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一、釋佛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丙一、釋佛

丙一、釋佛


   「佛」 是梵語「 佛陀耶」的簡稱,華言覺者,為諸佛通號。本經題所説的佛,是釋迦牟尼,以先覺覺後覺,無法不知,無法不見的人。所謂先覺即自覺,含義有二: 一 、是覺察,能除煩惱障。煩惱如賊,欲偷我們的法財。心如主人, 若能時時起聖 智覺照,則不為賊所害。故《圓覺經》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二、是覺悟、 能除所知障。眾生妄想分别,種種顛倒執著,有如迷糊大夢。若能處處以聖智覺悟、 則心眼清明,不再執虛為實,認假為真。故《法華經》云:「衆生處處著,引之令得 出。 」《圓覺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這種覺悟,對迷理無明,是覺悟人人皆有佛性,所謂如蓮花開。對迷事無明,是覺悟諸法如幻,通達一切法相,於一切善惡無記,皆不迷惑,所謂如大夢醒。覺察覺悟達於究竟,便是佛。

佛

   所謂覺後覺,就是覺他。佛法雖以覺人為本,但亦涵蓋九法界一切眾生。自覺屬於智慧,覺他則屬大悲願力。以悲導智,將自己所覺悟覺察的事理因果,契機契理,用身教言教,去教化眾生,都如自己所覺證的 ———— 菩提涅槃。

   所謂無法不知,無法不見,即是覺滿。自覺則慧滿,覺他則福滿,福慧皆圓滿,則名為佛。也就是覺本心源,入佛知見。佛無妄想執著,故得無所不知。佛不見我、 人、眾生等相,故得無所不見。所以稱為一切種智、正偏知、世間解。

   佛之一字,乃超九法界以獨尊的名號。自覺,則超越六道凡夫的迷而不覺。覺他 則超越二乘聖賢的只自覺而少覺人。覺滿,則超越三賢十聖的菩薩,功行尚未究竟 圓滿。唯有佛才是三覺圓,萬德具,為一切衆生所皈仰,堪稱為佛、世尊。是故天台 立六即佛,《 華嚴經》說二種十身佛。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