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於深記
比較有善良心的人,不會為了一樁小事,同人家斤斤計較。譬如有人傷害你,不會立刻生氣,而且事後也能寬諒人家。我們修持修心七義,最主要是培養自己善良的心地,能寬宏大量。
藏文字面直譯:「你不需要去做善良的人。」修學佛法,是讓自己成為善良的人,而這裏為何不要求於善良?因為對象不同。有的人專做破壞佛法,或者有害於社會的事,要設法阻止他。譬如父母很有修養,兒子做壞事,就不可以像以往的一味疼愛,為了防止兒子做壞事,想盡辦法不再讓他做。學校的老師對行為不好的學生,必須特別處罰,還要逼迫他做些功課,一時可能不高興,過了幾年,他可能知道這位老師真的對我好。同樣的,有的人為了錢說些歪理,做歪法騙人,如果讓他一直做下去,很多人將會受害,他自己也可能墮三惡道。自己修持不好只會害自己,說邪法或相似邪法,那將會害很多人,這種人不能縱容他,我們要盡量防止,不希望他再做下去。但是首先要知道,有無能力阻止,如果有能力,要盡量阻止。如果的無法阻止,要想:我要對他起慈悲心,我絕不受他影響。如果自己有能力,而不去阻止,在菩薩戒中是犯了重戒。
通常是不可以兩舌,但有時菩薩需要兩舌。譬如有位上師,說邪法,剛好有位菩薩,知道上師說的法不對,那時不要對這位上師和他弟子,生起討厭心態,要認為他們真得很可憐。起了這種心,然後在這中間,說離間語是可以的。但不要以不符合自己的概念為由,認為他所做的是對或錯,這是不可以的。如果真能讓上師不再說相似邪法,那菩薩是可以兩舌的,讓師徒分開,這是佛陀允許的。
舍利弗教很多弟子,所有弟子都是大乘種性的,而舍利弗卻說小乘法。文殊師利菩薩得悉,就在中間離間,因此弟子就譭謗舍利弗,他們後世就到地獄去了。舍利弗就問佛陀說:「我對弟子說小乘法,他們很快進入小乘道了,就在這當中,文殊師利菩薩來離間,他為何這樣?」佛陀說:「文殊師利菩薩想法,你不會知道的。」這些墮入地獄的弟子,不久又轉回人身,文殊師利菩薩親自教導大乘法,把他們都引入大乘道。如果舍利弗以他的方法,進入小乘,再讓他們進入大乘道要多費很多劫的時間,文殊師利菩薩雖然讓他們墮入地獄,但只有很短時間。舍利弗才知道文殊師利菩薩的用意,自己的智慧,同菩薩有很大差別。
佛經說只要是悲心,傷害仇人是可以的。要衡量是暫時利益,或是究竟利益,如果為了究竟利益,是可以這樣做的。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阻止傳說相似法的人,可以想他是什麼轉世,所做的事我無法知道,他不是我所執著的那樣。如果有能力,要想現在讓他暫時受到一些傷害,但是以後我一定要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