其種植的莊稼。
10.「在體爲肉」:談到人體上,是屬於肌肉。
11.「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這是概括的指出了脾臟的致病因素,及其治療原則,與東方生風節同義。

西方生燥 1,燥生金 2,金生辛 3,辛生肺 4,肺生皮毛 5,皮毛生腎,肺主鼻 7。其在天爲燥 8,在地爲金,在體爲皮毛 10,在藏爲肺,在色爲白,在音爲商,在聲爲哭,在變動爲咳,在竅爲鼻,在味爲辛,在志爲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1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詞 註

1.「西方生燥」:西方主秋令,一般來講,秋天氣候較爲乾燥,故曰「西方生燥」。
2.「燥生金」:「金」這裏不是作「金屬」講,應以「金曰從革」解,說明秋天的自然現象是蕭條肅殺,如同經過兵革的情況。
3.「金生辛」:凡金屬多少含有辛辣氣味。
4.「金生肺」:辛辣之味,能開肺通皮毛,去肺中寒邪,是有利於肺的。卽說明辛味與肺臟的關係。
5.「肺生皮毛」:素問經脈別論:「…… 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這就是說明皮毛的營養,是依靠了肺臟的功能轉輸而來的。所以稱「肺生皮毛」。
6.「皮毛生腎」:說明皮毛與腎之間的關係,因皮毛和腎同樣是負擔着人體排洩水分的功能。同時,皮毛爲肺所主,也卽說明肺與腎之間的關係。
7.「肺主鼻」:肺開竅於鼻。
8.「其在天爲燥」:在自然界的氣候爲燥。
9.「在地爲金」:在大地上的情況表現着蕭條肅殺的景象。
10.「在體爲皮毛」:在人體表現於皮毛,肺氣充則皮毛長,肺病久則皮毛枯焦。
11.「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這是概括的指出了肺臟的致病因素及其治療原則,與東方生風節同義。

北方生寒 1,寒生水 2,水生鹹 3,鹹生腎,腎生骨髓  髓生肝,腎主耳 7。其在天爲寒 8,在地爲水 9,在體爲骨 10,在藏爲腎,在色爲黑,在音爲羽,在聲爲呻,在變動爲慄,在竅爲耳,在味爲鹹,在志爲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1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詞 註

1.「北方生寒」:北方主冬令,冬令嚴寒。就我國的氣候來說,北方較南方爲寒冷,故曰「北方生寒」。
2.「寒生水」:寒冷陰凝之氣,可能化氣爲水。具體例子,如地氣上騰,遇冷則可以化水成雨。
3.「水生鹹」:「鹹」,頤之味,鹽出於水中,故曰「水生鹹」。張景岳說:「洪範曰:水曰潤下,潤下作,故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化。」
4.「鹹生腎」:鹹味入腎,也卽說明鹹味與腎的關係。
5.「腎生骨髓」:這是說腎臟與骨髓間的關係。
6.「髓生肝」:卽水生木的意思。指出了髓和肝之間的生理關係。
7.「腎主耳」:因腎開竅於耳。
8.「其在天爲寒」:在自然界的氣候爲寒。張景岳說:「氣化於天,在北爲寒。」
9.「在地爲水」:在大地上爲水。張景岳說:「形成於地,在北爲水。」
10.「在體爲骨」:在人體表現在骨。腎臟的功能正常則骨強。
11.「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這是概括的說明了腎臟的致病因素及治療原則,與東方生風節同義。

按 語

   以上五節,是古人對宇宙間一切事物的長期觀察,認爲彼此都有相應的關係。因此,談到人體的生理病理,都聯繫到宇宙的自然現象,這種思想的邏輯,在古代哲學裏,不是一個奇怪的事。他們是以宇宙間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作爲根據的,同時又結合了疾病的症狀、治療、傳變等等,從這些方面 觀察的結果,進行了分析歸納,作爲理論的根據。這些理論的思想,是完全以五行爲核心的。以上五節中的: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

   試看這些理論的內容裏,就完全是從四季氣候的不同而有了時序的轉移,影響了大地上有生植物及其在四季中所起的變化,從而結合到人體,聯繫到心、肝、脾、肺、腎,和其他各組織器官,以及聲、色、音、味、情志等的關係。

   在每節經文最後的六句語,更進一步的說明五臟及其組織的發病因素和治療原則,特別是「悲勝凶」、「恐勝喜」、「喜勝憂」、「思勝恐」、「怒勝思」等等,後世便作爲精神治療的理論根據也就是俗語所稱:「心病還須心藥醫」的道理。因爲這種精神活動的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論證,只有採用了五行學說,才能使人更清楚的理解它。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