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出離心已生起之分齊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丙三、出離心已生起之分齊

丙三、出離心已生起之分齊



甲一、敬禮稱供 甲二、發願造論 甲三、勸請聽法 甲四、正明主論 甲五、勸請修行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丙三、出離心已生起之分齊


輪迴圓滿依此修 至不偶發刹那願
晝夜恆求解脫心 生時出離心已起

   今當釋出離心已生起之分齊。謂依此上述之理數思修習,熟習至於輪迴中所有圓滿,雖轉輪帝釋梵天,亦不發生一剎那間之希願,且從而決定遮止貪著彼等之心。因此而日夜全時經常追求解脫之心,又已生起之時,是為清淨之出離心已生起之限度。

   出離心在相續中生起者,不但須於輪迴中所有諸苦生起厭離,即於輪迴中所有諸種圓滿安樂亦須生起厭離。對苦苦、壞苦而起厭離,雖外道、畜生亦知之而且真實厭之。獨至有漏圓滿之行苦知為可厭離事而真實捨棄之者,唯內道為能。蓋三苦中最難覺察者為行苦。行苦並非苦受,而是捨受。即不苦不樂受,故難辨其是苦。

   出離心又分有求解脫心及無求解脫心之二種。但厭苦而離此他去,不求所以根本遮止苦根之法者,不得為正出離心。既數思輪迴苦後,知世間任何時、地、事、物之圓滿,皆是以苦為自性,對之不生希願。此頌前二句說此但是出離心而已,因其尚無求解脫心也。于任何輪迴圓滿不生希願者,如有小孩不喜食蔓青,餓而向母索食物,母授之以生蔓青,兒曰,此蔓青也,吾不願食。母乃將蔓青燒熟授之,兒又曰,此亦蔓青也,吾不喜之。母又將蔓青炒熟以授之,兒又曰,此仍蔓青也,吾不食。母又將蔓青變作種種形式,兒終不食。謂如能厭離輪迴圓滿如此兒之厭蔓青者,乃可謂厭離一切世間圓滿。非如吾人此刻於此地,心生厭離,及見有人前來對我恭敬承事,遂又覺此地畢竟尚有好處,遂轉厭離為愛好者。後二句頌文之義,則於前二句所指之出離心,加上「求解脫心」一語,則是既見輪迴圓滿可厭,更進而見此有漏之五蘊身,日夜隨逐於我,使我受諸痛苦,我必須使將來不再受此五取蘊之累,而求所以不再取蘊之法,力斷煩惱業力。如此乃為真正出離心生起,已達正量,已合分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