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大乘經,皆為顯示一實相。何為實相? 無相無不相,是名實相,這是諸法真實平等的相,也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的必然因果律。簡要的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 ( 空 ),即故無不相( 有 ),空有相成,假名實相。或名真如,真心 自性清淨心,名異體同,諸經別説而已。所以一切大乘經,都是以一實相為體。如《四十華嚴經卷六 》說:「 了三界由心所起,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現量。 」《 壇經 》云:「何期自性具足一切,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天台所謂:「一念具足三千性相 」古德說:「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一法就是實相。當知我們一念心性, 元 是微妙不可思議,唯證方知。方便説為無量壽,無量光,即是實相體。此體寂照不二,身土不二,一切不二,平等無差。隨緣起用,則有無量差别。兹將一念心性,法爾有本具 (不二)與熏成(差別)之性,非一非異,説明於後:
(一)一念心性的本來具性:即是靈靈覺覺,一念不生。《 瑜伽師地論》,稱為本來 具有無漏清淨 法爾種子。唯識宗名為真識、無垢識、性淨涅槃, 圓成實性。三論宗稱為空性,實相般若,八不中道。天台宗稱為一念具三千性相,理即佛自性清淨心。華嚴宗稱為一真法界。禪宗稱為無位真人,靈光獨耀,涅槃妙心。淨土宗稱為無量光、無量壽、是心是佛。涅槃宗稱為常樂我淨大涅槃。
(二)一念心性的熏習成性:即是心生法生,一心萬行。《攝大乘論》,稱為智所熏新生種子。唯 識宗名為依他起性。三論宗稱為緣起性,觀照般若。天台宗稱為十如是,觀行乃至究竟即佛。華嚴宗稱為十玄門。禪宗五家各立的宗風。淨土宗稱為是心作佛,信願念行。涅槃宗稱為,梵行、聖行、病行、嬰兒行。
總之,吾人一念心性,法爾具有如是二性,這就是《起信論》所説的一心二門。 心真如門,即是本具性。心生滅門,即是熏習性。此二性二門,乃是相依相成,差而無差,無差而差,常同常别,不一不異。平常説開悟,見道,入佛知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就證顯此本具與熏習不二的心性說。既證既顯,名為入大涅槃,得第一義,證真如、實相、法身。一切大乘經論,無非發明此義,略引數端,見附表三 是故本經要義,亦在假彼依正,顯我心性;依熏習成,證本來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