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釋無量壽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丙三、釋無量壽

丙三、釋無量壽

 「 無量壽 」。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壽,亦云無量光。這是釋迦佛所説,極樂世界導師的名號。他不但含有光壽無量, 而且包括了佛的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 正莊嚴、說法度生,一一皆是無量。同時在此經中,也為我們介紹,無量壽佛因地如何發願修行,已經成就的佛果如何,怎樣慈悲願力,接引信願念佛衆生,同生彼國,得不退轉,直至成佛。這些因果事理,也是無量無邊,説無法盡。以德從人, 以一名攝衆義,是故只說「無量壽」。

     佛名有通有别,如來、應供等十號,這是通名。釋迦、燃燈、無量壽等,這是别名。别中立名有種種不同:釋迦佛是以種姓立名,身上佛以色身立名,妙音佛以音聲立名,普光佛以光明立名,無垢佛以内德立名,獅子吼佛以譬喻立名,如是非一佛以無量立名,可說是總攝了無量佛的别名功德,所以說「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佛的壽命,有真、應二種,真壽是法身佛,性同虛空,常住不變。應壽是化身佛長短各有不同。那麼無量壽佛,説應該是以法身佛, 但也指勝應化身而言。因為彼佛勝應化身的壽量也是很長,非一切凡夫二乘,及權教菩薩所能測度,知其限數,所以稱為無量壽。如《觀音勢至授記經》說,無量壽佛過無量劫後,亦有滅度,觀音勢至相繼作佛。由此可知彼佛的法身、報身、應身,都是無量壽,這也非諸佛所能相比的。

     無量的意思:事物衆多名為無量,虛空無有限量稱為無量,時間無有始終説名無量,無我稱為無量。諸佛的法身,衆生的佛性,那是無量的無量。另有有量的無量,如《華嚴經》所十大數中之一的無量,及彌陀應身的無量壽便是,雖稱無量,其實還是有限有量的。

     無量壽佛的名號,是彼佛本願所起,萬德所成,又由先佛授記而有。彼佛何故在本願中,第十二願,願成佛為無量光。第十三願,願成佛為無量壽呢?因為無量光壽便是豎窮横遍,即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别的一真法界。彼佛要衆生念其名號,也就是使眾生,念念背塵合覺,返本心源,同入無量光壽的一真法界。這豈不是諸佛出世,上求下化的一大事因緣,唯一的目標嗎?所以古德説,此經是《華嚴經》的略本,不無道理。又如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說:「阿彌陀正翻無量, 本不可說。 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横徧十方,壽則豎窮三際, 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阿彌陀名號,即衆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由無量光義故,衆生生極樂,即生十方淨土。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度一切。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他生。當知離 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 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深思之。」由此可知,無量壽佛名號的特勝,不可思議也可明白,淨土法門的圓頓殊勝,善巧方便了。

     再約四悉檀,來解析無量壽( 阿彌陀 ) 佛名號的意義:第一,世間悉檀 --- 中國人有兩句話:「家家觀世音,人人彌陀佛。」無論男女老幼,或以慈悲惻隱心,或為救苦救難,或當因果報應,或求賜福消災,或出自感恩報德,或遇見出家僧尼,如是等例,都會脫口而出,念南無阿彌陀佛!可見這句佛名,在中國來說,已成為人人喜歡念,是民族精神生活的一份。第二,為人悉檀—— 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便是崇敬這一位,具有無量智慧、光明、福德、威神、壽命的聖人,進德行善的心,自會油然而生。所以印光大師説:持齋念佛者多,推其效則法道興隆,風俗淳化。此則唯恐其不多,愈多則愈美。如《本經》云: 「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 最尊第一,其有衆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第三, 對治悉檀—— 無量壽佛所成的淨土,確實有離苦得樂的意思。為什麼?您只要看彌陀因地的四十八願,願願無非要令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更以第十七願,願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悉皆讚歎他的佛名,令衆生聞名稱念,離苦得樂。假若不能兌現,他誓不成佛。無量壽佛是已成佛的名號,可知這句佛名,有不可思議的力用,能使五濁眾生脫離苦海,往生極樂,悉皆作佛。第四,第一義悉檀 —— 古人說:「彌陀義無窮,海墨不能寫。」因為有我才有量,無我,即無窮無量;也便是一真法界、法身、法性、佛性、真如、實相、大圓鏡智、自性清淨心。名相雖多,總不出人人皆有的一念心性,無我無 人,至真至善,常樂我淨,不可思議。念無量壽佛的人,不論你是佛教徒,非佛教徒,一舉六字洪名,當下便是真如佛性無我無人的顯露。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確實如此。譬如一個富家子,從小離家,在外飄流。後遇親人指點,一念回頭,回去家中,家中財富,本其所有。父子相見,天然骨肉,分外親切。吾人心性,亦復如是。一念無明妄想,即是抛家浪走。得聞本經, 即是遇到親人指點。稱念彌陀,便是就路還家。往生極樂,便是回到故鄉。因此古人的詩說:「十年浪子無歸處,一念回光便是家」!但是切莫誤解,彌陀既是自己心性,何必念無量壽佛,求生西方淨土。如果你這樣執理廢事,便會自誤誤人,危害甚大。明.妙叶大師著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二卷》,是糾正執理廢事的人,最好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