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除邪見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二、破除邪見

二、破除邪見


   有些跟隨支那堪布顛倒邪見的人認為,「凡是分別,不要說惡分別,連善分別也會繫縛生死,障礙解脫。金繩和草繩都可以綁東西,黑雲和白雲都可以障蔽虛空,黑狗和白狗都可以咬傷人。只有無分別,才是成佛要道。布施持戒等學處,是專門給講那些不懂了義教、智慧低劣的凡夫愚婦聽的;既然有能力修證了義教,哪裡還要修這些次等方便,就像國王紆尊降貴跑去種田、已經得到象寶還在找大象足跡一樣。」為了證實他們的論調,支那堪布甚至引述八十種讚歎「無分別」的經典佐證。他們主張所有的方便分,都不是真實的成佛要道,以下斷除邪見。

1.智者已破除此邪見

   前面的講法等於毀謗世俗諦,破壞佛陀聖教心要、破壞以觀察慧思擇無我義的真實要道,完全遠離勝義諦。他們只承認修止是殊勝要道,安住無分別見,才是唯一勝道,這是所有顛倒見中最惡劣的。蓮花戒論師會以清淨教理破除這些邪見,弘揚如來善道。可惜聖教即將隱沒,能以了義無垢的教理,正確判斷圓滿要道的善知識已經不多了。加上眾生福薄,雖然對正法略具信心,但智慧不足,經常出現輕毀戒品的行為;實際修習時又輕捨觀察修,按照支那堪布的做法去做,產生行顛倒。或者有些人雖然沒有犯下毀謗惡行,但從頭到尾都同意支那堪布的空性見解,讚歎不思擇修的講法非常精闢,產生見顛倒。或者有些人乾脆捨棄觀察慧,從來不用大腦思考,內心也認同支那堪布的修法,產生修顛倒。以上三種顛倒,不要說連修空的邊都沾不上,枯坐乾修還妄稱獲得空性正見,掌握正確修行要道,甚至提出只要修空、不必修世俗方便,方便分不是修習重點、修方便分會浪費時間等等,這些說法違背整個聖教,違背所有正理。

2.方便智慧缺一不可

   無住大涅槃,是大乘人要成辦的事業。之所以不住生死,是因為證得真實義的空性智慧,依照勝義道次第及深道,由智慧分成就智慧資糧;之所以不住寂滅,是因為證得盡所有性世間智慧,依照世俗道次第及廣大道,由方便分成就福德資糧。如《秘密不可思議經》說,「智慧資糧,能斷除一切煩惱;福德資糧,能長養一切有情。世尊!就是這個道理,菩薩應該精勤修習福德與智慧資糧。」《虛空藏經》說,「由於智慧,才能遍捨一切煩惱;由於方便,才能不捨一切有情。」《解深密經》說,「我從來沒有說過,經常背棄眾生利益的人,經常違背菩提心願的人,還有機會證得無上菩提。」《無垢稱經》說,「何謂菩薩繫縛?何謂菩薩解脫?如果不以方便分進入輪迴攝受眾生,稱為菩薩繫縛;反之,以方便分進入輪迴攝受眾生,稱為菩薩解脫。如果不以智慧分進入輪迴攝受眾生,稱為菩薩繫縛;反之,以智慧分進入輪迴攝受眾生,稱為菩薩解脫。缺乏智慧的方便,稱為菩薩繫縛;具足智慧的方便,稱為菩薩解脫。缺乏方便的智慧,稱為菩薩繫縛;具足方便的智慧,稱為菩薩解脫。」想要得證佛果,必須兼備方便分與智慧分,缺一不可。《伽耶經》說,「菩薩道概分為二種,哪二種?方便分與智慧 分。」《祥勝初品》說,「以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分為母親,以善巧方便分為父親。」《迦葉請問經》說,「迦葉!國王得到眾多臣子的擁護,才能成辦國家大事;菩薩的智慧也要靠方便來攝持,才能成就佛行事業。」在這個例子,國王是智慧,臣子是方便。圓滿修習,必須兼具布施等一切學處的方便及殊勝空性的智慧;單單具有空分,大乘道就少了五十地進步的次第。

3.具一切種最勝空性才能成佛

   《寶頂經》說,「應該披著慈悲鎧甲住在大悲處,引發一切種最勝空性修習靜慮。何謂一切種最勝空性?就是不離布施、不離持戒、不離忍辱、不離精進、不離靜慮、不離智慧、不離方便。」如經典廣說,《寶頂經續》進一步解釋,「施戒忍等每個學處分別代表一位畫師,最勝空性代表國王的肖像。」例如某位畫師擅長畫頭,不會畫其他部位;另一位擅長畫手,不會畫其他部位等等。要畫好一幅國王完整的肖像,必須召集眾多畫師,缺少任何一位都不圓滿。在這個例子,國王的肖像喻為一切最勝空性,眾多畫師分別代表不同的方便。缺少任何一位畫師,最後只能得到缺頭缺手不完整的畫像。

   另外有些人主張只要修空就好了,其他都不用修,關於這點佛陀已經親自破斥。如果這個假設成立,菩薩為何要累劫勤修六度萬行?難道是菩薩的智慧不夠、知見不足,不懂了義教?以下說明。

   1.在《攝研經》中,佛陀對彌勒菩薩說,『彌勒菩薩為了成辦正等菩提,辛勤修習六種波羅蜜多。但那些愚者卻說,只要修智慧度就好了,不必修其他,這等於毀謗其餘五度。彌勒!對這件事有什麼感想?過去世我生為迦希王時,為了拯救被老鷹追逐的鴿子,不惜把身上的肉布施給老鷹,這種布施難道顯示我的智慧有問題嗎?彌勒回答:世尊!不是這樣的。世尊又 ……

…… 以下內文,請看原書。

三、解釋學處次第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