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四加行的自體和它們的關係
書籍目錄
一、西藏佛教與中國佛教  〔法  尊 〕
二、怎樣接受顯密佛法 〔根 桑澤程〕
三、甘珠佛爺的開示 (灌頂弟子 — 廣定記)
十一、六十種心略釋 (密 林)
二、行→四加行的自體和它們的關係

二、行→四加行的自體和它們的關係

作者 : 張  竟

   成辦上述三智的具體作法叫做「行」。行有四種:一、一切相加行,說明所修行相、能修加行、加行功德、加行過失、加行性相、順解脫分、順抉擇分、有學不退相、平等加行、嚴土加行和巧便加行的十一法;二、頂加行,說明初順抉擇分、第二順抉擇分、第三順抉擇分、第四順抉擇分、見道頂加行、修道頂加行、無間道頂加行和應遣的邪行的八法;三、漸次加行,說明布施漸次加行、持戒漸次加行、忍辱漸次加行、精進漸次加行、靜慮漸次加行、智慧漸次加行、念佛漸次加行、念法漸次加行、念儈漸次加行、念天漸次加行、念捨漸次加行、念戒漸次加行和無性自性漸次加行的十三法;四、剎那加行,說明異熟剎那加行、非異熟剎那加行、無相剎那加行和無二剎那加行四法。

   「一切相加行」就是有關修習三智的一切方面的加行,這個加行包括和說明了修習三智的各種辦法和各種情況,現在用下列幾方面來說明它的總的意義。

   首先,所修習的三智的行相。三智是應該修習的對象,前面已經說過了;但是「修習三智」是什麼意思呢?這不外乎是指的修三智所有的「行相」,卽當時正在修習的情況。不修行的人的知識,往往不能「如境之相以行其解」而陷於主觀知識和客觀境相不相符合的錯誤,修習三智就是要去掉這種錯誤,就是要造成三智如實地現起所知境相的能力;「行相」就是能知的狀態,「修」就是要使能知的狀態和所知的情況相符合,就是要使這種符合於境相的能知行相得以生起、純熟、堅固並一直到圓滿。

   一切相加行的「一切相」是指的三智所有的一百七十三種行相,「加行」是指的能夠使三智的一切行相得以生、住、圓滿的現觀;現觀莊嚴論把這一品名爲「圓滿一切相加行」,意思是說,菩薩爲了求得一切相智,必須完全地修習三智所有的一切行相。三智對一百七十三種行相的分屬情況是:一切智的行相有二十七種,卽分攝於四諦的無常相乃至無動相;道相智的行相有三十六種,其中緣集諦的八種,緣道諦的七種,緣苦諦的五種,緣滅諦的十六種;一切相智的行相有一百一十種,分三大類:①和一切智 —— 聲聞弟子相順的有三十七種,②和道相智 —— 菩薩相順的有三十四種,③唯一切相智 —— 佛陀自身所獨具的有三十九種。一切相智的三大類行相中的一切智的三十七相叫做無煩惱障漏,因爲聲聞以斷煩惱爲主;道相智的三十四相假名有漏,因爲菩薩不以斷煩惱爲主;一切相智的三十九相唯名無漏,因爲諸佛斷盡了煩惱障和所知障。爲什麼在談到一切相智的行相時,要說共二乘和菩薩的行相呢?這是因爲佛的一切相智完全地含攝了一切聖人的智德的種類。

   其次,什麼人才能修習三智。對於上面所說的具有這些行相的三智並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夠修習的,必須是具備兩種條件的「資糧道菩薩」,才能修習三智。第一種條件是曾經承事無量無邊的佛陀,並給那些佛供養飲食等而種得善根;第二種條件是曾經親近無量無邊的佛陀,向那些佛請決過般若文義,並照自己所問、佛陀所答的義理去作過修持布施、持戒等長期的練習。善根條件是間接地幫助隨時可以聽聞般若的順緣,是福德資糧;研習條件是直接地能夠受持文義和充分體會般若眞義的親因,是智慧資糧。

   第三、如何修習三智。解決了修什麼和什麼人能夠修的問題,就應當解決怎樣修的問題。資糧道菩薩要修習三智,必須從四個方面來修大乘二十種加行。第一個方面就加行的本身分有五種,卽從「於所緣境破除實執」到「諸行相之法性無量」。第二個方面就修行人本身分有八種,卽從「資糧道純根菩薩智·····」到「第八地智是普於三種種姓轉法輪之淨地智故名利他加行」。第三個方面就圓滿加行的方便分四種,卽從「八地智是於勝義不見增減之淨地智······」到「彼智是於所相事色等彼行相變礙等所相自性不分別之加行」。第四面就果和時間分三種,卽從「九地智是於預流等果能安立他之淨地智名能與實果之加行」到期以年、月、日、時而精進修行的「結界加行」。

   四方面二十種加行具見現觀莊嚴論略釋卷三第一頁至第二頁。這些加行的界限是從大乘加行道煖位乃至最後心位。

   第四、修三智加行有什麼利益。知道修習三智加行有什麼好處就能推動菩薩努力去這裏有十四種利益:1・於未來成佛時能摧魔力;2・諸佛常常關懷;3・由於經常依止諸佛,所修加行有進無退;4・越來越接近菩提;5・能作利他大異熟果;6・能生在有佛法的地方請問、受持和讀誦甚深般若;7.一切無漏功德圓滿無缺;8・生生世世都得能夠宣說甚深般若的丈夫身;9・任何魔力也不能破壞修行菩提的信心;10・引生不共於二乘的善根;11・能夠如實地完成自己利益衆生的誓願;12・能攝受廣大善果;13・給一切衆生引發利;14・轉生也一定能得甚深般若。這十四種功德是由於修上述大乘二十種加行所得的勝利,這些功德出現的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乃至佛地。

   第五、修習三智加行有哪些障礙?只有好處而沒有困難的事情是不會有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比喻在這裏是適用的。修行中的「魔」就是各種困難、各種違緣、各種障礙,菩薩修行的「道」力就表現在克服一切困難以成就一切利益的修行過程中。這裏有四十六種障緣是菩薩在加行的生、住、圓滿等階段所應分別注意克服的。四十六種障緣分三大類:①有二十種是修行人自己方面可能發生的,例如,每一加行,最初修的時候總是一股猛勁,後來由於長時勤勞也不得辯才,覺到疲乏困苦,因而可能厭退;如果修行很快地就得到辯才,因而就會發生驕逸。如此等等。②有二十三種是在修行人自己和他的師長的關係上面,由於師、徒任何一方缺乏必要的條件可能發生的,例如,修行人自己雖然以最大的希望懇切地要求聞法,但是他的師長却是個懶漢,東推西却,不願說法,這就可能使自己退失法行;聽法的人因爲條件限制,想在這個地方聽,而說法的人却要到那個地方去講。如此等等。③第三方面,卽惡魔作祟可能有三種情況,例如惡魔偽裝比丘的樣子來使菩薩不易聽法和修法等。

   以上四十六種障緣具見現觀莊嚴論略釋卷三第二頁至第三頁。這些障緣出現的界限是從發菩提心以前乃至七地。

   第六、表示三智加行自性的能相。由什麼樣一些情況就可以表示和說明三智加行的自性呢?三智加行的自性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能知相,這是說,由修三智加行作基礎,三智各能知一些什麼事理,這些了知情況就可以表示加行的自體。因爲智有三種,所以表示加行自性的能知相也有三類:①一切智加行的能相有十六種,例如:由於有修一切智的加行作基礎,就能知道如來出現世間,以便聞法;如是等。②道相智加行的能相有十六種,例如:由於修道相智的加行,就能了知空性、無相和無願;如是等。③一切相智加行的能相也有十六種,例如:由於修一切相智的加行,就能了知如來是常常享受着安住法界眞理的法樂的;如是等。第二方面是殊勝相,這是說,聲聞、獨覺也了知四諦,菩薩也了知四諦,但是菩薩對於四諦的認識是和聲聞、獨覺不同的,他比二乘的認識深刻、殊勝得多;菩薩對於四諦的認識超過了二乘的範圍,這件事本身就可以說明菩薩修習的加行是怎樣的加行了。這裏的殊勝相有十六種,因爲四諦有十六行相。菩薩修加行時,在四諦十六行相的每一個行相上都有獨特的體會。例如:了知苦等法性不可思議;了知自己雖然證得法性,但是無法表示出來;如是等。第三方面是作用相,菩薩由於修三智加行之力,能夠相應地產生各種利他的作用。例如:能夠使自己所教化的人得解脫樂;給所化作皈依處;如是等作用,共十一種。這十一種利他作用,屬於一切智加行的有三種,屬於道相智加行的有七種,屬於一切相智加行的有一種。這些利他作用是產生於修習三智加行的,所以三智加行就可以由這些作用來表示。第四方面是自性相,就是三智加行本身所有的特徵。三智加行本身的各種特徵也可以表示加行的自性。三智加行共有十六種特徵。例如:遠離貪等煩惱的清淨性;遠離貪等煩惱粗重的純潔性;通達有爲、無爲等的本性眞如也沒有「勝義自性」的現證性。十六種自性相屬於一切智的有四種,屬於道相智的有五種,屬於一切相智的有七種。

   以上所說四個方面的「能相」就是三智加行的各種情況,要了解三智的加行的性質,必須掌握這四個方面的各種情況,因爲離開這些情況是無法了解什麼加行的。具備這樣一些情況的三智加行的修行過程,包括大乘資糧道乃至最後心。

   第七、正修三智加行的過程。眞正修習三智的全部過程是以通達諸法性空的空慧所攝持的法現觀(資糧道)爲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的修習過程可以分成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產生「能熟道」卽正以「方便」爲主的義現觀(加行道)。修習和產生義現觀,能漸次調伏煩惱而接近於斷除,能使解脫功德接近於獲得,所以叫做能熟道。第二步是產生殊勝現觀,卽得法不退轉相和能引發法、報、化三身的殊勝道。

   菩薩修行的全部過程不外乎法現觀、能熟現觀和殊勝現觀。法現觀只限於大乘資糧道;法現觀的實質就是大乘的淨信、精進、正念、正定和勝慧。能熟現觀只限於大乘加行道。殊勝現觀包括大乘加行道煖位乃至最後心。殊勝現觀中加行道、見道、修道各有多種不退轉相;其中修智引發法身、報身和化身之因加行的界限,都只限於八、九、十這三個清淨地,因爲七地以前的未淨地修習加行的力量主要是用於斷障,障斷完了,入三清淨地以後,加行的主要力量是用於利他、嚴土和成佛上面。

   以上七義把一切相加行卽三智加行的各個方面的意義大概都說到了。一切相加行實際上是有關修習三智一切相 —— 各種各樣的加行的主幹,其餘三種加行都是一切相加行的幾種總的情況。

   一切相加行生起以後,必須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純熟,才算是自在、圓滿和完成呢?表示一切相加行的圓滿程度的條件是隨着一切相加行的各個階段而有各種差別的,頂加行就是在說明這個問題的。「頂」就是圓滿、自在、完成、最高峯的意思,表示一切相加行在一切階位(除資糧道)中每一階位的圓滿情形的頂加行,在加行道各位中,見道和修道中各不相同,這裏不去敍述它們。

   漸次加行所修的東西仍然是三智一切行相,不過它是特別就六度、六念和無性自性的十三法來說明修一切相必須漸次地修。這裏「漸次」的意思,不同於一切相加行本身的次第。一切相加行本身的次第,像前面所說,那是約資糧道、加行道、見道等各個階位來說的;漸次加行是說,由六度等十三法攝持着,在資糧道、加行道等一切階位中循序漸進、不急不怠地修習三智一百七十三種行相。前者是指全部修行的過程的階段,後者是對每一 件事情的修習態度。漸次加行的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乃至最最後心的前一剎那。爲什麼不算「最後心」而只算到最後心的前一剎那呢?因爲最後心只有一剎那,這一剎那的任務是「頓證」,一剎那頓證以後就是「佛」了,所以不算它。

   剎那加行的意思是什麼呢?這是說,如像一切相加行由六度等法漸次修習到菩薩究竟事業」的結果。

   位的最後心卽金剛喩定,就能在這金剛喩定的一剎那間頓證圓滿法身的果德。所以,「剎那」就是指的最後心的金剛喩定,「加行」就是指的金剛喩定這一剎那的修習活動;剎那加行的事情跟佛果上的情形已經是很相像的了,通過這一剎那的加行,緊跟着就決定證到法身果卽通常所說的成佛。

   且不忙談證法身果的事,再說明一下四加行的關係。
   四加行的前二加行卽一切相加行和頂加行是一套因果,後二加行卽漸次加行和剎那加行又是一套因果。第一套因果叫做自在因果,意思就是從不純熟到純熟,從不完全到圓滿,從努力到完成的聯繫。第二套因果叫做堅固因果,這是由漸修到頓證,由逐步改革到突然獲得的聯繫。前一套是整個修行過程中各個修行環節在每個階段的努力和完成的關係,後一套是整個修行過程的一切努力和最後的、總的成功的關係。

書籍分類