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位守端禪師,他自己參學一向很用功,只是缺乏些幽默感。有一天,他的師父楊岐問他:
「你以前曾拜過誰為師嗎?」
「茶陵的郁和尚。」
「聽說郁和尚在過橋的時候,不小心滑落到橋下去,卻因而大悟,還寫了一首詩偈……」
「我記得這首詩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岐聽後哈哈大笑,卻未說半句話就走了。守端禪師不明白老師為何而笑,是自己詩偈念錯了呢?還是自己態度不夠謙虛?還是……,為此整夜失眠。
第二天一早,守端禪師即到老師的方丈室請示:
「老師!您昨天聽了我念郁和尚的詩偈後,為何大笑就走了呢?」
「不知你看過戲班的小丑嗎?在某一方面,你實在不如小丑。」
「請老師明示。」
「小丑喜歡別人笑,而你卻怕別人笑。」
守端禪師聽了,因而大悟。
附註:

禪宗教導學生常用的方法,是讓你自己先起疑情,再叫你去參破它。楊岐禪師聽詩偈後為什大笑?也許守端禪師學得有模有樣,態度實在可愛好笑;也許是笑守端禪師只會念他人的詩偈,卻不去體悟詩偈中的真諦,猶如數他人珍寶,與自己毫無受益。
最主要的還是楊岐了解守端禪師的個性,他確定這個舉動,會讓守端起疑情想參究,再順水推舟,助他突破禪學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